新时代的新胜利,还需要当年那辆小推车
位于徐州市凤凰山东麓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清晰地刻录了一段光荣的革命岁月。当我们回顾这场战役,探寻国共两党在淮海战场上战略对决的制胜之道时,由衷感到,一辆小小的独轮车,竟然成了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力量源泉。
在纪念馆众多珍贵文物中,一辆长 134 厘米、宽75厘米、高80厘米的小推车格外引人注目,正是这种简陋的运输工具,在人民战争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了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最佳搭档。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8年那个寒冬,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下,支前民众们推起小车、挑起扁担,搭桥修路、赶运军粮,穿梭在淮海战场千里战线的前后方。吱吱呀呀的小推车,一个追着一个向一线飞驰。后方群众的全力支援,不仅提供了充分的供给,也极大地激发了指战员英勇杀敌的意志。
据统计,这支数量高达543万人的特殊支前力量,向前线运送了1460多万吨弹药、9.6亿斤粮食和其他大量军需物资。表面上看这是一场60万解放军与80万国民党军的战役,实际却是500多万军民团结一致对抗敌人的壮丽史诗。淮海战役的小推车,也成为了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军民团结、鱼水情深最为生动的写照和代言。
解放战争时期,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孟良崮战役期间,部队急需大量的军粮、军鞋,“沂蒙六姐妹”组织全村妇女做军鞋、做军粮。一只鞋底要纳3600多针,姑娘们的手指磨起了泡、出了血、变了形,没有一个人喊疼喊累。经过半个多月的通宵达旦,她们为部队做军鞋300余双、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粮近10万斤。
渡江战役期间,为阻止解放军过江,国民党军将沿岸船只拉走的拉走,拉不走的破坏。怎么把几十万大军运过汹涌的长江水,成为了我军的头号难题。为了解决人民军队的燃眉之急,广大群众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支援前线的工作中,当水手、供船只、教技术、修大桥,拥军过江、抢救伤员,为渡江战役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战争年代,在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民用心用情用力,把自己神圣的一票义无反顾地投给了共产党、投给了解放军;如今,小推车、小渔船早已被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取代,军需供应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匮乏,但“小推车们”所承载的精神必须被传承下去。
我们必须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军发展壮大、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习主席高度重视军政军民团结,指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强调“要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时代新篇”。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到了最紧要的冲刺关头,机遇千载难逢,挑战前所未有,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更需要亿万军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只有站在“群众的海洋里”,军地“团结得像一个人”,才能凝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历史已经证明,“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历史还将继续证明,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途上,只要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就能共同谱写新时代新的胜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