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一封家书道尽残酷战争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经远”舰遗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黑岛老人石南边海域,处于8~12米深海底,2014年发现,2018年夏季,水下考古队员在进行水下探摸时,发现了沉船身上的“经远”舰名牌,确认了沉舰身份及保存状况。“经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荣获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图②:带“经远”文字的木质签牌)
“经远”舰体呈倒扣状,绝大部分被泥沙掩埋,海床面出露一圈高0~2米、长40米的铁甲堡。舰体整个底舱已无存,生活舱室及甲板上的武器装备因舰体翻扣而得以保存。(图③:“经远”舰物探扫测三维影像)
考古调查提取出水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质各类遗物标本500余件,种类丰富,其中“经远”舰驾驶二副陈京莹写给父亲的绝笔家书(图④:陈京莹的家书),见证了“经远”战舰烈士们的英勇无畏。
父亲大人福安:
敬禀者,兹接中堂来电,召全军明日下午一点赴高,未知何故。然总存一死而已。儿幼蒙朝廷造就,授以守备,今年大阅,又保补用都司,并赏戴花翎,沐国恩不可谓之不厚矣!兹际国家有事,理应尽忠,此固人臣之本分也,况大丈夫得死战场幸事耳。父亲大人年将古稀,若遭此事,格外悲伤,儿固知之详矣。但尽忠不能尽孝,忠虽以移孝作忠为辞,而儿不孝之罪,总难逃于天壤矣!……伏望勿以儿为念。且家中上和下睦为贵,则免儿忧愁于地下矣!若叨鸿福,可以得胜,且可侥幸,自当再报喜信。幸此幸此!
儿京莹又禀。
陈京莹是福建闽县人,任北洋海军左翼左营都司,“经远”舰驾驶二副。在甲午战前,陈京莹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他表达了战死沙场、为国尽忠的情怀。黄海海战中,“经远”舰以一敌四,“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全舰官兵奋勇抵抗,不幸被弹片击中头部,当即牺牲。帮带大副陈策、二副陈京莹力战不屈,先后壮烈殉国。“经远”舰全舰200余名将士共沉黄海,战斗惨烈程度世所罕见。
战舰们从未离开它们所保卫的祖国海疆,后人也从未忘却对英雄的牵挂和缅怀。在这项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成果最丰硕的海战战场遗址考古工作中,无数见证国殇历史的文物被发掘,无数誓与战舰共存亡的民族气概被展现在“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山东博物馆一楼4号展厅)中。我们以史为鉴,祭国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