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好像主打主歌部分,现在的歌好像主打副歌,是不是受日本影响?
我不懂音乐,唱歌也半跑调,只是个人感觉,并不一定准确。
最近突然发现现在的歌很多是以副歌为核心,或单独有一个高潮部分。而过去的老歌,好像几乎都是以主歌部分为核心,前奏一结束,主歌就进入主题和核心,就是整首歌的高潮部分。
“东方红,太阳升”,“一条大河波浪宽”,“送战友,踏征程”,“军港的夜呀,静悄悄”,“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小岳岳的《五环之歌》因为是蒋大为老师的《牡丹之歌》的翻唱,所以上来就进了核心部分“啊~五环...”
现在的新歌好像感觉越来越多主歌是铺垫,副歌才是主打,甚至有的副歌都是铺垫,烘托出一个单独的高潮部分。
比较老歌和新歌,叶佩英老师的《我爱你,中国》和汪峰的《我爱你中国》,前者前奏一结束,“百灵鸟从蓝天飞过”,直接就击穿空灵,紧接着就是全曲的最高潮部分“我爱你中国”。而后者则是主歌,副歌铺垫后,在中间才出现了高潮部分“我爱你中国,心爱的母亲”。
这种表现形式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个人感觉是受了港台歌曲影响,而港台歌曲受日本影响很大。现在的日本歌曲主流都是主歌(A旋律),副歌(B旋律),高潮部分的形式了,就连一些弹唱都是这种形式。全曲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中间那段高潮部分,主副歌几乎都是为中间做铺垫的。
日语这个高潮部分叫“サビ“(发音就是撒币),准确由来不知道,但有一种说法是来自日本芥末(ワサビ),意思是像芥末一样冲你一下。
不过,国内的民族特色的歌曲,还有一些弹唱的,似乎还是和老歌一样,比如《声声慢》,《成都》等。
如果有错误,多谢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