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车进军东南亚是对欧美日的极大挑战
中国电动车进军东南亚带来机遇与挑战
萧郡瑜吉隆坡特派员
今年首七月,马来西亚十大注册电动车款式当中,来自中国的就占了七款,包括比亚迪的三款、长城欧拉、名爵MG4、奇瑞Omoda和smart。接下来,极氪、小鹏等中国新势力品牌还将陆续在马国上市。事实上,不仅马国,这些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涌入东南亚市场。这些中国品牌一方面给东南亚市场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引发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近年来,马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积极推动减排,促使电动车迅速普及。比亚迪海豹是马国今年上半年的电动车销量冠军,注册1764辆,超过特斯拉Model Y的1747辆。比亚迪也是新加坡去年销量最高的电动车,注册1416辆;特斯拉排第二,注册940辆。在印尼,中国电动车占市场份额约80%,最畅销的品牌包括五菱、比亚迪、奇瑞及合创。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西瓦格(Siwage Dharma Negara)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消费者对中国电动车品牌的接受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品牌认知度、产品质量及定价等。
“一些中国品牌在市场上取得不错的发展及声誉,如比亚迪、蔚来和名爵等,这提升了消费者对中国电动车的认可。此外,东南亚的消费者对价格相当敏感。跟其他国家的品牌相比,中国电动车是更实惠的选择。”
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日益完善的充电设施,东南亚的电动车需求也不断增长。
西瓦格说,东南亚对电动车的需求增长是吸引中国品牌的主要原因。此外,亚细安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友好,监管环境相对宽松,有助于中国电动车在东南亚市场保持竞争力。
中国电动车目前在欧美市场面对极大的市场壁垒。10月初,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征收最高45.3%关税,美国和加拿大早前已相继征收100%关税。
分析认为,欧美的惩罚性关税政策将进一步促使中国电动车转向东南亚。此外,中国品牌也可利用亚细安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优惠,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出口。
马国拉曼大学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受访时指出,欧美和中国的电动车市场现阶段几乎饱和,消费者的热情也开始减退。“东南亚在电动车消费市场是后来者,所以有很大的潜力。这也是中国品牌大规模进入东南亚的主要原因。”
中国电动车在东南亚市场与欧美日品牌竞争,但东南亚国家也担忧中国品牌涌入,可能冲击当地的汽车产业,尤其是初生的电动车产业。
东南亚国家正积极发展电动车产业。其中,马国宝腾推出了首款国产电动车;新加坡有现代汽车的电动车生产线;印尼则利用其丰富的镍矿资源吸引电池制造业投资,引导制造商在当地设厂组装电动车;泰国希望借助已有的传统汽车产业基础,吸引电动车制造商投资,以实现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电动车凭借成熟的供应链、技术优势和成本效益,可能会迅速占据东南亚的市场份额,对本区域刚起步的电动车产业构成压力。此外,一些人担心中国电动车产能过剩,会倾销东南亚。
黄景荣则认为,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不是汽车生产大国,所以预计中国电动车进军东南亚市场对本区域汽车产业的影响有限。
“东南亚国家当中,只有马来西亚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但不是主要的产业,所以即使中国电动车大量涌入,本地汽车制造业也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从中短期来看,市场选择增多,消费者反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电动车。”
西瓦格认为,若东南亚企业与中国品牌在制造与研发、电池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培训等领域合作,将有助加强区域的电动车生态系统。
“双方的战略合作不仅能推动东南亚向可持续交通转型,还能获得中国的技术和投资。印尼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作为全球最大的镍矿生产国之一,印尼吸引了来自中国企业的大量投资,包括宁德时代、五菱和比亚迪等都来建设镍电池工厂。”
马国宝腾也与中国吉利汽车合作,推出了第一款国产电动车e.MAS 7。
宝腾经销商毛敬耀受访时指出,这款电动车是宝腾与吉利共同研发的成果,是双方实现互惠互利的典范。
他说,东南亚国家致力于实现零排放的目标,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与中国品牌的合作不仅能吸引更多投资,还能促进技术转移,提升本地电动车产业的竞争力。”
目前,马国政府不允许售价低于10万令吉(约3万新元)的外国电动车在境内销售,以保护国产车市场。不过,为了吸引外国投资,任何在马国组装的电动车不受最低价格所限制。
西瓦格认为,东南亚国家将以多种策略应对中国电动车的涌入,以便在培育本地产业之余,也能获取先进技术。
“宝腾与吉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生产了第一款电动车。这个合作有望进一步发展,加速马来西亚的电动车生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41029-5263245
====================
中国电车正在卷到东南亚。这是必然的。国内市场太卷,东南亚是出门的第一步。
东南亚也是如今发展最劲的地区之一,条件比印度还好。
东南亚是“藏龙卧虎”之地,四小龙、四小虎都有东南亚的份。东南亚有汽车制造,马来西亚有半自主的低端油车,泰国则是日车贴牌。中国电车的厉害之处,就是在售价上逼近这些入门级油车的价位,但电车的低使用成本和中国汽车传统的“超标配置”是碾压级的优势。
东南亚与中国关系良好,在文化上也相近,对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风卷残云早有耳闻。现在耳闻不如实操,到手后大呼“真香”。特斯拉毕竟名气在那,是电车界的“蓝筹股”,在电车市场占据存量市场榜首不奇怪。中国电车还相对来说依然是“风险股”。现在比亚迪开始超特斯拉,加上同盟军,碾压特斯拉指日可待。
不管是整车进口还是就地制造,东南亚的中国电车首先对日韩车造成巨大压力。
日本电车不行,被差不多同价位的中国电车打趴下是近在眼前的事。这不仅对日本车企是沉重打击,对日本国内市场也是冲击。和大众受到中国市场补贴一样,日本国内车厂和车价也是受到海外补贴的。“来自东南亚的支票没有了”之后,日本国内车厂是不是也会开始关停,日本国内车市是不是也会涨价,这是有意思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日本车主要开始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价廉能打的电车?
韩国的打击更加直接。韩国车厂已经在造电车了,新加坡就有现代的电车厂。问题是现代电车在欧美一方面欺负欧美没有能打的电车(特斯拉不在同一价位),另一方面中国电车还进不来。但在东南亚,就一下子裸奔了。
对欧美来说,恐怖之处在于,中国电车已经不好对付,借道东南亚的“中国血统电车”掩杀过来,欧美会很不好对付。
当然可以用“中国成份”挡在关税壁垒外面,但一方面要得罪东南亚,与“反华统一战线”的需要相悖,另一方面挡不住全球南方的拥抱。到时候,电车的小院高墙围住的不是中国,而是欧美日,这就尴尬了。
欧美还在和中国打贸易战。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战不仅要打下去,可能还会更加激烈。欧盟这次就电车稅与中国谈到最后一秒钟,但就是坚决不让步,摆明了就是要打贸易战。现在就“技术性协议”翻来覆去,还是舍不得放下贸易战的武器,只是对同时与中美打贸易战有点不放心。但几年贸易战和新冠疫情表明,欧美的供应链的中国化是“去”不了的,或者说去得了和尚去不了庙。中国的“损失”是只能保住欧美存量市场,增量很难了。但中国的增量重点已经转向全球南方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不只是“霸占”(但现在有所让渡给越南、印度)了低端市场,还吃下了中端市场的大头。这与全球南方的需求和负担能力最为适配。欧美长期占领中高端市场,现在全球南方的高端市场还是欧美优势,但这很小;中端市场才是量大肉厚。现在中国制造把欧美市场的中端市场吃掉很多,掉头来吃全球南方了。肉头没有欧美市场厚,但量更大,市场也更友好。
中国电车和“中国血统”电车把中国制造在中端市场的优势大大推进了一步。汽车、家电、民用ICT是全球南方的市场高端,中国制造把欧美从这里挤出去后,欧美在全球南方只剩政治影响了。
没有经济基础的政治影响能持续多久?问问俄罗斯在安哥拉和古巴的影响就知道了。
哈哈,小院高墙,沙利文这个说法妙极,只是他大概没有料到最后院里是谁,墙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