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该不该压价?
比亚迪压着供应商降价10%的事,个人感觉不一定是正确的方向。
我在看到这条新闻时,第一反应是,这么压着供应商降价的话,汽车质量会不会出问题?
汽车属于绝对的大宗消费商品,对安全性要求极高。虽然消费者也看重价格,但我理解,在价格和安全性的比较中,大多数消费者会把安全性放在首位。
毕竟,你不会为了省两万块钱,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吧。
汽车是要拿出去开的,会面临高速行驶问题,跟手机、电脑等不一样。后者如果出现宕机、坏了等情况,修一修便好。但前者如果出现宕机,或者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坏了,可能会出人命。
从大的方向来讲,产业竞争的尽头,是塑造品牌和安全生产流程与质量保证,而不是搞无限价格战。价格因素当然重要,但无限价格战的尽头,便是无尽内卷。
我看到有人评论说,苹果也经常压供应商的价格,以此为比亚迪的压降行为辩护。
但苹果实行的是全球供应商外包制度,主要压的是美国以外供应商的价格。
赫赫有名的富士康,曾经便是苹果外包供应商中的一环。
我当年在加拿大学习毕业时,写过苹果避税方面的论文,查过很多关于苹果公司的资料。苹果把它的核心知识产权,放在了美国本土,然后把除此以外的生产、制造、组装等环节,几乎全部外包了出去。
且外包给了全世界的供应商。
苹果在外包时,实行供应商竞价制度,通过这个制度来压低供应商的价格。
但苹果的产品,卖得一点不便宜哈。
相当于说,苹果“剥削”了全世界的海外供应商,把它们的利润降到最低,然后又把产品高价卖给了消费者,让自己赚取了最高的利润。
而一部苹果手机,其物理成本很低。苹果公司在进行内部定价时,把核心利润都留给了知识产权。
假设一部苹果手机售价8000元,可能其中的6000元都被分给了知识产权,一众海外供应商只争抢到末端的2000元。
讲到这儿,大家有没有看明白其中的逻辑?
相当于说,苹果一方面压低了海外供应商的价格,另一方面又把产品高价卖给全世界的消费者,然后把赚取到的高额利润中的绝大部分,分配给了美国本土的研发等知识产权相关人员。
而美国联邦退休基金,还买过苹果的一些股票,苹果时不时给联邦退休基金分点红。联邦退休基金在拿到这些分红后,把它们掺杂到退休保障中,发给美国的退休人员。
从逻辑上来讲,苹果在用海外供应商的低价,来补贴美国本土。
而比亚迪呢?
我不太确定比亚迪的供应商,主要来自于国内还是国外。
如果主要来自于国内的话,则比亚迪的逻辑,是反过来的。在这套逻辑下,它相当于通过压低国内供应商的价格,用低价去补贴国外消费者。
大家仔细想想其中的道理。
而另外一个问题是,美国这些国家,还准备给我们加关税。
我们不但苦了自己,便宜了欧美消费者,人家还要给我们加关税。加完关税后,低价优势没有了。为了维持这个低价优势,难道要进一步压低国内价格?
这两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在不断贬值。
我们未来的出口价格优势,是不是也需要靠汇率贬值来维持呢?
汇率贬值的本质,是海外购买力贬值,是普通民众海外消费能力的不断减弱。
说一千道一万,我认为很多国内厂商,虽然在销量上做到了很大,但本身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品牌价值。
当年苹果出新款时,有人割肾也要买。
但估计不会有人割肾来买比亚迪,因为你没有完全塑造起你的品牌价值优势。如果不能塑造起一个高价值品牌优势,哪怕销量再高,也只是一个卖货的,本质上跟一个街边的小卖部没有太多区别。
价格稍微贵一些,顾客就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