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目的,西方人都需要摘掉有色眼镜,去真实感知中国日益强大的科研实力

【本文由“风岭笑笑生”推荐,来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55期:中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我们做对了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常言道,旁观者清。最近一段时期,阴阳怪气的西方舆论和相关研究机构,对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认知来了个近乎180度的大转变,其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不仅出乎很多国人的意料,甚至有一种让人惊愕的感觉。

其实,西方人也懂得“知彼知己”,无论是出于遏制的目的,还是出于好奇的心理,他们都需要摘掉有色眼镜,去真实感知中国日益强大的科研实力。

倒是我们很多国人,对自己国家科研实力的认知还停留在10前年甚至20年前,不仅思想僵化,还经常振振有词,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点,一是中国缺乏原创精神;二是除了屠呦呦再无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说明中国科研实力距离世界最高水平还相差很远。

关于以上两点,一定要动态和辩证地看。中国科研在原创上似乎少了一些,那是因为西方人先行了一步,等赶上来以后,中国人的原创精神就会极大地迸发出来,历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对待诺贝尔奖,更要从国际竞争大势上看。目前,科技是西方维持其“高贵”的最后一块“圣地”,所以,未来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会只会更加的困难。但是,没了张屠户就非要吃带毛猪吗?同样,没有诺贝尔奖,丝毫不会影响中国科研大踏步地迈向世界的最前沿。

在科技领域,中国与西方“巅峰大对决”的拐点将在2028年前后到来,其标志就是中国人成功登陆月球。彼时国人,还会在乎诺贝尔奖吗?历史将毫不留情地翻篇过去的一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