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说房地产关联的行业太多、太大,产业切换的摩擦太痛苦,就不…

【本文由“又起风了”推荐,来自《赵燕菁:作为债务端核心,房地产不涨其它都没戏》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房子不仅具有资本属性,首先是用于满足大家居住的商品,而对于现代化国家,为了保障民生又必然带有公益属性,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该如此。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产业资源不充、基建基础薄弱、招商引资艰巨、地方财政贫弱,必须有一个锚定来聚拢货币、形成资本,加速推进自己的发展,这是特定历史时期土地财政大行其道的必要,也决定了这项措施存在的阶段性。事实已经证明,自2010年以后,我们的房价还在上涨非但没有扩大内需,反而消费增速不断下滑。这和我们贷款买房的日常观感是一致的。

尤其是当过于突出房子的资本属性,并配属各项金融工具进行周转之后,堆积起越来越高的杠杆,并且杠杆之间还互联互通,地产债-城投债-居民房贷-商业物业贷滚动循环,彼此影响。但最底层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一旦大家买不起房子,更不用说房子又不是买奥特曼买芭比娃娃,买了一个还要一个,总会有个度。随着房价上涨和开发膨胀,价格与规模总会达到群众能够承受的临界点,届时底层需求不足,链条何以为继?

虽然我相信我们对于改善性住房的需求依然存在,但绝不是在这样的价格和链条内,它不仅遏制了内需、打击了消费、造成了人口生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还因为过于突出房地产其中的一个属性、过于突出了住宅这一个方面,反而打击了这个行业全面发展的可能,同样遏制了这个行业的健康进步。

再看金融一端,既然说房子是债务端的核心。那么它的价值取决于内生性和流动性,分别对应了价值产生的造血能力与价值转移的流通能力,如果大家都买不起,怎来造血?怎样转让?资产价格无法实现,还要让它继续上涨,非但不能维系债务,反而还将动摇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和资产定价体系。

此外,事实已经证明,资本是无限趋利的,它的增速会跑赢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上涨,这是我们过去十年在房价上每个人都目击过的真事,最后反而消耗了我们资金的流动性。那么一面说要释放流动性,一面却要试图用住宅去消耗流动性,其实是自相矛盾。

也正因此,不能因为说房地产关联的行业太多、太大,产业切换的摩擦太痛苦,就不顾它资本锚定属性的阶段性,不去寻找新动能、发展新产业,逐步去替换这个不能承受之重,否则所谓的转型升级意义何在?

更何况从现实操作来看,股市也好、房市也好,试问大户套现,是否真的转为我们的现金?现金又是否真的流入了我们的市场?难道还不应该谨慎吗?

流动性的落脚点一定会是产业的增量,由这些产业和市场开拓带来的收入增长,配套我们收入分配的均衡,而不是让身外之物背负太多它们不可承受之重。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