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玉壁之战

首先感谢群里的好兄弟们于今年国庆期间山西文遗之旅拍摄的玉壁城遗址照片。

500

这个一上传图片字迹就模糊不清了——土塬中部被雨水冲刷塌陷

​玉壁城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西南,汾水南岸。城池坐落在一块高大的黄土塬上,这块黄土塬北侧现距汾河南岸约四五百米,历史上由于是被高欢挖河改了道(不让城里的人出来取水),那么在大战之前的河道应该更加逼近土塬。土塬南侧有道雨裂沟,顺着沟可以上到塬上,玉壁城唯一的城门就坐在这里,封住了进口;其他方向上则都是陡立的塬壁……在这块黄土塬上筑垒建城,可以直接瞰制汾河水道,控制往来交通。

土塬顶部平坦开阔,现遗存面积约2.6平方公里(260万平方米),由于经过了近一千五百年的雨水冲刷侵蚀(今天我们看到的土塬中间部分已经被雨水冲刷得塌陷下去了,几乎分成了两块),当年的土塬面积应该更大。同时代的王思政守长社城是八千兵;王罴守华州,因为是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一万兵;那么玉壁守军数量大概就是八千到一万之间。除去驻军的兵营外(一万人驻营往大了算约需20万平方米),玉壁城所在的土塬还有大量的空地可以种地。按当前土塬存留的面积,往少了算也至少有200万平方米,约3000市亩可用于耕种。西魏时期的粮食生产水平按现代的度量折合约300斤/市亩;按人均200斤粮食/年计算,玉壁城内耕作一季的产出便可以供应9000人喝半年稀饭;加上背靠汾河水源,城内也很可能有深井取水,这是少有的围不死的要塞。所以韦孝宽才有底气嘲笑前来劝降的祖珽:“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岂有旬朔之间,已须救援。适忧尔众有不反之危!”

东魏大军要西征当然可以从北岸绕着走,但是留着韦孝宽这么个“祸害”在身后,那是断断不可的。此次东魏攻打玉壁的大军刚刚抵达的时候,城中居然还敢出兵迎战;若是大军绕着走,后面还指不定搞出什么幺蛾子事情来。所以,西征必然先要先攻玉壁,拔掉这颗钉子。高欢率十万大军来攻!

玉壁西侧是深谷,北侧紧贴着汾水南岸,东魏大军从城西城北进攻的话,兵力施展不开;这样只剩东、南两个方向可选。东侧是片开阔地,便于大军驻扎,也便于展开攻城队形,但是这面没有城门,而且城墙底下的土塬又高又陡,别说楼车云梯什么的根本搭不上去,攻城机也架不到那么高(需要架起七八十米高,《指环王》里用来撞击米那斯提力斯城门的狼头攻城锤都够不到);南面也是一样的陡坡,但是南面有城门,如果能攻下城门,就能顺着城门后的道路攻上塬顶。所以,东魏大军击败了出城迎战的西魏铁面部队(《北齐书·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城中出铁面,神武使元盗射之,每中其目),赢下了前哨战之后,就把主力驻扎在城东,主攻方向则根据随军道士李业兴的建议,定在城南。

第一阶段开始,修墙比赛……具体办法就是在城南先筑起一座高过城楼的土山(因为城门堵在雨裂沟口,所以土山不需要高过土塬),利用土山压制城头火力,还能窥探城楼后面的动静,便于调度兵力。然而西魏守军毕竟占着地势的优势,城内也早就储备了大量的器材物资,城外修土山,城内就加高城楼……就这样,东魏军毫不意外的输掉了修墙比赛。除了高欢生了一肚子气外,双方应该没有什么伤亡。

接下来第二阶段,地道战……

高欢是擅长攻城的,偶尔攻不下来的,是因为遇到了更厉害的对手。好比李宗伟,你不能因为他输给了林丹就说他不擅长打球,是吧。。。高欢擅长攻城,与他早年间还是流氓的时候给官府打工修城墙是有直接关系的。别人修城墙只是图个工钱混口饱饭,高欢则把城墙的关窍全都记在心里,以备将来有用,顺便还找了个好老婆。等到高欢起事,他的部下都是和他差不多出身的六镇军民,都是穷苦人,拖家带小跟着高欢走,在江湖大哥出身的高欢眼里,这都是我兄弟,不能随随便便的一个“冲”字就送了性命。所以遇到攻城的时候,高欢都尽量避免使用“蚁附”这种随便浪费人命的战术,主打一个技术流。在火药应用于战争之前,冷兵器时代所有的攻城技巧,高欢都会用;这些技巧又被侯景学了去,后来用在梁武帝身上。

地道可以避开敌方火力,又有突然性,不仅攻城一方可以用,守城一方也可用。北魏在和刘宋争夺山东地区的战争中,就吃过地道的亏——东阳城的宋军(一千五百人)把地道从城里一直挖到魏军大营里(三万人),再一把火烧得魏军鸡飞狗跳。魏军在东阳城前后折腾了三个月,拿守军无可奈何,只好撤兵。。。。

玉壁城坐在黄土塬上,黄土质地是最适合掏洞的。东魏军在南面挖了十条地道,东面挖了二十一条地道。这个地道不能明着挖,需要组织好几万人每天到城下各处叫骂,在地面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白天放烟、晚上放火,到处分散守军注意力,然后在前面唱戏的掩护下偷偷的挖。

然而,韦孝宽是什么人?东魏军天天在城下唱戏,那肯定藏着不可告人的阴矛啊!十有八九是在挖地道嘛!都是黄土地,你能挖,我也能挖啊。于是韦孝宽指挥西魏士兵在城墙背后挖掘深沟,截断作业面,东魏挖地道的工兵刚一露头要不就被擒杀,要不就被西魏兵放火灌烟搞得屁滚尿流……就这样,东魏军意外的输掉了地道战,但是损失应该不大,三十一条地道,损失的工兵加起来应该不超过一千人。

接下来第三阶段,推土机战……

地道战术失败,东魏军改为强攻城门。玉壁的城门不是一块光板,城门前布置了很多外围阵地和障碍物,城头的各种轻重火力也早就装订好了表尺,分划好了射击区域,就等着东魏军绊倒在这些障碍上来送人头。高欢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士兵们就这么白白送死。东魏军动用了攻车。攻车外覆厚木板、生牛皮、湿泥巴等作为装甲,可以抵挡城头火力,东魏士兵在车内推着车子前进,一步一步的就把外围的障碍都推平了,玉壁城的城门暴露在攻车的直接攻击之下,再向前几步就能撞开了!然鹅,聪明伶俐的韦孝宽很快想出了办法:“这家伙很能吃硬的啊,那咱就来软的!”西魏军用大幅的厚布做成障碍投下去,攻车的车轮被厚布绞住动弹不得……就这样,东魏军意外的损失了推土机,在城门前功亏一篑,但是在装甲的掩护下,人员损失应该不大,很有可能是零伤亡。

接下来第四阶段,火攻……

虽然损失了攻车,但东魏军毕竟以近乎零伤亡的代价推平了门前的障碍,距离城门只有一步之遥了。明代以前的城门,基本上都是过梁式,即用一排排的横梁和立柱搭成门洞,再在门洞上夯土砌墙修成城门。这种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城门,最大的弱点就是怕火,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这么来的。攻车被厚布困住趴在城门前动弹不得,成了新的障碍,索性一把火和城门一起烧掉!但是城门前是守军火力最密集的区域,谁去放火?城头一块砖头砸下来,哪个扛得住?于是东魏军这边就把火把挂在长竿上去点火。西魏军这边自然不会让东魏军随随便便的就把火点着,可东魏军这边也是有仰射火力掩护的啊,城楼自然是重点照顾目标,西魏兵们也轻易不敢露头,于是就把镰刀绑在长竿上去砍火把……就这样,东魏军又意外的损失了火把,火没烧起来,在城门前再度功亏一篑,但是人员损失应该不大,很有可能还是零伤亡。

接下来第五阶段,拆墙……

既然城门进不去,那我自己开个门出来,拆墙!!!城墙怎么拆?西魏军会眼睁睁看着你拆墙吗?当然不会的,你要在西魏军看不见的地方拆啊!有先例:司马懿征辽东。先挖地道,这次地道就是明着挖了,但只挖到城墙根脚为止(城里无法用截断作业面的办法反制),接着用木桩撑住城墙根脚逐步往两边挖,一边挖一边往里面垫木桩,挖到一定程度,一段城墙底下就全被掏空,只靠东魏工兵安放的木桩支撑,然后浇上油,放把火,把木桩烧掉,玉璧城的一段城墙根脚失去支撑,就垮塌下来。但是这种方法耗时不少,韦孝宽早命令西魏士兵准备好木栅栏,等城墙倒塌后就把栅栏迅速插到缺口上,继续抵抗,东魏军还是攻不进去!

这一次估计东魏军在突击城墙缺口时死了不少人,最大的损失应该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恐怕要死到尸体足够把栅栏填满才放弃突击。一个正常成年人的体积是0.06立方米左右,我们简单点来算,城墙缺口的宽度算十米,进深三米,尸体要堆个五米高左右,那么就是折合大约2500具尸体,如果搞出来三个缺口,就是填进去7500人……

补充说明一下,尸体并不会真正在缺口里填到五米高,而是填到一定程度后,进攻方受尸堆的阻碍无法继续交战(防守方在战斗中当然希望能用尸体彻底堵住缺口——郭景云:就是用人填也得给我把口子堵住!),这时进攻者就会把尸体从缺口拖下来,清开缺口,然后再继续攻击,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放弃进攻。而防守方为了防范瘟疫,也不会在战斗结束后把最后剩下的一批尸体留在缺口里,一样要拖走处理掉,这也是城南崖壁底下“万人坑”(这个坑直径约3米、深8米,最多只能容纳一千具尸体)的来历。

在玉壁城墙缺口的战斗中,如果守军没有栅栏掩护,东魏军就可以用数量优势抵消地形劣势,一鼓作气从缺口硬推进去。然而在韦孝宽的指挥下,预先准备的栅栏为西魏守军提供了有效掩护,这样向上仰攻的东魏军反而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不得不放弃对缺口的攻击。。。后来西魏军也吃过栅栏的亏。在攻打江陵的战斗中,梁军就在城外设置了多重栅栏,当西魏兵攀爬栅栏的时候,里面的梁军就用长矛从栅栏的缝隙里向外戳刺,造成西魏军不小的伤亡,攻击一度受阻;但是梁军没有地形优势,被西魏军弓箭手抵近直瞄射击破解……

流血沃野、嚎哭连天……冷兵器时代战争真是残酷啊……还是现代战争好,高机放平,一打一个不吭声。

接下来第六阶段,挖河……

高欢发现玉璧守军经常去城外的汾水取水,于是高欢下令挖河!给我改道!一夜之间,东魏军就把汾水挖改了道,断了玉璧的水源!所以你今天看到的汾河距离玉壁城有四五百米远,就是这个缘故。就在东魏大军忙着赶工挖河的时候,韦孝宽派兵出城突袭,一举夺占了高欢之前辛辛苦苦堆起来的土山……你挖我泉水,我偷你塔……哇哈哈哈哈!!!

接下来第七阶段,劝降……自是碰了一鼻子灰。

接下来第八阶段,绑票……把韦孝宽一个滞留在山东的侄子绑来玉璧城外,要砍头。韦孝宽说:就是把我全家都杀了,我也不投降!其言语慷慨激烈,玉璧全城兵民无不激愤,发誓与城共存亡!

最后,第九阶段,退兵……前面每个阶段结束,高欢都要受一遍气,被气了至少八遍……高欢又气又急,终于支撑不住,在军营中病倒了,这一病就再没好转。高欢把辅政大事托付给了最可信赖的外甥——文武双全的段韶,之后就命令段韶去邺城与自己的次子高洋镇守后方,又叫长子高澄来军营统领大军。至此高欢便结束了对玉璧的围攻,班师回到邺城。

玉璧之战,东魏自己宣称损失七万人,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才不得不退兵。(《北齐书·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顿军五旬,城不拔,死者七万人,聚为一冢。有星坠于神武营,众驴并鸣,士皆詟惧。神武有疾。十一月庚子,舆疾班师。)

韦孝宽统计歼敌约四五万人。(《周书·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三 韦孝宽》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其夜遁去。)

最后宇文泰核实战绩:三万左右。(《周书·卷二 帝纪第二 文帝下》齐神武围玉壁,大都督韦孝宽力战拒守,齐神武攻围六旬不能下,其士卒死者什二三。会齐神武有疾,烧营而退。)

关于这个战果,东魏方面的损失肯定远没有七万人。果真有七万人大冢的话,那么韦孝宽打扫战场、宇文泰核实战果时就应该看到了,《周书》里的记载就应该和《北齐书》一致,而不是留下了相差甚远的三种说法。

高欢攻城一向注重使用各种攻城机械和工程技术,很少使用“蚁附”这种浪费人命的战术,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攻城部队的伤亡。从前面整个战役过程来看,估计东魏军在玉璧的实际伤亡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人

高欢公布了高达70%的伤亡率,显然是为失败做掩饰;韦孝宽则有吹牛皮的嫌疑:你只靠守城就干掉了十万大军的半数?!所以宇文泰要重新统计战果,但他又不可能亲自到前线去数人头,而且东魏作为进攻方,攻击失败后可以把大部分尸体拖离战场处理,无论韦孝宽还是宇文泰,事实上都不可能去数东魏军的死人头,只能估算战果。兵法云: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此攻之灾也……既然高欢带了十万大军来攻城,铩羽而归,韦孝宽统计战果又没个准数,有吹牛皮的嫌疑……这水分怎么挤?那就这么挤吧:算他歼敌三分之一好了。宇文泰估算的三万左右应该就是这么来的吧。o(╯□╰)o

高欢得以执政东魏,做得了“曹操”,最根本的依靠就是手里的兵马。早前的沙苑大战,同样是十万东魏军损失了八成以上的兵力(仅被俘者就多达七万人),但是高欢的统治并未动摇,因为这十万人是为了追击宇文泰的“弘农抢粮队”临时动员起来的,兵员素质良莠不齐,并非主力。而攻打玉壁,高欢是提早谋划有备而来的,攻玉壁的这十万大军都是高欢手下的精锐主力,果真十去其七的话,侯景恐怕不等高欢死就要造反了。

至于那个考古发现的“万人坑”,是紧贴着城南崖壁下的,高欢不可能在这里顶着城头火力挖坑埋人,一向爱恤士兵的高欢也不会用“万人坑”这种方式处理自己士兵的尸体,而且考古发现的这个坑里也埋不下七万人(坑直径约3米、深8米,根据前面的计算,填满压实也就能埋进去不到一千人),坑中的遗骨只可能是西魏守军在作战期间俘杀的东魏军,以及战后打扫战场收集的部分东魏军尸体合葬在此而来。至于《北齐书》中“死者七万人,聚为一冢”的记载,应该是李百药没去战场考证,直接采信北齐官方资料的结果。

————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