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讲古:昔昜旦暈
【昔(日巛)、旦昌(日日)、昜(日T、日T彡)】互为异体分化字。
海上日出,引用为旦明。金光万丈,引用为昜光阳光。此景日复一日,引用为昔日。
一景象三字,昔字有海洋,昜字有光,旦字有倒影。
甲骨文【昔(日巛)、旦昌(日日)、昜(日T、日T彡)】词例:昔丁丑文武帝。昔乙酉。昔祖丁不黍唯南。旦湄至昏、旦至于昏不雨。于南門旦(壇)。于毓祖丁旦。 翌日父甲旦其十牛。 王其(宀夨)自旦于室。昜白(伯)、在昜。
甲骨文【晕(日晕)、昙(圆虹)】互为异体分化字。词例:翌壬申帝不令雨壬申晕。今其有祸甲午晕。
云雾折射,偶然出现圆虹。引用为光晕,昙花一现(喻稀奇而又容易消逝的事物)。昙 tán 云彩密布,多云。(另,原产美洲热带沙漠仙人掌科常绿灌木昙花:没有叶子,花大,白色,花期很短,开放后四小时凋谢。由于害怕强光的暴晒,所以总在夜里开放,故有“花中隐者”和“月下美人”的雅号。)
昜 yáng 古同“陽”。陽,古同暘 yáng 日出。古同揚。古同湯。《说文》昜,開也。一曰飛揚。一曰長也。一曰彊者,衆貌。清·段玉裁·注:此阴阳正字也。阴阳行而侌昜废矣。
海上日出,金光万丈,波光粼粼,一望无垠。衍生泹但疸坦袒、亶膻勯擅嬗蟺、疍,,暘暢陽湯揚场荡字,引用为坦荡、袒露、惨怛、祭壇。太阳、陽光、暢通无阻、荡漾、扬汤止沸、扬场、暘谷湯谷。《书·尧典》曰旸谷。《淮南子•地形》旸谷搏桑在东方。《说文》旸,日出也。
形声字:佯、敞,佯装、宽敞。(包括羊在内很多动物都会装死)
(海洋虽有浪,但相对山岭而言,可谓平坦。)
(大胆、负担,是大膽、負擔的简化字)
金文【湯(水日T、水昜)】。
金文【陽(简化字形)】、楚簡帛文【陽(陽土)、場(昜土)】互为异体分化字。
金文【揚(昜卂、日卂,昜玉卂、日玉卂、玉卂)、敭、瑒、禓】、楚簡帛文【傷(昜人、昜戈)、慯、㦹】互为异体分化字。
㦹 yang2 ①戈。②大斧。
慯 shāng 古同“伤”,忧伤;悲痛。
塲 cháng 同“场”。塲 chǎng 同“场”。
漡 shāng 古同“湯”,(水流)又大又急。
婸 yáng 古女子人名用字。偒 tǎng 直。2. 长的样子。3. 真。
双手奉琮之类玉器祭日,高声歌颂神明,念咒祛除强鬼。引用为扬帆起航、赞扬、激扬、耀武扬威,涤荡、蕩除。扬歌(高声歌唱);扬嚷(高声叫嚷)。《诗·鲁颂·泮水》不吴不扬。《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汉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后汉书•张衡传》振声激扬。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扬文欲其明。
諹 yáng 赞扬。2. 喧哗。3. 谨慎。
高扬。《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仪礼•乡射礼》南扬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说文》扬,飞举也。《礼记•玉藻》进则揖之,退则扬之(双手举笏昂首面向君主而退,君臣互相多看一眼记住对方)。
扬穀、扬场。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谷物等] 以便扇去废物。《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汉· 王逸《九思·逢尤》飘风起兮扬尘埃,走鬯罔兮乍东西。
远扬(过长过高的树枝)。《诗经·豳风·七月》以伐远扬。王维《春中田园作》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䁑,同眻 yáng 美目。眉间。清扬(画眉。眉毛及其上下部分)。《诗·齐风·猗嗟》清扬婉兮。《唐·卢仝》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
阴阳神祇。《文选•左思·魏都赋》阳灵停曜于其表,阴祗雾于其里。
瑒 yáng〈名〉chàng古时祭祀用的一种圭。明· 杨慎《玉名诂》瑒,祀天玉也。
璗 dàng 黄金。2. 跟玉一样颜色的美金。3. 一种玉。
鬺 shāng 烹煮牲肉以祭祀:“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烹)~上帝鬼神。”
禓 shāng 古代指强鬼(死于非命之鬼)。
2. 驱逐强鬼的祭祀:“乡人~。”
禓 yáng 道上之祭。(祛除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
场 cháng 道路。《墨子》除城场外,去池百步,墙垣树木小大俱坏伐。
战场。《后汉书•郑太传》闲习军事,数践战场。
祭坛旁的平地。《汉书•郊祀志》牺牲壇场。《法言·问明》灵场之威。注:「鬼神之壇也。」
畼 chàng 荒芜。2. 除草:“初岁祭耒,始用畼。”
甲骨文【昔】叶玉森释读为昔,以为巛是災像洪水。
甲骨文【叔晕】裘锡圭释读为叔。郭沫若释读为叔日(督)
甲骨文【昜(日T)】王襄、葉玉森释读为昜。
段玉裁、朱骏声以昜为阳、旸之本字。
……
另,有甲骨文字诂林1511【來肉】字形可释读为臘(腊)字。词例:有告腊豕,呼逐。秋收后冬狩獵(猎)而腌渍熏晒肉干。若以秋收为岁末,则冬季为來年。与麥同來納貢,是为來肉(臘肉)。來lai臘la(缅甸语來la)
註:秦秦颛顼历以九月为岁末,秋收于九月后则为后九月(以秋收定闰月)。而汉初以八月算民(收税)九月上计(举孝廉之郎官率卫士转输赋税入长安)。
秋收前收税自然是希望引导促使农民配套种植冬小麦,但总会有很多地方收不上来,结果必然有一系列配套办法。比如说包税。丰收就在眼前,谁愿意承包,可以关扑(竞价)。又或者借贷,相当于承包者收税分期并收利息。结果就是八月算民演变成一年多次交税(汉简有一年三次),乃至每月交税。
……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日出东方而偏南。
东南曰扬州。古九州之一。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崵 yáng 〔首~〕即“首阳山”。有多处,分别在今中国河北省卢龙县(今名阳山)、山西省永济县等。
崵 dàng 古同“砀”,山名。
汤泉。
汤山(在中国北京市)。
字义引用逻辑分析如下:
①江河湖海上日出,金光万丈消除濕冷霧霾,视野开阔一望无垠一览无余,体感心情舒爽。引用为元旦、祭壇。太阳、陽光、神采飛揚、平坦宽敞畅通无阻、暘谷湯谷浩荡、芦苇荡、荡漾荡平。坦荡、袒露。
䵮 yang4 红黑色。(朝阳夕阳红)
新的一月新的一天(农历初一):~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日(a.明天:b.白天)。
顺畅(顺利通畅,没有阻碍)。《韩非子•说林上》登台四望,三面皆畅。《易·坤》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
欢畅。宽畅(心里舒畅);酣畅(畅快)。畅所欲言。《庄子•则阳》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文选•张衡·西京赋》美声畅于虞氏。
坦途(平坦的路)。《易·履》道坦坦。《管子•板法》坦气修通。注:「平也。」
坦率,显明。坦挚(坦率而真诚);坦怀(开诚相见;胸怀坦荡);坦衷(襟怀坦率);坦直(坦白直率)。《论语》君子坦荡荡。
浩浩荡荡。《史记•五帝纪》荡荡洪水滔天。《论语•泰伯》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条畅、滌蕩、涤荡。《礼记•乐记》感条畅之气。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
摇动;震动。《庄子•庚桑楚》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荀子•劝学》天下不能荡也。《吕氏春秋•季春纪》以荡上心。《淮南子•说山》以其休止不荡也。
汤池,护城河。《后汉书》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②白天向阳坡面光照充足,明亮而温暖,色彩鲜明。背面反之。引用为阳面(凸面)、阳文(镂刻在器物上凸起的文字。也称阳识);阳刻(浮雕)。洛阳、汤泉(温泉)、火烫、杨柳。《列子•汤问》河阳之北。《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周礼•柞氏》利刊阳木而火之。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茂盛。《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
颜色明亮。鲜明。《吕氏春秋》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节而色阳。曹植《洛神赋》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温暖。《诗·豳风》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湯泉(溫泉)、湯水(熱水)。汤井(汤泉,温泉);汤殿(温泉浴室)。赴湯蹈火。汤婆子(充以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铜制扁圆形容器)。《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墨子•备梯》薪火水汤以济之。《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说文》汤,热水也。
通「烫」。加热。汤羊(宰羊后,用开水煺毛)。《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之所及也。《山海经•西山经》汤其酒百樽。
羹湯、米湯、肉湯、菜湯、藥湯药汤。麻辣烫。唐· 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糃 táng 精米。2. 古同“糖”。
阴阳奇偶。《白虎通》阳数奇,阴数偶。
明面一套,暗中又一套。引用为阳奉阴违、佯装。汉· 王充《论衡定贤》必谋功不察志,论阳效不存阴计。《大戴礼记•保傅》而箕子被发阳狂。《史记•酷吏张汤传》然阳浮慕之。晋· 葛洪《抱朴子》故胜己者,则不得闻,闻亦阳不知也。《三国演义》吴主孙休,恐其内变,阳示恩宠,内实防之。
前面、额头。《周礼》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
③手捧玉器祭日,高声歌颂神明,念咒祛除孤魂野鬼。引用为扬帆起航、赞扬、激扬、耀武扬威,涤荡、蕩除,壇場坛场。扬歌(高声歌唱);扬嚷(高声叫嚷)。言辞流畅。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曹操《表论田畴功》荡平塞表。
新的一月新的一天(农历初一):~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日(a.明天:b.白天)。
新任职,主动或被迫背负责任。引用为惨怛、大胆担任。《诗·桧风·匪风》中心怛兮。《诗·齐风·甫田》劳心怛怛。《尔雅·释训》怛怛,忧也。《说文》怛,憯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唐· 李朝威《柳毅传》悲泗淋漓,诚怛人心。
禓 shāng 古代指强鬼(死于非命之鬼)。2. 驱逐强鬼的祭祀:“乡人~。”
禓 yáng 道上之祭。(祛除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
场 cháng 道路。《墨子》除城场外,去池百步,墙垣树木小大俱坏伐。
战场。《后汉书•郑太传》闲习军事,数践战场。
祭坛旁的平地。《汉书•郊祀志》牺牲壇场。《法言·问明》灵场之威。注:「鬼神之壇也。」
扬穀、扬场。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谷物等] 以便扇去废物。《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霷 yáng 农历十月的别称。(多雨不利于秋收,晴朗利于晾晒储藏)
䵘 shai4 同晒,物在阳光下曝干。(不黏之状。shai4不粘。江淮官话。)
晒穀场。《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涤场。《周礼•载师》以场圃任园地。《周礼•场人》注:季秋除圃中为之。
〈方〉∶按一定日子(如逢五、逢十)举行的市集。如:圩场;场期(集市的日期)(山区或五日一集,平原有两日一集,根据人口道路物产决定)
④荡、愓,肠,疡。
偒 dàng 古同“荡”。婸 dàng 淫逸。2. 放荡。
荡 dàng 行为不检,不受约束:~逸。放~。浪~。~子。~妇。狂~。~检逾闲。荡子(远行在外,流荡不归的男子;游荡放浪,不务正业的男子)。《淮南子•俶真》德荡者其行伪。《论语•阳货》古之 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左传•庄公四年》余心荡。《汉书•丙吉传》吉驭者耆酒,数逋荡。
愓 dàng 放荡:“加~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
愓 táng 〔佚~〕舒缓;悠闲。愓 yáng 玩乐。
腸 cháng 内心,情怀。如:心肠(用心;存心);肠肚(心思);肠荒(心慌意乱)
腸 cháng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
瘍 yáng 疮、痈、疽、疖等的通称,创伤。疡痍(痈疮、创伤);疡医( 周代医官之一。后世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礼记》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周礼•医师》庀疡者造焉。注:「身伤曰疡。」《尔雅》骨干疡为微。《说文》疡,头创也。《释名》头有创曰疡。
〈动〉破损,溃烂。脓~。胃溃疡;疡微(溃疡。喻腐朽现象)《素问•风论》皮肤疡溃。
踼 táng 跌,跌倒:跌~。~仆。
逿 dàng 跌倒:“式耻之,阳醉~地。”
2. 古通“荡”,摇荡,冲击:“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重阳者,~心主。”
……
音韵:
昜陽揚楊疡佯yang湯烫tang荡dang暢場chang愓傷殤shang
涤场、条畅、涤荡。《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涤场。《礼记•乐记》感条畅之气。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
敭 yáng 同“扬”。
陽,古同揚。《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周礼•考工记·梓人》其声清阳而远闻。
古同旸 yáng ,日出。《礼记•祭义》殷人祭其阳。《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艾,时阳若。《说文》旸,日出也。
古同旸,晴天。旸燥(天晴燥热);旸旱(亢旱)。《文选•张衡·西京赋》仰福帝居,阳曜阴藏。
啺 táng 古同“唐”。
汤,古同唐。商朝的开国之君。又称成汤、成唐、武汤、武王、天乙等。如:汤武之道(指商汤与周武王讨伐暴君之事);汤鼎(商汤时所铸之鼎);汤刑(商汤制定的刑法);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汤 shāng 〔~~〕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浩浩~~」。
愓 dàng 放荡:“加~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2. 平。3. 不忧。
愓 shāng 〔~~〕走路时身体直而脚步快,如“凡行容~~。”
愓 táng 〔佚~〕舒缓;悠闲。
愓 yáng 玩乐。
偒 tǎng 直。2. 长的样子。3. 真。……风流倜傥?
偒 dàng 古同“荡”。
煬 yáng 鎔化金屬。《集韻·平聲·陽韻》:“煬,爍金。”如:“煬金”、“煬鐵”。
蛈蝪 tiě tāng 土蜘蛛。
楊 yáng 楊柳科楊屬喬木的統稱。與柳相似,枝條上挺,種子有白絮。種類很多,有銀白楊﹑毛白楊等。《易·大过》:“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清 陈梦雷 《松树为风雨所拔叹》诗:“歲寒老樹尚如此,何况朽木與枯楊。”
2. 楊桃的省稱。
3. 戰國時代楊朱及其學派的簡稱。《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4. 姓。如漢代有楊震。
鍚 yáng〈名〉马额上的金属饰物。马走动时发出声响。鍚面(马头上的镂金饰物。也叫「当卢」)。《左传•桓公二年》鍚、鸾、和、铃,昭其声也。杜预注:「鍚在马额…动皆有鸣声。」
輰 yáng 〔~?〕古代的一种牛车。
鰑 yáng 赤鲡鱼。
经典文献例句:
①昔
②旦。《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③昜。
旸,古同阳。太陽。《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乐府诗集•长歌行》阳春布德泽。《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少年如朝阳。蔡襄《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薄吹消春冻,新旸破晓晴。
其他历史文化知识说明如下:
①阳九、百六。三统历一元共计1686360日。合4617年合57105月合28106甲子。方士阴阳家以为天道轮回,象征五德终始(改朝换代)。最开始有旱灾九年,称为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汉书·王莽传》太白司艾,西岳国师典致时阳,白炜象平,考量以铨。……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国用不足,民人骚动,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禄十緵布二匹,或帛一匹。予每念之,未尝不戚焉。……予受命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府帑空虚,百姓匮乏,宗庙未修,且袷祭于明堂太庙,夙夜永念,非敢宁息。
106+9+374+9+480+9+720+7+720+7+600+5+600+5+480+3+480+3=4617年
《汉书·律历志》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