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切解决人均GDP与基尼系数俱居高位的矛盾
美国杂志《福布斯》日前公布二零二四年度最富有国家及地区排行榜,在考虑购买力平价(PPP)调整后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后,澳门实质人均GDP高达十三点四万美元(约合一百零七点三九万澳门元),于排行榜上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这是澳门特区经历了三年疫情及去年的固本复元之后,再次荣登《福布斯》的「亚军榜」。实际上,在疫情前的二零一九年,澳门就已经跃升为《福布斯》的「亚军」,但在疫情期间,因受「半封关」防疫通关政策影响,澳门博彩业收入被拦腰斩半,因而澳门在《福布斯》的排位也急跌了十几位。在疫情过后,不但是恢复了正常通关,而且中央推出了多项惠澳政策措施,包括增加内地赴港澳「个人游」城市,提高自港澳入境内地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及六项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政策等,让澳门博彩业在经历「凤凰涅盘」——整顿「贵宾厅」,剎住疯狂发展、野蛮生长的歪风,走上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之后,仍然有较大的增长,几乎可以达到疫情的水平。因而澳门经济及人均DGP数据也随之「水涨船高」,恢复到疫前的水平,甚至还有微升。这就如「港澳平」《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香港澳门扬帆奋楫》文章所指的那样,国家好,港澳会更好。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港澳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国家发展始终是港澳发展的最大依托,祖国内地一直为港澳发展提供难得机遇、不竭动力、广阔空间。从而促使港澳一张张「金字招牌」更加闪亮,港澳经济日益「活起来」「火起来」。
不过,在某些社交平台上,似乎是有一些「键盘战士」对此亮丽数据并不领情,表示他们的年收入并没有《福布斯》所指的那么高。显然,他们是把人均GDP 与人均实质收入这两个不同概念混淆在一起了。
实际上,GDP(国民生产毛额)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的重要总经数据,也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长率。其定义是:衡量本国(或一定地区)疆域以内所有常住生产机构或单位的生产成果(附加价值),不论生产要素来自本地或外国。若外国公司在本地设立生产单位从事生产活动达一年以上,即为本地常住生产单位,生产结果计入本地 GDP。说白了,其实就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赚」了多少钱。
但是严格来说,经济学上的 GDP 的概念其实是以「生产」而非指真的「赚」了多少钱。但你赚的钱其实就是来自你的产出,一国或地区内所有的产出就能理解成这个国家或地区所「赚得」的收入。人均GDP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水平的指标;然而,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人均GDP不是个人所得的衡量标准。这是因为,GDP是一个经济体内所有居民生产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加上产品税,并减去不包括在产品价值中的补贴。计算时未扣除资产折扣或自然资源损耗和退化。人均GDP是国内或地区生产毛额除以年中人口数。这里的数字没有考虑到生活费用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差异,而且因为汇率变化每年其结果可以差别很大。
而人均收入是每个人在特定时间段内在特定地区赚取的平均收入。它是通过除以总人口产生的总收入来计算的。人均收入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它提供了对人口之间财富分配的见解。它帮助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识别收入不平等,并制定解决这些不平等的战略。
有几个因素造成各国各地区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差异。这些因素包括:工业化: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产出和收入水平。自然资源:由于资源出口,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拥有更高的GDP。教育和医疗保健:获得优质教育和医疗保健可以对生产力和收入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政治稳定:稳定的政治环境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就澳门特区来说,按照统计暨普查局最近公布的二零二三年三月至二零二四年三月期间进行的住户收支调查结果,住户每月平均收入(包括工作收入、资产收入、金钱及非金钱转移收益)为五万八千八百三十五元,人均每月收入为二万零八百一十五元。工作收入仍是住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整体收入百分之六十七;其次为金钱转移收益,占百分之十九点四。
因此,人均GDP一百零七点三九万元,与每年人均实质收入二十四万九千七百八十元,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记得曾经有澳门的经济学者说过,溢出人均实质收入的人均GDP其余部分,要不就是企业家尤其是六大博企的利润,要不就是政府的税收,当然还有其它各项的收益。而其中三家美资博企或半美资博企的部分利润,「上缴」给了其美国的母公司。
尽管这个说法有其道理,但澳门的人均GDP与人均实质收入的比例,与其它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却显得具有较大的差距,亦即是澳门人均GDP 中的人均实质收入的含量比例,比其它一些发达地区为低。
但由于澳门特区的社会福利水平较高,教育、医疗福利都很好,失业福利也不错,政府除每年恒常的津贴及援助(如现金分享、养老金及医疗券等)外,在三年疫情期间还持续推出一系列的福利措施以稳固民生,包括四轮《电子消费优惠计划》、《带津培训计划》、《雇员、自由职业者及商号经营者援助款项计划》等,致使住户每月平均获取的政府津贴及援助较疫情前提升百分之四十二点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例较低的不足。
现在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按照统计暨普查局上述公布的住户收支调查结果,二零二三/二零二四年本澳人均坚尼系数为0.324,较二零二七/二零二八年的0.315略高0.009;若扣除政府津贴及援助,人均坚尼系数为0.396。虽然反映政府的福利措施对改善住户的收入分配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但也凸显了澳门的坚尼系数已经达到了较为「危险」的地步。如果再结合北区等民生区的店铺纷纷结业等情况,应当引起特区政府尤其是即将当选为第六任行政长官侯任人岑浩辉的高度重视。
坚尼系数是国际惯常用作量度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针。该数值介乎0至1之间,数值愈接近0,代表收入分配愈平均;相反,数值愈接近1,则表示收入分配不平均。澳门坚尼系数虽然尚未到表示收入差距过大的0.4—0.5,更未到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的超过0.5,但实质上的0.396坚尼系数,也已意味着虽然经济强劲增长,贫富差距却在扩大,这无疑关系到澳门的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
习近平主席曾经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澳门特区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新一届特区政府,必须妥切解决好人均GDP与基尼系数俱居高位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