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公道话

我不同意完全没有看过片子就吐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片中的武器专家问大家:你们用轻武器打坦克,战损比是多少?有一个同志回应:三组人上去,能回来一组就很不错了。他说的组就是“三三制”,我亲眼看见片中有三个士兵一起冲向坦克。影片很尊重当时的文本。比如特别强调了魏巍的那篇著名散文,而主干情节其实也复现了巴金的短篇《团圆》。团圆中兄妹上了战场,哥哥牺牲了。本片中是父子女三人上的战场,只有女儿活了下来。此外很大的一个进步是,战争片同时同时体现宏观(指挥部)、中观(战术单位)和微观(一线士兵),这在电影史上凤毛麟角,有影响力的是《遥远的桥》和《最长的一天》,但这两部都是以瑞安的同名非虚构类文本改编。近期比较好的是《决战中途岛》,而像《拯救大兵》这种绝大部分战争片其实都只能表现一个局部。《李延年》虽好他也仅表现了一个局部,而且智取美军阵地这样的剧情其实也是虚构的,所以应该能够允许艺术创作当中的虚构部分。有道是,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电影工业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史诗大片能够出现就是一件好事情,更何况还是国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