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开始接管老年人

作者 | 谢春生

编辑 | 墨言

养老机器人赛道迎来新选手。

近日,腾讯旗下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X发布第五代机器人产品,也是其首款类人形机器人“五号”(下称“小五”),目标是成为能与人居环境和谐相处的通用机器人。

根据应用场景划分,人形机器人大致可分为医疗型、教育型、服务型、工业型以及通用型等。从功能和场景适用上来看,通用型显然更全面,既能进工厂扭螺丝,又能在家炒菜、端茶倒水,还能充当护工,如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 S、傅利叶GR-1等。

500

从左到右依次:RoboticsX五号、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 S、傅利叶GR-1

集合前面多代机器人研发核心能力的小五,同样能够适应不同作业场景,如养老院、医院、家庭等,只是更侧重于老年人看护。

外形上,小五的颜值并不出众,其身高1.4-1.8m、体重80kg,双臂可承重50kg,且采用四腿轮足复合设计、大面积触觉皮肤、多指灵巧手以及安全人机物理交互等多项自研技术。

当同行们都将商业化落地机会对准工业等场景时,外界好奇,Robotics X缘何会选择更细分且更复杂的养老赛道,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01

养老赛道“钱”景巨大

银发经济大有可为。

作为腾讯AI产业双基础部门之一的RoboticsX,成立于2018年。彼时腾讯找来拥有20年微软工作经验的前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研究经理张正友掌舵,并在之后数年里相继发布自平衡自行车、四足机器人Jamaca、多模态四足机器人Max、IDC运维机器人,2023年又发布了自研机器人灵巧手 “TRX-Hand” 和机械臂“TRX-Arm”。

今年年初,曾有消息传出,RoboticsX即将发布首款类人形机器人产品,并引发诸多关注和猜测。只是,主打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小五,既不炫进厂打工技能也不玩做咖啡、炒菜的花活,反而玩起了“养老”,颇为出乎意料。

针对类人形机器人产品侧重养老赛道等问题,源媒汇日前向RoboticsX方面发去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不过,源媒汇分析,RoboticsX以“养老”作为类人形机器人产品首选落地场景,或主要基于两个层面原因:

第一、市场规模庞大。截至2023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达7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6%;至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如无特殊注明,货币单位下同)。

第二、未来需求迫切。截至2023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亿,其中78%的老年人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带来600多万人的养老护理员需求。不过,目前我国仅有50多万名养老护理的服务人员,长期从事护理服务的仅有33万人员。

供给之间的缺口问题,令养老机器人成为新的潜在“香饽饽”。RoboticsX之外,腾讯早期投资的另外两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乐聚机器人,同样切入养老赛道。

9月3日,乐聚与苏州康养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合力打造护理、养老医院等场景下的智能感知巡视机器人和物流配送服务机器人,并针对认知障碍老年群体,开发基于大模型的对话聊天人形机器人。

相比乐聚,优必选要早上些许。2022年,优必选发布智慧康养全球战略,并先后与招商观颐、日本美邸等20余家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

除了腾讯系,美团重押的宇树科技、软银系的傅利叶智能和达闼科技,以及RobticsX 前一号员工来杰创办的星尘智能等人形机器人企业,也纷纷布局养老赛道。

IFR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7亿美元,占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比重约为22%;预计到2029年,全球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32亿美元。

养老机器人虽具备潜在爆发机会,却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并且从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商业化落地的角度来看,业内当前的主流观点仍聚焦在工业场景。对此,在某论坛上乐聚董事长冷晓琨就曾表示:“未来三年核心肯定还是工业为主”。

月泉仿生公司联合创始人任雷也曾表示:“人形机器人如果落地,很可能会是在产线的某些特殊岗位,或者特种机器人;我反倒觉得家庭家务、养老护理有可能是最后落地的”。

相比工业场景,“养老”对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性、感知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虽然小五可以在平地、斜坡、波浪坡、鹅卵石地面等常见家庭和市政地形自由行走,也能实现帮拿快递、抱扶、推轮椅等日常看护动作,但这还远远不够。

02

互联网大厂逐鹿人形机器人

从灵巧手、四足机器人到类人形机器人小五,腾讯正朝着人形机器人赛道逐步深入。

今年1月,腾讯发布《2024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报告,其中“人形机器人”位列十大应用趋势第三位。

报告指出,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是在思考能力层面,大模型的嵌入极大提升机器人感知环境、分解任务、规划流程以及与环境交互的能力;二是在训练平台方面,云边结合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发展,强化了机器人的训练和分析决策速率;三是在执行层面,以“灵巧手”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进一步强化了人形机器人末端执行应用能力,尤其是近操作等能力。

换言之,AI加速人形机器人“手、脑”进化。

巧合的是,今年3月,英伟达CEO黄仁勋也有类似判断。其在GTC 2024《见证AI的变革时刻》主题演讲中表示:“AI的下一波浪潮是人形机器人”。

腾讯将人形机器人写进报告的同时,各互联网大厂也早已开启高频押注。

据源媒汇不完全统计,腾讯、百度、阿里、美团、小米、特斯拉、微软、Open AI、英伟达、亚马逊等十数家国内外互联网企业,通过投资或自研的方式,相继押注人形机器人赛道。譬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通过旗下私募基金投资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创业项目智元机器人,小米、特斯拉则分别推出自研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Optimus。

入局者攀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工业应用场景的持续解锁,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也水涨船高。

《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约 27.6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

此外,特斯拉掌门马斯克也曾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未来预计达到100亿到200亿台。

机器换人的迫切需求下,人形机器人虽正成为一个可确定的未来,但高成本与规模化量产难题,仍旧是横亘在企业面前的两道鸿沟。

以腾讯投资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为例,其产品虽一度被誉为是最接近商业化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但实际的市场销量并不乐观。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H1,优必选Walker系列产品2年半时间仅售出10台,累计收入约1600万元。具体来看:2021年卖出1台Walker-2;2022年卖出1台Walker、1台Walker-1、2台Walker-2和4台Walker X;2023上半年卖出1台Walker-2。

而肩负腾讯机器人研发重任的RoboticsX,虽在细分赛道给出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但小五还处于研发阶段,距离商业化落地,还有较长距离。

如今,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路径仍处于摸索阶段,各类型厂商的资源禀赋与能力长板的差异,决定了落地应用思路上的差异。从这个角度看,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问题,是各大入局企业不可回避的难点之一,过往的人形机器人“先烈们”,也是倒在了商业化落地的门口。

如此境况下,被网友们戏为“缺乏科技含量企业”的腾讯,能否越过人形机器人落地的难关,尚需观察。

500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