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来膜拜国产剧王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

国庆档看了没?

飘在影院随机抽样了一下,实在没什么额外的表达欲。

假期中反而捡起经典国产老剧,开启个人的文艺复兴。

下面这部,算是应景又深情——

500

或许有些年纪的你还记得,十几年前在湖南卫视曾有这么一部低调的主旋律剧杀出重围,成为国产经典。

它不是什么一线小生主演的青春片,反而是聚焦伟人毛主席在长沙读书的青少年时期的正剧。

向来最容易撒狗血的淋雨镜头,在它这儿鲜灵得不沾一点污浊,少年心气之澎湃令任何中二宣言都变得感人肺腑。

山川在我脚下

大地在我怀中

我就是这原野山川之主

500

哪怕原地大声念诗、拉着手转圈圈狂笑,也没有任何尬感。

500

弹幕区甚至有人自曝:当年看完这部剧后开始效仿男主各类行为,包括雨中奔跑、洗冷水澡、专挑闹市看书等。表示,再丧的人看完,都能被其中的勃勃生气激励,建议每年寒暑假轮播。

500

主旋律影视剧不好拍,但能让五万人评出来的9.1超高分,时隔多年仍受大家追捧,这剧到底好在哪?

咱慢慢道来。

500

如今很多影视所谓的制作精良,大多卖力在精致服道化等外壳上。

但《恰同学少年》讲故事,不只强调买支好笔,而看重影视化表达本身的力透纸背。

男主的出场就很有意思。

窗外,闹市中乡派间打架,吵而闹;窗内,镜头照见一个身影,边倒立边看书,汗滴在书上,脚还不时搓一搓蚊子咬过的痒痕,苦而静。

500

接着有人招呼他出门帮忙打架,他慢悠悠捡起由于打架而掉落碗中的菜叶,大口喝下,并用最后一点水浇灌了砚台。

500

镜头全程只特写他的局部,但人物的性情、人格概貌,其实已经尽数勾勒。

对知识之渴求,对世俗之不屑,对暴力之无畏,对真理之信仰。

短短几个镜头,不用旁白,不靠配角吹嘘,已速写出一个青年毛泽东的轮廓,含金量真的超高。

但别以为这剧拍伟人,一路就是歌功颂德。

相反,它反倒诚实描摹了他更真实可爱的一面——

上数学课,也会被折磨到时发出和我们一模一样的心声:

为什么要学“鸡兔同笼”,到底有什么用!

500

500

是的,毛主席年轻时也偏科。

数学倒数第一,一晚上几个公式就是怎么都记不住,最后甚至只想摆烂。经过老师一顿鼓励,发奋图强,终于终于——也只考了61分,算是及格了。

一边,人文历史的老师夸他是天才,另一边,音乐老师却觉得他笨得不得了。

500

500

视角放得足够亲民,便一下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人物的距离。

且在描写人物时,《恰同学少年》又很擅长用细节和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而不是直接输出评价,有趣又有深度。

例如剧中的考学测试,老师们为两篇文章孰高孰低争了个秒红耳赤,结果发现,两篇都是毛主席写的哈哈,确定是天降奇才你们不用争了。

又比如毛泽东立志通过教育改变中国时,在路边教工人们识字的一段。

二流编剧,只有情节没有细节。

《恰同学少年》的呈现则是,青年毛泽东见到旁边有个臭豆腐摊,于是就地取材,教他们学摊上的“臭”字:

一个自大的人,加一点就是臭。而“香“字,是禾苗在阳光下长成稻谷、做成的香喷喷的米饭。

500

500

人物的行为、细节的设计,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同时剧中人是真的在教,连观众也跟着一起学到了。 这种耐品的台词,剧中还有很多。

像毛泽东游学时,靠卖对联挣盘缠,那对联很有意思:

500

平民一看就懂的大白话,却对仗工整,意境契合,妙趣横生,可见编剧功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描写方式让我们瞬间便看到了一个伟大人物最精髓的特质——

从群众中来。

他和我们有着一样的困扰,和我们一样思考,说着我们的话语,虽比我们看得更远,为的却也始终是我们。

那条与历史的鸿沟顿时消失了,你会发现我们实际是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本质是一体的。

除了正面引导,反面衬托,也是这部剧的亮点。

剧中毛俊卿,是个如安陵容般可悲的反面人物,也是后来讨论度很高的一个形象。

500

他出身低微,爸爸是卖臭豆腐的(对,就是前面提到的摊贩),妹妹被卖为丫头才勉强能供他读书。但他虚荣又自卑,在外不敢认亲,却用家人的血汗钱买皮鞋,给自己充脸面装公子。

而毛泽东球打一半,鞋裂开了,他喊停比赛,干脆光脚上场,全无被他人凝视的心理负担。

500

后来他甚至拿着老师给卖鞋的钱又买书去了,更显出内心之强悍和笃定。

最后毛俊卿急功近利,先是奉承老师,后无视黑白效命军匪,间接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也没能娶到心爱的姑娘。

500

但编剧依然没有把他当作一个单薄的反派去展示,而是给了这个人物很多自我剖白的时间,并安排他最后为保护自己的家乡和妹妹而死。

500

这种安排也没有让他思维突变。你会发现,他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的恻隐之心,是围绕自身生发出来的。

展示出反面人物的弧光,同时符合人性,才更令人唏嘘。

而也从侧面诚实地交代,当时社会上,即便是读书人,也有很多像毛俊卿一样混沌的、迷茫的年轻人,而更显出毛泽东等人的先进性。

500

有这些铺垫,我们便可以更自然地切入领袖真正过人的闪光点。

最经典的桥段,是男主率领仅200名同学组成的学生军,降伏2000个溃兵。

这是真实事件改编,是毛泽东人生的第一次军事实践。

这支溃兵当时如果闯进长沙城,会打砸抢烧造成浩劫。在老师都不敢轻易作为时,毛泽东带着同学,埋伏在一个有利的地形,借助鸣放鞭炮、吹鼓呐喊来假装人多势重,用心理战使溃兵缴械。

500

智慧、胆识、心理素质,组织力、领导力,应变能力。

所有成就大事业的品质,在此时已经初现端倪。

但我们也许会问,除了天赋异禀,英雄何以成就?

“恰同学少年”,若同学对应师长,少年对应的便是长辈。

描绘毛泽东父亲的片段,是此片最具趣味之处。

听到毛泽东又要去考学,父亲大怒,骂骂咧咧说他这些年想一出是一出,甚至把他锁起来,要他以后安心务农干活。

可当慈母拿着私房钱帮儿夜逃时,夜色中,父亲突然出现,和儿子远远相望。

什么都没说,却扔下一袋钱。

500

后来毛泽东写信回家,父亲要面子,总嚷嚷着不看、不想知道。实际上却悄咪咪听墙根,比谁都好奇儿子的近况。

后来毛泽东送了他一包洋烟,他嘴上嫌贵,却开心地在街边和邻居炫耀。

你看这两句台词:

其实

没有蛮多味道

比这个旱烟强多了

强多了

是完全矛盾的两句话。

可传统父亲宠爱和威严打架的拧巴劲儿,平实又生动地就表现出来了。

500

父亲甚至珍惜得抽一半,掐灭又仔细装回盒子里。往后一想儿子,就拿起那盒洋烟闻闻,闻闻,再闻闻。

500

飘看的时候真的会会心一笑。这是中国最传统又真实的老父亲的样子,表面寡言冷淡,实际关之切切,这些细节真的有够真实有趣的。

而剧中描绘母亲形象,其实只有寥寥几场,却也深刻真切。

慈母是父子的调和剂,是总是叮嘱孩子吃饭穿暖的传统母亲。有一幕很轻,但很有意味——

母亲去省城治病,毛泽东守在床前睡着了。母亲醒来,摸了摸睡梦中的毛泽东。

此时,剧情已经交代了毛泽东的诸多能力。但即便他是青学学生的领袖人物,是学识胆识过人的天才,日后,还将是带领中华民族冲破黑暗的一代伟人,此时在母亲慈爱的目光中,他就只是孩子。

500

就是这样一对普通的传统父母,却给了毛泽东无私的爱。即便不懂,不理解,也还是支持让孩子去闯荡,去尝试。

而以杨昌济为代表的老师们,面对一个奇才应该怎么教育引发的讨论,直接就上升到审视教育制度了。

后来决定因材施教,特批他图书馆钥匙,放他看书看到深夜,不以卷面成绩为主,综合考量学生能力。这些,对现在的教育仍有启发。

500

《恰同学少年》的好,好在切点之精妙。

截取大历史、大人物的起点,从波澜乍起之前起笔,却弥补了许多史剧最容易忽略的精华。

它不光讲了伟大,更讲了伟大的来处。

500

再谈到《恰同学少年》最为人称道之处,自然不光是主人公一人的光环。

应该说,它体现了那个混乱时代中,以青年毛泽东为首的一整批进步新青年的精神面貌。

观众夸的最多的,就是剧中那股朝气蓬勃的青春气。

这种青春感,是从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骗不了人的,故镜头也多次特写角色眼神。

农民家庭出身的毛泽东、擦鞋匠蔡和森,在看到师范学校的免费招生启事时眼中放出的光芒,那种燃法,像看太阳快升起来一样,与如今的假励志情节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你会很期待当时还是穷小子的他们,将来是如何大展手脚的。

500

在他们进入学校后,开始学习、探讨救国救民的方向,进而实践,改进,冒险。

这当中的细节,剧中都有很多贴近历史的改编和呈现,生动复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比如,他们成立的读书交流会,发展成为先进革命组织;他们刊印先进读物,偷偷奔走于民众间宣传;而由于无产阶级看不懂字,他们更是采用街头表演戏剧的形式进行宣传、动员。

500

500

以上,均为真实的历史细节。所以当看到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奔忙其中,为其理想冒险时,观众能真切感受。

也因此,当他们念着“少年强则国强”自我激励时,你只会跟着雀跃,跟着热血沸腾。

500

青春,本身是带着生猛、勇敢的。

莫欺少年穷不是虚话,而穷少年们也不会自怨自艾、欺了自己的心志。

毛泽东和蔡和森因为穷,假期没地方住,于是穿着西装革履却住在山上的凉亭,在月夜中对着夜色吟诗作对,好不浪漫。

500

毛泽东冷不丁一句“饿”,又让两人酣畅大笑,然后伴着夜色在雨中奔跑。

窘迫中,又见其豁达和乐天。

500

500

500

毛泽东和萧子升穷游时,遇见一个乡霸强占民女,他们手无寸铁,仅通过在乡亲面前给乡霸戴高帽的方式,成功帮助女孩家免去债务。

但更勇敢的地方在于,毛泽东不满足于解救一个人,他想通过更加根本的方式改变整个社会,彻底杜绝一个人被另一个压迫、剥削。

镜头很有深意。两人表情严肃,面同不同方向,暗示萧子升的意见和毛泽东不同。

历史上,他们确有过真实的争论。

500

能看出,以毛泽东为首的新青年,从面对自身,思考社会、国家、民族,道路不同,但无一不在勇敢探索新路。

而国家情怀外,青春中少男少女的情愫,也被编剧以一种对仗的方式映衬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毛俊杰一个穷小子不能娶茶叶店老板的女儿,更牛的设置在于,毛俊杰被卖作丫鬟的妹妹,和少爷相爱也爱而不得。

500

500

少爷的父母用把丫鬟卖掉的残酷方式,逼迫少爷迎娶没有感情的表妹。意味着,社会的不公,不仅对穷人是一种剥削,其实也反过来框死了看上去是上等人的自由——

即,不平等的制度,剥削的其实是每一个人。足见剧作者们的视角辽阔、公允。

但剧中就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吗?有的。女校学生向警予因想超越蔡和森的成绩,把他的作文贴在床头,梦想有天见到他本人,并打败他。

结果见到本人时,却见而不识,当着他的面说等赢过他,必让他羞愧得挖土自埋。蔡和森附和着,我帮他挖挖得深深的,一次就把他埋严实了。

500

500

500

实在可爱极了。基于相互欣赏,有共同革命理想的俩人,不被身份地位束缚最终走在一起。他们这对,是跃出阶级外人人平等的幸福象征。

但片尾交代片中主角后续。

这群青春少男少女最终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改造社会的建设中。而虽然向警予和蔡和森最终结婚生子,但向警予于33岁,蔡和森于36岁,牺牲。

500

500

悲愤。发自内心的悲愤。

正是剧中将一张张鲜活的年轻面孔细腻、真实展现,我们才更真真切切感之所感,悲其所悲,热血其所热血。

而当年的青春为何直到今天仍能感染我们?因为老一辈革命人的青春,是一种足以穿越时代的精神。

为理想永葆热血,不管年岁,就是青春。

500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