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芯片就能实现车辆、人员、建筑物的识别,但无法区分军用,也无法区分伪装

【本文来自《假如台湾无法和平解决,军事方案的约束条件有哪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一地鸡毛啊
  • 俄罗斯柳叶刀最新的型号产品53(Z53),已经具备自主识别,互相数据链通信协调进攻能力,而且用的折叠弹翼可以使用桶式或箱式发射装置,显然改装用布撒器通过远火发射也没问题。央视报道过,你可以去看看。

    500500500

买过电子产品的人,都知道十年前就遍地所谓图像自动识别了。

手机自拍,与汽车自动驾驶高算力光学摄像头识别困难重重,是两码事。与军用自动识别更是天壤之别。

最简单的芯片就能实现车辆、人员、建筑物的识别,但无法区分军用,也无法区分伪装,必须人在回路进行授权。

假如划定某个小作战区域,下达指令只要没有佩戴敌我识别装置就全部格杀勿论,个别倒霉平民百姓算伤亡活该,想象中当然可以。

但现实是犬牙交错的作战区域,己方装备和人员如果遇到自动敌我识别装置临时失效,或者敌我识别信号出现误差,误伤后果很严重,不但干扰己方攻防节奏,而且对士气形成沉重打击。

再假如划定纵深某个小作战区域,下达指令自动敌我识别之外的格杀勿论,当然可以,光学无法识别伪装,敌人躲在树荫下张望。好吧,配个红外摄像头矫正识别,识别伪装率大幅度上升,但仍然无法杜绝误报漏报。好吧,铺天盖地都是巡飞弹自动识别,不在乎浪费一些误差,是否解决呢?

几公斤装药量太小,对付临时出现在外面闲逛的移动目标可以,但毫无攻坚能力。

更戏剧的是,隔壁菜俄公布的视频,嗡嗡嗡慢悠悠巡飞弹精确击中牵引式榴弹炮,周围的炮兵班早就一哄而散跑出去卧倒了,炮确实摧毁了,人都跑了。

好吧,假设提高巡飞弹冲刺速度,不让偶然跑出隐蔽所的倒霉蛋逃跑的机会,是否解决呢?

感光芯片拍摄的所谓视频,其实是1秒钟十几张照片,时速180公里折合每秒钟飞50米,折合2张照片之间间隔距离至少3米。如果提高巡飞弹冲刺速度比方说每小时360公里每秒100米,折合2张照片之间间隔距离至少6米,攻击精度可能会下降。

好吧,假设采用民用高算力芯片,耗电上升又会降低射程。好吧假设采用低功耗足够高算力的芯片,比如就采用手机芯片的简化版,终于好了吧?

仍然存在误伤、无法攻坚、攻击耗时过久。

稍微上些档次的真正战斗,只能批量用精确制导炮弹,其他方式太慢。其次用精确制导航弹或空地导弹,但跨部门的数据链和授权会消耗日常训练磨合和战时部分时间。再次用抗干扰能力强的线导重型反坦克导弹。再次次用反无人机式无人机配发给步兵用AI自动小范围撞击对付来袭的慢速无人机目标,背景相对干净的低空目标对撞才是AI自动识别的拿手好戏。最后,操作员小组操纵一批巡飞弹攻击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几公里甚至二三十公里外的野外闲逛群体目标或闲逛单独目标——浪费那么多侦察耗时,投弹量太小了,1发精确制导炮弹直接入魂不香吗?

集装箱式巡飞弹,或者高空察打一体大型无人机,都适合低烈度战场,比如在沙漠或山区反恐打某国小马甲。战场烈度稍微正规一些,比如打正规训练过的大量地面武装,必须采取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注视式透明战场,才可能随时呼叫空军高投弹量或呼叫地面各种大口径直射炮、曲射炮、火箭炮速射精准覆盖,根本没有时间浪费在慢慢多飞一会儿。菜俄的战例那么惨全是等待芯片打包解决方案的教训。

将来的技术演进对武器的影响,只需要参照【线导重型反坦克导弹】的演进变化,就能对照知道真实战场的酷烈程度。而反方向的观察就是防御这些蜂群式重型攻击,比如隔壁菜俄面对大量3公里外民用无人机挂炸药,这些入门级的多架有人遥控无人机炸了2年菜俄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既没有东大的无人机AI自动对撞方案,也没有能上战场的战术激光,甚至雷达和光电制导的传统速射炮在实战时也够呛。这些教训还仅仅是人在回路的最简单民用小微型4旋翼机,小微型旋翼机飞行速度慢,彻底甩掉操作员,设置成完全AI自主飞行无差别攻击时,对几公里范围的步兵和装备威胁极大,毫无技术难度,但防御这些低速可悬停可加速小无人机却比一飞而过的巡飞弹棘手多了。

也就是说,渡海登陆部队进攻在地面的火力只能靠火炮发射精确制导炮弹,但对面躲在堡垒里的叛匪却可以采用完全AI自动攻击的小微型无人机无差别攻击蜂群战术——怎么步兵配发防御型自动撞击无人机,必须下沉到排,否则步兵要想防御自由变速小微攻击型AI无人机真够呛,当然眼疾手快拿个拍子或网兜抡圆了拍回去也成,但触发引信引爆,拍一次苍蝇就多一张阵亡通知单。

绕了一圈,仍旧是老话题整体解决方案,还是航空有效投弹量必须竭力提高,竭力不要给对方成建制反击的机会。

对了,最初讨论什么来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