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粉丝人均“电子越共”的《东方Project》,反倒成了日本小学生的时尚单品?

500

星彡P丨文

事情是这样的……

可能有朋友还记得,今年6月BB姬借着《世界计划 彩色舞台 feat. 初音未来》(简称PJSK、啤酒烧烤、烤)国服版号过审的时机,聊过V家圈子的事情。

当时我引用了一份“日经娱乐”杂志调查数据,有关二次元IP粉丝性别-年龄分布,提到现在粉丝最年轻化的就属东方Project、VOCALOID和pjsk等等。

500

(日本的东方粉丝平均24岁;初音未来粉35岁;V家粉丝21岁,pjsk玩家19岁)

只能说,车万粉丝(车万=东方)不亏是初代电子越共,平时哪哪见不着,一有事立马越共探头。

500

很多朋友看完开始疑惑,东方系列诞生的年份(1995年)比国内互联网普及还早,印象里国内粉丝都是3、40岁的老逼,属于是第一批网络原住民了。

这群ACG圈的活化石,到底是怎么跟“年轻化”这个词扯在一起的?

后来我们把文案做成视频后,B站也有很多弹幕吐槽“东方玩家是已经重开一轮了吗?”,感慨“这个数据跟我的认知也差太多了,我是真没见过世面了……”

500500

不过说实话,我第一次听闻——《东方Project》系列其实很受日本小学生、初中生的欢迎——也感到异常震惊。

了解后发现是完完全全的真事,就非常离谱。

500

作为一个发展近30年的庞大IP,以弹幕射击游戏闻名的《东方Project》经由粉丝的热爱发展衍生出了无数同人作品,包含音乐、漫画、小说、游戏……

这些二创共同营造了一个人与妖怪共存的幻想乡世界。如今东方过了热度巅峰期,网上冲浪、线上找本已经鲜少见到相关的内容了。

500

(骏河屋是日本的二手中古交易网站,相当于闲鱼。

搜索“东方”的关键词,可以看到2012年左右数量是最多的。)

单论国内,现在车万厨最活跃的地方应该是音游社群了吧。音游里,特别是街机音游,像什么太鼓达人、SDVX,maimai,那东方曲真是一大堆。

像OSU这种玩家自己做谱的社区音游也是。一些非常经典的东方曲比如《Bad Apple》,我感觉就算东方这个ip无了,但是歌可能还能一直流传下去。

500

然而在网络触及不到的现实空间里,低调无比的《东方Project》跟V家、PJSK一样,已经快要成为海洋彼岸的日本年轻人的时尚单品了。

日推上面很多人感叹,几年前“例大祭”还有一大半摊子在卖东方的R-18本子,说是”色情图书节“也不为过,现在变成了连小学生都能安心参加的活动。

500

(给小学生的漫展注意事项)

例大祭,全称“博丽神社例大祭”。这是一个从2004年开始,每年春季或秋季举办的东方Project专门同人志即卖会,参展人数规模在5万左右。

现在有不少家长亲自带孩子逛展——而且跟想象中的“老宅带新宅”不一样,不少家长其实也不懂东方,纯粹是小孩子自己主动想要参加。

500

这种小学生遍地跑的景象,在东方的线下活动非常普遍。网上甚至有一些专门面向小朋友的同人漫画,专门介绍《东方Project》系列的起源。

由于是画给小孩子看的,每个汉字和片假名上方都会有假名标注(类似拼音),防止小朋友没学过不会读。

500500

(东方是什么?)

500

(讲解东方系列的游戏起源,以及原作者ZUN)

可以说,现在例大祭已经成了同人贩卖、街机试玩、Coser拍照、痛车展览、小学生画画比赛、音乐现场等等……各种活动一起共存的奇妙空间。

真正的“群魔乱舞”。

500500500

为什么东方会在小学生间流行开来?——这个问题其实日本人也很纳闷。

后来那边有人找了真正的小学入坑、参加过线下活动的小粉丝进行采访(文章发布于2020年)。

500

一个叫nanako的初中生说,自己是从任天堂DS的「うごメモ(便携笔记)」开始的东方Project同人创作。

这是一款掌机的手账笔记软件,可以用NDS/3DS自带的电容笔进行绘画,甚至能做一些简单的逐帧动画。

500

你可以通过软件在线发布作品或是查看别人的画作。当时展览板上有很多东方题材创作,可惜现在软件已经停止服务了。

另一个叫miriko的小学生补充,她们以前经常在便携笔记上合作画画。

500500

记得是三年级的时候,她在YouTube看到了芙兰朵露的歌曲PV,觉得很可爱,于是慢慢接触相关视频,逐渐沉迷在东方的世界。

miriko最喜欢东方的一点就是有很多神曲和有趣的MMD视频。当时幼儿园和小学也有很多同学讨论「油库里动画」

——这是一种十年前niconico/youtube很常见的投稿类型,也叫“馒馒来”。有点类似国内抖音泛滥的“小帅小美”AI配音视频。

500

很多日本油管主会用馒头一样圆滚滚的油库里角色头像,替代作者本人出镜,配以人工智能的棒读音,进行解说游戏或者吐槽身边现象。

很久以前B站视频下架了以后,也会有“非常抱歉本视频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导致无法正常播放”的油库里致歉声音。这种毫无人类特征的电子合成音,听多了会感到非常魔性。扯远了,就不继续展开了……

“非常抱歉”,BB姬,16秒

500

因为她们经常看插画、看视频,所以很自然地萌生了学画画的想法。于是在四年级的时候,miriko终于购入了一本珍爱的插画美术书。就连采访的人也很惊讶,东方竟然能成为跟小学生御宅的“共同语言”。

听着这些小学生、初中生们对10年前流行的东方编曲侃侃而谈,畅想自己用VOCALOID创作音乐、写歌词、做PV、剪视频,希望和朋友组成一个团队,像有名的社团一样工作……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500500

怎么说呢。你会发现前文提到的这些日本年轻人流行的东西(包括东方、VOCALOID、PJSK手游),它们有一个特点就是:

类似跨多媒体的企划,游戏之外的权重占比不小。

500

东方粉丝很多,但真正上手原作游戏的人却不多。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是人物之间的背景设定,是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架空的“幻想乡”世界。

围绕这些二创素材,产生的一系列作品包括绘画、音乐、视频……作为娱乐资料本身没有什么门槛,所有人都可以在niconico/Youtube等免费欣赏。

500

现在日本TikTok上有很多“从零开始教绘画”的网络老师,他们也会用东方的“ZUN绘”来给刚入门的学生进行演示,手把手教你画画。

“ZUN绘”,也就是模仿东方的创作者ZUN绘画,Pixiv上有专门的标签。当然,由于原作年代跨度比较大,ZUN本人的画风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变迁。

500

但是大体有几个共同点,比如脸部圆润可爱,有点像馒头或者豆子的形状,眼睛大眼距宽,嘴巴是带有微笑的弧度。

整体五头身的比例,显得头比较大,躯干四肢比较细,要用蓬松的衣服遮盖。头胸腰足的比例大概在——1 : 1 : 1.5 : 1.5。

500

讲个题外话。2011年前后,欧美地区的东方众在4chan等平台上发起过一个叫《Zun teaches Drawing(ZUN的绘画教室)》的二创热潮。

名义上是教大家“如何设计东方少女”,实际上内容是吐槽和模仿ZUN绘的风格。当时有一张流传甚广的梗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500

当时还只是网友间的吐槽。实际上你会发现,东方的角色形象鲜明,ZUN绘也很容易模仿,确实很适合刚接触绘画的初学者培养兴趣。

毕竟只要有红丝带、介于棕色黑色的头发、开叉的袖子(露腋窝)、鬓角被盖住……具备这些特点,你说“我去,博丽灵梦!”也不会有人吐槽。不是么?

500

如今这个时代,在互联网上找到喜欢的角色的插图,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甚至不需要特地去pixiv寻找,只要关注画师的社交账号,大数据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你眼前。

所以近年来东方的同人活动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趋势——作为消费者端的参展观众越来越多,作为生产者端的同人社团却在逐年减少。

现在例大祭每年都有各种绘画活动,比如一些专门的涂画填色活动,用最少4种颜色给角色填色。

500

(不少大人也在玩)

500500

(有颜色搭配的讲解)

这些涂色书相当于带辅助轮的自行车,培养兴趣用的,根据网上主办方的反馈,挺受小孩子欢迎的。

如果你要问“画插图给大家看”的目的是什么,最后解释可能是“①我画了②很开心③想让人们看到它”,对吧?没法做到这一点的话,就不太可能产生画画的兴趣。

500

3、40岁的这批老宅,见识过东方文化兴衰,经历过互联网的从无到有,至少拥有过“井底之蛙”的经历。在无知者无畏的前提下,他们中的很多人大胆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而今天的孩子们突然就在起点见识了世界最好的画师、最好的作品……难免产生挫败感。为了让人踏出“我画了”的第一步,车万厨设置了各种绘画道场,作为可以拿起美术用品并实际尝试画画的地方。

500

(展示在秋叶原的小学生东方画作)

每年秋季例大祭还有专门为小孩设立的绘画大赛。

7月暑假开始征集作品,8月中旬截止,并进行网络直播展示获奖作品,10月设立专门的会场展示,11月下旬给参加例大祭的小画家发放纪念奖品。

500500

车万厨们真是操碎了心,真正的“培养二次元,从娃娃抓起”,这才慢慢有了圈子里粉丝年轻化的现象。

这种“文艺复兴”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看完还挺感慨的。不像国内车万圈子,一看到二创→搜索灵梦→发现野兽先辈→变成Homo。

嗨呀,说不准这群孩子里将来出一个大画家,我们这群宅宅老了以后,以后看的本子或许还是他们画的。

-EN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