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尴尬的国耻: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真相

1939年,在祖国的领土版图上,有两个外国扶植实控的傀儡分裂政权,但当时中国政府均不承认,故称其“伪”:

一个,是1921年入侵的苏俄扶植控制的伪“蒙古人民共和国”政权,成立于1924年;

一个,是1931年入侵的日本扶植控制的伪“满洲帝国”政权,成立于1932年;

500

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在中国版图内的诺门罕位置,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史称诺门罕战役,国际上因顺应胜利一方苏联的说法,也叫哈勒欣河(Халехин р.)战役。

战争双方,开始是伪蒙军和伪满军,其后是两个伪政权的主子亲自下场,在神圣的中国领土上,大打出手。最后,为不扩大战争,双方握手言和,日本承认伪“蒙古人民共和国”政权,苏联承认伪“满洲帝国”政权,并各自建立外交关系。

表面上看,苏蒙一方赢了,而日满一方输了,与中国无关!实际,

中国一方,才是真正的输家!其实际损失,一直影响到今天!

诺门罕战役,本质上是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一次小型局部日俄战争,是中国众多国耻之一!尤为痛心和尴尬!值得我们纪念!

今年9月3日,是其85周年纪念日,蒙古国迎请俄罗斯总统普京纪念,我国人民其实也应相应纪念,最起码回顾一下历史真相,舔舐一下心灵的酸酸的痛楚!

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争夺面积约1118平方公里

在今天中国东北内蒙古城市阿尔山市,到新巴尔虎左旗一片,有这样一段奇怪的笔直三折国境线,国境线那边(浅红色地区)约1118平方公里,就是著名的1939年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发生地。

500

500

今日中蒙边界线地图(地图+卫星图)

哈拉哈河,蒙古语“屏障”的意思,这是由于哈拉哈河东岸低,西岸高,高差40-50米,从东岸看向西岸,感觉西岸是一道屏障。

这实际表明,内、外蒙古传统习惯分界线,以哈拉哈河自然标志为界,是适当的!

当时,伪满军以传统习惯分界线——哈拉哈河为界守卫。而伪蒙军实际主张一条晚出的清雍正13年清廷为保护部分巴尔虎蒙古族群众与外蒙古车臣汗部关系恶化而摆脱其控制事件后的模糊界线,于是最先挑起了争议!

引子:战争,实际由苏蒙方挑起

以往资料,一般把诺门罕战役的挑起者,说成为日本关东军,但仔细查证,这不是事实。事情真相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1939年5月11日,伪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10余人,突然骑马涉水跨过哈拉哈河,到哈拉哈河以东地区放牧,充当诱饵!

这些伪蒙军,实际知晓伪满军去年9月已在此设立哨所,时间已达8个月以上的事实,过来显然是宣示主权和挑起争端的。

而伪满军的兴安北警备骑兵第七团第3连驻锡林陶拉盖敖包哨所的一班士兵(当地巴尔虎蒙古族及达斡尔族为主),发现对方越境,立即开枪阻截,并上马追赶,将伪蒙军牧马人和马群赶回哈拉哈河西岸。

5月12日,伪蒙军第7国境哨所(所长朝格登中尉)带领50余名骑兵,武力攻占了哈拉哈河东岸的伪满军锡林陶拉盖哨所,打死打伤数人,占领东岸742高地。伪满军3连连长贡布扎布中尉组织反击,伪蒙军一方则迅速增兵至700人,还配有装甲车(实际是苏军一装甲车分队参与了战斗)。

至此,双方的流血冲突,被伪蒙军伙同苏军成功挑起!

显然,伪满军3连人少不敌,贡布扎布中尉迅即向团部报告,请求支援。

5月13日,伪满军兴安北警备骑兵第七团300余人(团长郭文通上校),一面组织兵力与占领东岸的伪蒙军交火,同时将情况上报兴安北警备司令部和关东军驻海拉尔第23师团求援。

14日,200公里外的海拉尔兴安北警备骑兵第八团300余人(团长索德那木中校),及日军东八百藏中佐搜索队(即侦查部队)200余人乘车马赶到诺门罕支援。

15日,伪满军两个骑兵团共约700人为主力,在日军东八百藏中佐搜索队200余人及日军飞机助战下,成功将700余伪蒙军(含部分苏军)驱逐至哈拉哈河西岸,伪蒙军伤亡30余名。其后,以为万事大吉,留伪满军骑兵第八团戍守诺门罕;骑兵第七团至贝尔湖附近警戒。东八百藏搜索队,则回了海拉尔。

伪蒙军吃了亏,实际幕后是苏联人在指挥遥控,于是事态进一步扩大!

500

苏联,实际已将驻外蒙苏军57特别军指挥部从乌兰巴托,前出至距离哈拉哈河战场仅120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克,并在此设立有临时机场。 

苏联人之所以实际挑起这场战争,实际是斯大林等苏联高层,战略误判日军将从外蒙古东部、南部,多方向北进打击苏联本土(日军大举北进论)后,从而主动精心策划的一次反制战争。

事实上,上一年(1938年)夏天(7月29日—8月11日),图们江下游防川村北1.5公里的张鼓峰,日苏两军就曾直接发生过一次军事冲突,双方已严重缺乏军事互信。

苏日直接下场打斗阶段

(一)小战

5月16日,败退的伪蒙军边防人员及部分苏军,遭到上级痛斥(是否枪毙人不知),在上级严令下,再次派出部分人员潜入哈拉哈河东岸,为迎接苏军大部队抵达,而做准备。

5月21日,驻蒙苏军第11坦克旅一个营,作为先头部队,抵达战场。

5月24日,苏军1100人和伪蒙军1200人,攻打东岸,使得伪满军再次丢失阵地。

       至此,伪蒙军的主子——苏联军队开始亲自下场!!幕后转前场,直接使战事升级。

而,伪满军的主子——日本军队,虽有一支1938年刚刚组建的二流部队——第23师团(多为日本九州岛人,缺乏实战经验)离得最近,驻200公里外的海拉尔(今呼伦贝尔市),但表现比较被动,且比较麻痹轻敌。

5月28日拂晓,200公里外的海拉尔方向支援来的日军23师团麾下的山县武光大佐,指挥第64联队第3大队和该联队炮兵中队速射炮中队,合计1058人,炮5门,东八百藏中佐(相当于副团)搜索侦查部队220人,辎重队340人,伪满军兴安骑兵第1、2、8团各一部计464人,分三个方向进攻突入被认为是伪蒙军的东岸敌军阵地。

孰料,苏蒙军火炮16门(其中122毫米榴弹炮4门),远超日军的5门,东岸苏蒙军兵力已达到3000人以上,优于日满军。还有西岸火炮居高临下支援,故而,此战日满军败北,东八百藏中佐阵亡,其侦查部队200人几全军覆没(但该部队覆亡前也击毙了伪蒙军骑兵第6师师长沙日布);山县武光大佐部队也损失200余人,减员20%。

5月31日,日军不得已而后撤。

到此时,初期以为是边界小冲突,不以为意的日军,才知遇到了对手,对方主子——苏联军队的大部队早已经下场啦!

(二)大战

6月初,一日本驻苏外交武官乘火车从莫斯科经西伯利亚铁路回国路上,曾注意到苏军在大规模往东方输送军用物资,遂建议日本关东军要么以精锐主力全线压上,要么认怂避战,其正确意见未获关东军重视。

500

6月中旬,苏军新任57特别军军长朱可夫(原为师长,斯大林亲自点将,伏罗希洛夫传达),亲临哈拉哈河东岸视察,指挥驻蒙苏军坦克第11旅、驻蒙第7装甲车旅,原驻乌兰乌德摩托化步兵第36师,外贝加尔军区第57步兵师,乌拉尔军区第82步兵师等,以及伪蒙军骑兵第6师、8师等,快速集结于哈拉哈河区域。

朱可夫,还将苏军57军指挥部进一步前出至哈拉哈河西岸的哈玛儿达巴山。辎重云集,一切迹象表明,苏军实际是有备而战!

500

日军

6月20日,醒过味的日军,开始派出最弱的一支重兵应对,以驻海拉尔日军第23师团(1938年新组建的二流部队,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全部15700余人,加配驻齐齐哈尔日军第7师团(1894年组建,是日军老牌精锐师团)1个联队(即第26联队,相当于团)4000余人。分路向诺门罕进发。

为增强战力,驻长春南的公主岭日军第 1 坦克团(下辖战车第3联队和第 4 联队),安冈正臣任司令,麾下坦克92辆,实际出动73辆,配属增援诺门罕;伪满军唯一野战机动部队——兴安骑兵师4500余人,由安冈部队统一指挥,一路北上。

日军合计2万余人,炮124门,装甲车19辆,坦克73辆。

同日,日军第二飞行集团司令部(嵯峨彻二中将),从伪满新京长春,迁往海拉尔机场,以配合第23师团。有飞机180余架。

6月25日,伪满洲帝国发表《严正声明》;27日日军第二飞行集团空军轰炸了外蒙的塔木察格布拉克临时机场,给予苏联空军飞机群重创,获得小胜。

7月1日夜,日军第23师团一部6000余人,渡河迂回作战,试图从两个方向夹击围剿东岸苏蒙军,但在西岸的巴音查冈,遭遇朱可夫指挥的苏蒙军的猛烈重击,西岸作战不利,这部分日军被迫于7月4日撤回东岸。

500

在东岸,双方发生激烈的坦克混战,苏军坦克装甲车数量是日军数倍,日军最后损失坦克30辆左右;

西岸高台地的苏军,还使用大量大炮居高临下,向东岸日军狂轰乱炸,密集弹雨中,日军不得不紧急挖掘个人掩体,损失惨重。

7月12日以后,日军在得到几个战略高地后,退后休整,将不占优势的坦克部队撤出战场回归公主岭驻地,改而欲增加远程炮兵打击力量。

而7月15日,苏军也将57特别军升格为第1集团军,给了朱可夫更大的权力,可以枪毙各师异己分子,整肃部队。

此时,西岸苏军陆续集结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万余人(8个步兵师、8个装甲坦克旅、2个重炮团、6个飞行团等等),而苏联在远东总兵力是23万人。

两军积极准备,摩拳擦掌准备再战。

(三)总攻

至7月23日,关东军将40门150毫米重炮和部分专业炮兵部队(如第一师团野战重炮兵第1联队),划归第23师团临时指挥,由此第二次向苏军进攻;

无奈西岸苏军炮兵有居高临下优势,给日军炮兵判别位置带来巨大困难。日军升起探空气球指示位置后,重炮齐鸣,一度将东岸苏军压缩至离哈拉哈河2公里位置,给予巨大杀伤。气球被苏军飞机击毁后,日军对西岸苏军阵地再次变成睁眼瞎。

尽管一部分日军敢死队甚至冲过了哈拉哈河,试图仰攻西岸苏军炮兵阵地,仍遭到苏军歼灭。

客观而言,双方将士打得都很英勇,苦战不退。残酷的战争,对双方都构成巨大的人力和弹药消耗。

哈勒欣河(Халехин р.)战役是否能赢,关系到苏联和斯大林本人的国际威望,是其一次巨大国际豪赌,所以一面对朱可夫的战斗进度进行指责和催促,一面竭尽全力为朱可夫提供后勤运输和物资保障。朱可夫,顶着来自高层的巨大压力,忙于部队的多兵种协同作战战前训练。

500

500

8月20日(星期日)凌晨,朱可夫终于下令苏军集中5.7万余人,在正面74公里,纵深20公里的东岸区域内,发起总攻。双方激烈鏖战。日军拼死抵抗,坚守阵地,多次发生日军官兵舍身以肉弹炸坦克的事情,但打仗打的是实力和科学,勇气仍不能改变明显的战场数量劣势。24日,苏军南北两翼在诺门罕合围。战至26日,日军损失惨重,山县武光大佐等日军军官被击毙,且日军重武器火炮损毁,战线崩溃,一些日军官兵不愿投降就干脆选择剖腹自杀。8月27日,一些部队奉命突围;继续坚持至8月31日时,日军趋于弹尽粮绝,第23师团司令部400余人选择突围。

苏军实际也遭到巨大伤亡,也不愿扩大20公里范围以外去追击。

伪满军中的本地蒙古族士兵溃退后,直接跑回了巴尔虎的家,事后居然得到关东军方面认可,认为毕竟没有投敌。

(四)出人预料,迅速媾和

不甘失败的日本关东军,正准备调集10余万精锐(包括驻齐齐哈尔第7师团、驻佳木斯第4师团、驻哈尔滨第2师团、驻孙吴北安第1师团,甚至华北方面的驻青岛第5师团等)支援诺门罕。

但实际日、苏双方最高层均无进一步扩大战争的意愿,故通过外交渠道,选择迅速媾和!于是,9月3日,日军调兵计划被紧急叫停!

1939年9月15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1882年~1950年),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1890年—1986年)在莫斯科签订停战协定,双方自9月16日凌晨2点起,停止一切实际军事行动。

日方承认苏蒙方的关于蒙满边界在哈拉哈河东岸以远的主张,哈拉哈河变成为伪蒙的内河,伪满统治下的巴尔虎人民无权再用。

(五)双方损失

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结束后,由于政治挂帅和宣传目的,至今双方损失不是很清晰,出入很大。尤其是苏方,长期豪言胜利,讳言损失!

日满方阵亡数据为7696人,合计伤亡等减员是17364人(即减员合计约1.8万人)。战斗主力第23师团,损耗减员为73.3%,全身而退的约4200人,基本打残。(数据出自日军军医部门,在此战后的非公开统计数据)

苏蒙方伤亡数据则长期保密,1980年公开数据是减员18500人。苏联解体以后,一些秘密档案公布,称苏军实际死伤人数25655人(阵亡8000人、超1000人失踪,另外16000余人受伤),损失坦克装甲车400余辆、飞机350余架。这一绝对代价,实际超过日军。

由于苏方参战兵力较多,数倍于日,减员损耗率的数字可以比日军好看一些。而日军基层官兵的拼死作战,则让苏军总指挥朱可夫印象深刻,并向斯大林汇报。

诺门罕参战的第23师团官兵,在停战后,因为打了败仗,而遭到了来自日本军方的精神迫害,不少军官愧疚自杀,或落寞调离军职转预备役。被俘官兵更惨,放回来后军官要求自裁,士兵则审查3个月,编入满洲深山老林开拓团务农。

我们的观点

(一)

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应该是苏军事前精心挑选过的阵地。其对战役的事前准备,人力物力,配备都是比较充分和尽力的!有相当的提前量,根本看不出什么被动袭击后的手忙脚乱。

反倒是日本,在事态一步步地扩大以后,比较轻敌,步步不赶趟,步步慢一拍,手忙脚乱,明显缺乏在苏蒙方向挑起大战的精心准备。

仅靠新组建的二流部队第23师团为主力,与苏军57特别军鏖战,而时驻东北的日军战斗经验丰富的老牌部队,如驻齐齐哈尔第7师团、驻佳木斯第4师团、驻哈尔滨第2师团、驻孙吴北安第1师团,除炮兵专业部队外,主力一直未被使用于诺门罕战场,处于窝工状态。

所以,流传很久的关于诺门罕战役粉碎日军北进的所谓重大作用,对于二战的所谓重大意义,更可能是苏联方面杯弓蛇影的战略误判和高估,以及斯大林内部大清洗后,急需胜利背书自我掩饰的主观化解释。

苏联一方,在二战后掌握了话语权,把此战的挑事方强加于日本方面,并把自己的主观史观,灌输于外蒙人民,影响于中国人民。

我们认为,日本二战之所以不选择北进,根本原因还是当时的苏联远东地区无利可图,与今天出口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情形不可比。

这也是苏日能迅速媾和的基础!诺门罕战役的互相战略摸底,才是关键。

1941年4月13日,苏联更是不顾中国反对,正式承认了伪满洲帝国,与日本深度媾和。

(二)

1939年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期间,中国内地军民,仍在华中、华南等地与日寇激战,其前后状态为:

1938年2-5月,徐州会战;

1938年6-10月,武汉会战;

1939年3月17日-5月9日,南昌会战;

1939年5月,随枣会战;

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期间,正处中日战争战役间歇期)

1939年9月中旬-10月3日,第一次长沙会战;

1940年5月-6月17日,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阵亡;

1940年8月20日 至 1941年1月24日,中共百团大战;

苏军和日军在哈拉哈河和诺门罕大打出手的消息,让当时内地军民表现亢奋,成了抗日将领们每日关注的热点话题,关注度甚至超过己方战场。

而内地舆论,对苏联军队在哈拉哈河的行为,充满了溢美之词。

即,只要打日本,那就是我们这边的!弱势的中国,当时太需要一个能给自己“出头”的大哥了!

全然忘记,这是两个傀儡政权的主子,在中国领土上的战略博弈。

实在是,民族的悲哀!

(三)

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对今天的影响是,由此中国永远失去了这片面积约1118平方公里的土地,当地巴尔虎人民失去了对此段哈拉哈河的永久利用权。

500

且对解放后的附近贝尔湖的中蒙划分谈判,产生强烈不利影响,因对方几乎已实控整个贝尔湖,流过血的土地倍觉珍贵,故态度强硬,几乎造成整个呼伦贝尔大草原只有呼伦,而无贝尔。

(注:1954-1962年,8年时间,中蒙才完成贝尔湖划界,只占了6.6%,沿湖边一窄溜儿)

当然,更悲痛的是,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的7年以后,赢得所谓“抗战胜利”的中国,从国际法上,却永久失去了外蒙古18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主权。

1946年,伪蒙政权在苏联操纵下公投独立,获得当时中国国民政府承认,由伪政权转正,变成合法政权。1950年,毛泽东以中国革命成功为由,试图索回,被斯大林拒绝。

这给叙述这场战争的所有国内文章和书籍,带来其身份认定上的迟疑和尴尬,不敢叫1946年之前的蒙古国是伪蒙政权,影响他们透彻地分析这场战争。

两个非法入侵中国,肢解中国的外国(俄罗斯和日本),诺门罕战役是他们继1904年日俄战争后的一种掰手腕运动,俄方由此找回了一定面子和自信,却由此决定了中国日后的版图和现实国界走向。

对今天的俄罗斯和日本来说,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仅仅是一段军事历史故事,对俄罗斯则还有些联络友谊和夸耀居功的意义。

而对中国,综合来看,里里外外都是吃了大亏的!

今天,俄蒙方的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胜利纪念的喜悦,恰恰是中国人的永久的痛!是国耻!

曾经许多不了解细情的中国人,还大声叫好,热情夸赞过苏军在诺门罕击败日军!

但时势是会演变的,现实中,反而是丧失了巨大的中华民族利益,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成为最尴尬的国耻!

<END>

参考资料:

(1)书籍:

1、《诺门罕1939》(美国)司徒尔特-古德曼,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

2、《诺门罕战争》厉春鹏等,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2)论文:

1、《诺门罕事件小考》,张晓刚、刘续,《内蒙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1月第38卷第1期;

2、《<满洲评论>的诺门罕战役报道》,祝力新、徐婷婷,《外国问题研究》2014年第3期;

(3)网文:

1、《鲜为人知的诺门罕战役--党史频道-人民网》宫继辉,2014年9月18日,人民政协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