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金句:祖国和时代一样,都是无法选择的!

500

500

500

500

500

.

当地时间8月24日晚,具有四国公民身份的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从阿塞拜疆飞抵法国的巴黎勒布尔热机场,在下私人飞机时被法国警方逮捕,在全球引起不小的震动。对于杜罗夫被捕,我不感到吃惊。因为法国警方一直指控Telegram存在被用于洗钱、贩毒和分享恋童癖内容等严重违法行为,并且平台管理不力,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这些非法活动。他被捕是迟早的事。倒是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Telegram上写的对此事的回应短文,让我读了眼睛一亮,感到这位被中国人亲切称之为“梅姐夫”的俄罗斯前总统,言辞犀利,见解深刻,让我忍不住要为他的精彩发言鼓掌喝彩!

​.

1、“他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身处俄罗斯,于是他离开了,然后又获得了其他国家的国籍或居住许可。他想成为一个出色的‘世界公民’,即便没有祖国也能过着美好的生活。”“但他失算了。对于所有我们现在共同面对的敌人来说,他就是俄罗斯人,因此是不可预测且危险的,他身上流着不一样的血。”梅德韦杰夫在说了上面这番话后指出,杜罗夫选择离开俄罗斯并寻求在其他国家生活,这本身是他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然而,这种选择并未如他所愿,给他带来完全的自由与安宁,反而因各种因素(包括国籍、政治立场等)而面临新的考验与挑战,甚至是牢狱之灾。梅德韦杰夫的这番话也在警示一些向往西方香甜空气的中国人:不要想当然,你的个人选择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也许你以为多一个护照就多一个保险,而现实是多一个护照就多一个国家能轻松拘捕你!

.

2、梅德韦杰夫在短文中强调,“祖国和时代一样,都是无法选择的”。一个人,无论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其根脉相连的民族血统和文化背景,都像是一枚无形的烙印,无法轻易抹去,且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成为这个人的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所以,即便杜罗夫离开俄罗斯,无论他身在何处,他的俄罗斯血统和背景都使他成为“不可预测且危险的”存在,都会被视为俄罗斯的代表或象征,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在国际舞台上被放大解读,从而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反响和风险。网友们十分认同梅德韦杰夫的观点,他们一针见血的说:梅德韦杰夫的“这种警告对中国的公知们一样适用。”“一旦中美到时掀翻了桌子,那些高华及润人们是一定会深切地体会到梅德韦杰夫这句话的。”

.

3、杜罗夫在法国被捕,牵涉到了跨国法律协作、网络安全保障及政治敏感议题等多重复杂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他与政府部门的不合作态度。杜罗夫曾公开表示,基于“原则立场”,他不愿与执法机构合作,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信息共享。但在现实中,他的这个过于理想化的原则显然行不通,导致他与多方力量产生摩擦与冲突,最后锒铛入狱。梅德韦杰夫指出,杜罗夫坚持的原则,“在任何国家都会碰到严重的问题”,企业在跨国环境下必须具有法律遵从与合作的自觉意识。梅德韦杰夫还把杜罗夫与马斯克和扎克伯格等全球科技巨头进行比较,指出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后者能够积极与美国政府部门合作,在保障企业运营的同时,也兼顾到国家安全与法律框架的需求。

​.

杜罗夫被捕后,除了梅德韦杰夫发声、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达万科夫也在25日迅速呼吁俄罗斯外交部紧急行动,力求解救杜罗夫,并向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递交了相关援助请求。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回应称,俄驻法国大使馆已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正积极采取措施以全面了解杜罗夫的拘捕详情及后续进展。紧接着,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引人注目的截图,图中展示了2018年时有26个非政府组织联合谴责俄罗斯法院封禁Telegram服务的判决,并特别标注了“当年所有声援的西方相关机构,包括集体发声的团体”。她借此发问:“面对杜罗夫先生的被捕,这些机构将如何表态?是会再次携手向巴黎发声,要求释放杜罗夫,还是选择沉默不语?”扎哈罗娃向西方国家愤怒发出的灵魂拷问,既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呼吁,也是对俄罗斯自身立场的一种强调:只有俄罗斯,才是杜罗夫最坚定的支持者。

.

可以看出,杜罗夫被捕后,真正挺身而出,给予他支持与关怀的是他的母国——俄罗斯。这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是维系国家与公民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纽带,这种情感不仅强化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也让国家在公民面临困境时可以提供无可替代的支持与保障。由于国家的存在,公民在风雨飘摇中就有了可以信赖的坚强后盾,无论面对何种挑战与困难挫折,国家总能以最高利益代表的身份,成为公民最坚实的依靠。特别是对远离故土的公民而言,国家的庇护与支持尤为重要。当公民在异国他乡遭遇外部威胁时,国家就像诺亚方舟,为他们提供无可替代的安全保障。一个国家,有了这种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才能让国家与公民之间形成牢不可破的纽带,在面对时代的挑战与变革时,国家与公民携手并进,共同面对风雨,共创美好未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