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讲:非洲、大洋洲将在世界百年大变局最后关头作何选择
1
我们知道,非洲、美洲、大洋洲是最晚脱离部落时代进入国家时代的三个洲,其中非洲又是三洲中脱离部落时代进入国家时代最晚的洲。非洲是人类的起源之洲,为什么在世界五大洲中,反而进化最慢呢?
首先,是非洲的地理气候使然。
非洲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北非大多是沙化土地,不宜于农耕;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因为少雨及干燥炎热,水分蒸发快,也不宜于农耕。只能过游牧生活的非洲人,自然就既被限制了向农耕文明的进化,又被限制了人口的发展。
非洲毒蛇、毒虫和各种猛兽多,各种热带传染病也多,所以非洲人的生育特点是:高生育率和高死亡率,这正好有利于非洲长期保持人口与自然的平衡。
由于非洲稀少的人口或者长期分散在北非沙漠绿洲中,或者长期分散地躲在南部非洲原始“黑森林”中,过着彼此隔离的游牧生活,没有因为激烈的领土之争发生大的战争,所以反而进化最慢,一直未能由部落时代进化到国家时代。
其次,是欧洲的殖民主义使然。
从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欧洲列强就开始先对拉丁美洲殖民,后对整个美洲和大洋洲殖民。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原居民几乎被杀光了,基本白人化了,这才有了美洲大陆出现第一个白人独立国家——美国。美国于1776年7月4日独立。
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从1803年开始,拉丁美洲革命爆发了,拉美国家在19世纪上半叶也纷纷独立。接着是加拿大,于1867年独立。大洋洲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也分别于1856年和1900年独立。
欧洲虽然早在罗马时代就开始了对北非的古埃及进行殖民统治,但对整个非洲而言,欧洲直到19世纪末才瓜分了非洲。欧洲殖民统治非洲以后,首先改善了非洲的医疗条件,大大降低了非洲人的死亡率,但同时也打破了非洲人口与自然的平衡,为以后非洲出现大饥荒埋下了伏笔。
因为拉美的白人与原居民杂交化了,北美和大洋洲的美、加、澳、新地区几乎白人化了,所以欧洲对美洲和大洋洲的独立建国没有顽强阻止,对非洲的独立建国则顽强阻止。这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3个独立国家。到上世纪5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才由3个增至9个。60和70年代,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国家才获得独立。纳米比亚1990年才获得独立。1994年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垮台,南非才真正独立。
今日之非洲,62个国家和地区,土地面积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大洲。人口超过14亿,与中国相当。
2
非洲为什么是五大洲中最穷的洲?大致有如下六大原因:
首先,农业先天不足,人口却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远高于亚洲的1%,这必然导致非洲只能与饥饿相伴。
进入1977年以后,非洲每年都有多达20-30个国家发生粮荒,其中经常严重缺粮的国家有15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是非洲总人口的1/2。1982-1984年非洲大地持续三年干旱,联合国把这次大旱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其次,到了2008年,非洲仍然是世界上工业发展水平最低的洲。
因为欧洲殖民者长期只注重对非洲经济掠夺,极少对非洲工业投资,而非洲各国独立后又无力工业投资,所以非洲工业经济长期落后。再者,一些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命脉仍然长期被原宗主国控制。例如尼日尔的铀矿就长期被法国控制,政变上台的新政府虽然推翻了亲法的老政府,但赶不走法军。直到这次俄乌战争导致俄法关系破裂,在俄罗斯的暗助下,法军才撤离,尼日尔才从法国手中夺回了铀矿。
第三,非洲人一下从部落时代跃入现代国家时代,因文化断裂而没有深厚的文化传承,文化素质低,文盲率高,无疑是非洲发展现代经济的最大障碍之一。
第四,非洲各国一下由部落体制跳过君主体制跃入民主体制,至少带来了两大后遗症:一是既落后又强大的地方部落势力,与既稚嫩又软弱的新生中央民主政权矛盾错综复杂,导致非洲各国普遍政权不稳,政变频发,贪污腐败横行,办事效率低下。二是非洲各国普遍出现了民主与经济的矛盾。因为民主就是高福利,高福利必须靠强大的经济支撑,而非洲各国普遍经济落后,政府那点微薄的财政收入,却必须先满足选民最基本的“高”福利要求,因此再拿不出一分钱用于发展经济。
第五,部落人的最大特点是普遍百分之百信神,而且信的神五花八门,这就是非洲黑人的传统宗教。殖民史又使非洲分别被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统治。这三大宗教的矛盾既错综复杂,又难以调和。
第六,殖民史,使非洲除了黑人之外,又有了白人和阿拉伯人等人种,导致非洲很多国家种族矛盾突出。
3
举两个例子。
1956年独立的苏丹,为非洲第一大国,一度石油开采和销售与中国合作,连年经济两位数增长。
但是苏丹既存在宗教矛盾,又存在种族矛盾。南苏丹主要是黑人,信奉非洲传统宗教和基督教。北苏丹主要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南北苏丹宗教矛盾和种族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南苏丹便要求独立,引发了长期内战。2011年,在素来只促分不促和的美国干预下,南苏丹获得了独立,苏丹从此由非洲第一大国降为第三大国。
苏丹一分为二后,两个苏丹又各自不时爆发内战,在战火和落后的经济中苦苦挣扎。2019年,苏丹GDP304亿美元,人均GDP727美元,分别在世界排第79位和第166位。南苏丹GDP38.8亿美元,人均GDP307美元,分别在世界排第169位和182位。
1961年独立的南非,一度发展成为准发达国家。之所以多了一个“准”字,是因为白人统治者实行的是种族隔离政策,不但资本全部为白人所有,技工以上的技术也全部掌握在白人手中。黑人只是充当最低端、最廉价、被残酷剥削的劳动力,因此国家的发达与否与黑人无关。
1994年白人统治者被推翻、曼德拉当选总统后,虽然强调各人种一律平等,但从社会底层一下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文化水平欠缺的黑人官员,可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南非事实上又在执行对白人的种族隔离政策,导致南非破天荒出现了白人贫民窟,白人带着资本和技术等纷纷逃离南非。另一方面,因为曼德拉开放了移民政策,非洲各国的黑人潮水般涌入南非。曼德拉同时取消了贸易壁垒和金融管制,也给南非经济造成了灾难性后果。经济严重下滑,获得了选举权力的南非黑人,却有充足的理由要求高福利、高就业,而外来黑人也无不是奔着高就业来的,内外黑人的要求自然都得不到满足,于是社会治安也越来越严重恶化。
南非经济出现“返贫式”发展,所以才有一种说法:南非从发达国家到一贫如洗,只用了5年时间。
4
非洲整体向好转,非洲联盟(简称非盟)功不可没。
非盟的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2002年7月正式改组为非盟。
非盟有55个非洲会员国,是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于一体的全非洲性的政治实体。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发展及稳固非洲的民主、人权以及能永续发展的经济,除此而外还希望减少非洲内部的武装战乱及创造一个有效的共同市场,最终目标是统一非洲而建立一个“阿非利加合众国”。
非盟对政变零容忍,成员国不接受并且可以干预通过政变等违背民主程序上台的国家的政府。成员国主权平等,相互依存;尊重独立时存在的边界,和平共处;不干涉内政;制定共同的防务政策,和平解决争端,禁止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等等。
非盟未来将有计划地统一使用货币、联合防御力量、成立跨国家的机关,这包括成立一个管理非洲联盟的内阁政府。
从2015年到2024年,在年年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和非盟特别首脑会议等会议上,非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协议。例如,启动非洲大陆自贸区谈判;启动非洲反腐主题年;44国签署非洲大陆自贸区协议,非洲经济一体化取得重要进展;宣布非洲大陆自贸区正式成立,2020年7月开始实施;启动2020年非盟主题年“消弭枪声——为非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非洲一体化进程、全非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建立非洲大陆营养韧性和粮食安全:加强农业,加速人力资本、社会和经济资本发展”作为2022年非盟年度主题;以“非洲工业化”为主题,对包容和可持续工业化及经济多元化作出新承诺;将2023年确定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年:加快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实施”······
2023年9月9日,非盟成为20国集团正式成员。
因为非盟及其成员国的共同努力,非洲经济虽然仍然在世界五大洲中最落后,但已整体好转,而且前途是光明的。例如南非,经济已走出了最低谷,2011年最高峰时,人均GDP达到了8810美元。目前虽然降到了5655美元,但与世界经济大气候和与美元汇率等客观因素有关,南非仍为名列尼日利亚和埃及之后的非洲第三大经济强国。南非还是金砖国家的五大发起国之一,算得上是非洲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5
非洲各国内战时,也从来不打中国人,这足见中国与非洲的关系有多铁!有多么深厚!
早在社会主义中国时期,按照毛主席三个世界的理论,非洲和中国同为第三世界,中国便对非洲进行了持之以恒的长期无私援助,例如援建坦赞铁路、年年派出大批援非医疗队等等。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继续援非的同时,更多的是通过合作双赢的方式,对非洲开展投资贸易,受惠更多的是非洲。
例如,仅本世纪以来的20余年中,中国就在非洲建了超过6000公里铁路,6000公里公路,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院和诊所、170多所学校、45个体育馆、500多个农业项目。
因此,截至2023年6月,53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中,就有52国以及非盟委员会踊跃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非洲成了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大陆之一。
例如,中国在非洲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已吸引近百家企业落户,投资额超过25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由中国农业银行与刚果(布)合资成立的中刚非洲银行,由中刚两国元首共同推动设立,打破了刚果(布)没有大型本土商业银行的局面。
这类共建和援建的“一带一路”项目举不胜举。
此外,去中国的各大学看看,来自非洲的黑人留学生最多。
过去,非洲学生多去西方大学留学,回国后照搬西方模式建设国家,往往是南辕北辙,达不到预期效果。现在,非洲学生多来中国留学,回国后建设非洲的效果如何?由非盟促非洲各国走合作双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来看,就足以以管窥豹,至少可以证明非洲所选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这才是中国对非洲最深远的影响。
6
美国与非洲关系的早期历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贩运黑奴史。
除了中东地区的非洲国家以外,其他非洲国家在独立以后很久,因为极其贫穷落后等原因,并没有获得美国的重视。
1993年,索马里内乱引起世界关注,美国要在世界面前秀一把强大,于当年10月2日高调派出第10山地师满编连150名士兵,进入索马里平乱,但没想到黑鹰直升机被击落,美军伤亡38%,狼狈撤军。乃至迄今为止,各国商船经过索马里海域,仍然需要护航。那次美国的脸可是丢给了全世界。
随着非洲与中国的合作越来越深等原因,美国也越来越重视非洲,于是在2001年“9·11”之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进入非洲。2015年10月还在德国斯图加特设立了美军非洲司令部。按原计划该司令部2016年10月迁入非洲大陆的一处新址,但至今仍在非洲落不了地,因为没有一个非洲国家愿意接收。
不接收的原因倒也充分:美国是借反恐名义进入非洲的,但是十几年来越反越恐,越反越乱。哪个国家出现了内战,出现了政变,出现了分裂,背后往往都有美国的影子。尤其是非洲这些年发现的铁矿石、锂等资源越来越多,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很大,因此与非洲的经济合作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但是这些合作,不是受到美国的直接威胁,就是受到美国的潜在威胁。
非洲人民日益觉醒,日益反对美西方干涉内政,日益意识到美西方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企图继续将非洲人民当作“二等公民”,因此不只是不让美军非洲司令部在非洲落地的问题,而是非盟和非洲有美法驻军的国家,正式要求美国和法国从非洲撤军。美法两国不得不从2023年底开始,从乍得和尼日尔等国撤回了大部分军队。
7
贫穷的非洲需要投资,但是追求暴利的美国资本,却因为去非洲投资回报低风险大,普遍不愿去非洲投资。
贫穷的非洲需要多外销资源换钱,但是产业空心化的美国却买不了多少非洲的资源。
贫穷的非洲倒是很需要美元,因为美元在非洲几乎等同于硬通货,但是美联储疯狂加息,让非洲经济受害最深。
是的,美元越加息升值,那些贫穷落后地区和国家的货币越贬值,诱发的通货膨胀越严重。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在《非洲观察》中报道:美元霸权危害非洲经济,多国人士呼吁“去美元化”。
报道中说,非洲国家的高通胀、货币贬值的数据不断刷新纪录,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游行示威、政局动荡。肯尼亚总统鲁托近日在对吉布提访问时就呼吁,非洲国家间贸易应实现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他提出疑问,肯尼亚人从吉布提买东西,为什么要使用美元结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货币兑美元汇率均已走弱,随着商品进口价格的飙升,加剧了整个非洲大陆的通胀压力。
南非需要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货膨胀。已10次加息。目前,该国的基准利率为8.5%,是14年来的新高。
津巴布韦货币已经贬值了80%。去年11月30日,美元兑津巴布韦元的官方汇率中间价为1:654,今年6月变为1:6840,而黑市汇率更是夸张。6月9日,该国的面包价格突破了每个10000津元,12个小时内又大幅涨至12200津元。
由于全球燃料和食品很大一部分以美元定价,当美元本身发生波动时,其影响就会放大。美元加息和通胀加剧的“双重打击”让非洲各国央行头疼不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40%的公共债务是外部债务。而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其中60%以上的债务是美元。随着非洲国家的当地货币贬值,偿还美元债务变得更加昂贵,更多国家面临未来潜在的债务危机。
多国人士表示:非洲国家不应该依赖美元。
日前,美国《外交政策》发表《金砖国家货币可能动摇美元的主导地位》的观点文章。从该文中不难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受到了美元霸权的伤害,各国逐渐意识到“去美元化”是可能的解决方案之一。
是的,非洲经济与美国经济尤其与美元发生了深刻矛盾,落后的非洲要走出经济发展困境也别无选择,将被迫加入世界去美元化行列——先在非洲内部实行货币互换,再与外洲国家的投资贸易中也实行货币互换,这就是非洲在这次世界百年大变局最后关头将作出的选择。
美国当然要扭转非洲不利于自己的选择,现在非洲许多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背后都有美国的背景。但是,这些颜色革命迄今无一成功,这足以说明美国在非洲更加失道寡助,更加有心无力。
总而言之,美国是衰退的,非洲是发展的;美国因为衰退盟友越来越少,非洲因为经济一体化会更加团结统一。越到世界百年大变局的最后关头,美国越在非洲难有作为,甚至会被彻底赶出非洲。
8
大洋洲16个国家,只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发达国家。其余14个岛国,要么小得可怜,例如图瓦卢才1.12万人;要么穷得可怜,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虽然600多个岛屿加起来的面积比新西兰还大,人口比新西兰也还多近一倍,但GDP才318.2亿美元,不及新西兰的零头。新西兰的GDP是2481.02亿美元。
要说14个太平洋岛国将在这次世界百年大变局的最后关头作何选择,其实它们已经作出了选择。它们原来几乎都受控于美国,几乎都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现在10个相对大的国家,冲破了美国的竭力阻挠,断绝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就是10个相对大国的毅然选择!至于4个小国,最小的图瓦卢1.12万人,第二小的瑙鲁1.27万人,第三小的帕劳1.8万人,第四小的马绍尔群岛5.43万人,它们与其说是继续选择追随美国,不如说是选择了台湾的金钱外交。它们的选择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因为太小而可以忽略不计。
代表大洋洲选择方向的,其实只可能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都是五眼联盟国家,都是高福利发达国家中的高福利发达国家。
两国的经济基础都是:一,出售矿产资源和农牧业产品的收入。二,旅游收入。三,来自外国留学生的收入。
中国是两国矿产资源和农牧业产品一家独大的最大买家,也是两国游客和留学生一家独大的最大来源国。
所以在中美蜜月期时,也是两国与中国的蜜月期,同时也是两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
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逼迫两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以后,两国经济发展就出现了一升一降的变化。
升的是新西兰。因为新西兰十分明白,一旦失去了中国这个经济支柱,经济就会大幅下滑,财政收入就会大幅减少,就难以保障国民的高福利,国民就或者会闹事,或者会大批外流,使多年来好不容易增至500万人的新西兰,人口又会大幅减少,这些都是新西兰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新西兰2008年就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美国要求新西兰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以后,新西兰不但软抗顶住了美国的压力,而且于2017年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23年更是与中国签订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要知道,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只有18个。所以才有人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五眼联盟,没了新西兰之后只剩下四眼联盟了。
降的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紧随美国起舞,不断恶化与中国的关系,使中澳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中国自然大幅减少了购买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农牧产品,去澳大利亚旅游和留学的中国人也大幅减少,澳大利亚经济遭受重挫,总理莫里森因此而落选。2023年11月4日至7日,时隔7年之后,澳大利亚新任总理访问中国。2024年6月15日至18日,时隔7年之后,中国总理李强也回访了澳大利亚。中澳总理都表示,要恢复遭受破环的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西兰一直明白这个道理,受到惨痛教训的澳大利亚也应该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在这次世界百年大变局的最后关头,新西兰一定会继续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澳大利亚也恐怕再也不敢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对于两个五眼联盟国家来说,这样的选择已经足够了!因为在世界百年大变局的最后关头,连五眼联盟国家也不站队美国,难道不是美国的最大失败吗?(未完待续)
本讲作者 张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