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爆赚背后的真相:要用游戏思维拯救我们!
这是粥左罗的第 4887 期分享
作者 l 粥左罗
我欣赏并支持诞生更多《黑神话:悟空》这样的伟大游戏,我欣赏并支持冯骥和杨奇这样有良心的天才游戏设计者。
但我依然看到,越是这样的游戏火爆,越有一群担心的父母在呐喊,也越有很多年轻人担心自己无法「自律的玩游戏」。
这样的担心是对的么?
非常对。
但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刀切,反对游戏。
对,我当然不是来骂游戏的,毕竟我是一个如此理性的人,在所有该理性的时候。
01
别让游戏毁掉我们
即使是好的游戏!
先用冯骥的微博引出我们的讨论。
冯骥在发布《黑神话:悟空》前夜,在微博上提醒大家:
适度游戏,注意休息,慢慢玩,不必着急通关。
冯骥,没有背叛17年前写《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的自己,也没有背叛玩家。
但是,不仅是针对《黑神话:悟空》,针对所有的好游戏,一个好的游戏+善意的提醒,真的可以减少玩家沉迷么?真的可以减少大量的学生、年轻人浪费时间么?
也许并不会。
正如《黑神话:悟空》发布后,很多人一玩就是三四五六个小时,一玩就熬夜到凌晨甚至干脆通宵,各大视频网站上,出现各种游戏主播连续12小时、24小时的直播通关……
冯骥在17年前写的《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中指出:
狗日的网络游戏产业,催生出一帮像我这样的狗东西,天天琢磨下面五个命题:
1.如何让玩家一直沉迷
2.如何让玩家吐出更多的人民币
3.如何让玩家拉帮结伙
4.如何让玩家相互仇视
5.如何实现隐性的现金赌博和金币交易
也许像冯骥这样有理想的游戏人,可以解决2345。
但是,1很难解决。
但是,1也许才是玩游戏,
最可怕的地方。
因为,最可怕的,
不是收割你的钱,而是收割你的时间。
因为,钱是可再生资源,没了可以再赚。
但,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没了就永远没了。
人生就是一段时间,时间就是你的命。
你的命,就是一个时间进度条,
滴滴答答往下掉。
有多少人会「自律的玩游戏」不至于把更多的生命消耗在游戏上?
不用反驳我,我也知道,游戏有以下价值:
1.娱乐价值。
2.教育价值。
3.挑战价值。
4.社交价值。
……
但这是理论上。
现实中,恐怕1是核心。
3很重要,
但恐怕因为消耗大量的时间,
最终还是得不偿失。
再结合我们的国情,恐怕它的弊端更加值得我们想应对策略。
什么国情?
冯骥在2007年的文章里早就指明了:
国情决定了一切,只有中国,具备了如此大量的“失意人群”,在依靠市场本身已经无法做出正确调控时,国家有必要使用行政手段拨乱反正。
何谓失意人群?
我的定义是,在现实中无法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彷徨无措,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感到不安和失落的人群。
失意人群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是网络天生的最佳用户。在这个本身就人口极度过剩,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度,这一人群的数量之巨,直接导致了中国在短短几年内间便成为了第一网民大国和第一网游大国。
回忆一下网吧如何一夜之间大街小巷梨花开,网瘾如何成为人人皆知的社会公害,便不难理解这一点。
网游游戏运营商的背后是什么?
是资本。
网络游戏的本质的是什么?
是虚拟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中国庞大的失意人群在资本眼里是什么?
是最好最鲜美的待宰羊群;是世界任何地方都寻不到的超级金矿;是完美的,未开垦的,最肥沃的处女地。
当年,冯骥指出的最让人害怕的是这段话:
“网络游戏运营商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
就像他们的服务器害怕机房断电一样。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
网络游戏运营商就忘记了游戏的原罪。
如果有10%的利润,
它就保证到处去宣传;
有20%的利润,
它就开始谎称自己的良善
和玩网络游戏的诸多益处;
有50%的利润,
它就铤而走险,
玩弄人性的弱点,
只为让用户沉迷自己的产品;
有100%的利润,
它就敢制作任何违法的内容,
践踏一切现实的规则,
哪怕民怨滔天;
有300%的利润,
它就敢于策动玩家
做出最变态最疯狂的事情,
甚至冒取缔的危险。
如果一代人的垮掉,
能带来利润,
它就敢鼓励他们垮掉。”
当然,随着越来越多像冯骥这样有理想的游戏人出现,这种可怕的情况会有所改观。
但是,无论如何改观,
最核心的东西,游戏的本质不会变:
虚拟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以及年轻人为了获得这些,
无休止的投入巨量的时间精力,
越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
越逃避真实的现实世界。
02
要用游戏思维拯救我们!
我们当然不能如此不理性的,去呼吁禁止游戏,打击产业,这是不可行的。
相反,中国游戏产业,需要继续发展,繁荣,要出现更多像《黑神话:悟空》这样的好游戏。
可行的是什么?
每一个人,每一位玩家,管好自己,不要让游戏毁掉自己,而是用游戏思维拯救自己。
用游戏思维的干预,让「中国的游戏产业繁荣」和「一代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同时成立。
如果你是父母,但心孩子,你可以把本文转发给孩子。如果你是玩家,担心控制不住自己,你可以认真看本文。
对,我们要引出本文的核心:
游戏思维。
对抗游戏毁掉自己的奥秘,
就藏在游戏本身里。
游戏为何让人上瘾?
它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心理学机制,这些机制能有效地触发玩家的持续兴趣和参与感。
1. 奖励系统:游戏通过设置奖励(如分数、成就、虚拟物品等)来激励玩家。这些奖励往往是按照可预测的模式间隔分配,有时遵循变间隔强化计划(类似老虎机的随机奖励),这种不确定性的奖励可以极大地增加游戏的吸引力。
2. 成就感和进度感:游戏设计多层次任务和目标,让我们在逐一完成它们时感受到进步和成就,从而激发持续玩下去的欲望,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
3. 社交互动参与感:很多游戏提供社交功能,如多人合作或竞争,这种互动能增强玩家的归属感和社交满足感,使他们更愿意长时间参与,越参与越逃避真实现实中的社交互动。
4. 挑战感与掌控感:游戏通常会提供足够的挑战来吸引玩家,但又不至于让玩家感到挫败,这种平衡激发了玩家的探索和掌控欲,推动他们克服难关。
5. 无限正反馈循环:游戏中的即时反馈系统(如声音、图像效果和游戏内通知)可以强化玩家的行为,促使他们继续进行游戏操作,而这种反馈是无限循环的。
以上。
问题是,我们知道了这些,
也毫无办法控制自己。
所以,我提倡的方式,
不是直接对抗。
而是间接对抗。
如何间接对抗?讲一个真实案例:
我是个创业者,做知识星球社群,知识星球的运营官刘容是我的好朋友,她上个月还给我讲了我们一个共同好友的故事,创业者鉴锋,我的描述不一定特别精准,但大概意思是:
“他以前沉迷游戏,一天到晚打游戏,父母着急得不行,因为一度玩游戏玩到休学,后来怎么解决的,没解决,他创业了,创业后,他以创业为游戏,发现这个游戏太好玩了,于是他再也不玩网络游戏了,现在他的公司1000多人,他还在继续玩这个游戏乐此不疲。”
我自己,也不玩游戏。
因为我也在玩创业的游戏,并且我确实在用「游戏思维」让创业越来越有趣,也许很多读者还不了解我,了解我的很多人,叫我「卷王」,即便在创业同行里,我也是比较卷的那一种人。
很多人问我累不累?
我说,有人可以追剧一追一晚上,有人可以打游戏一打一晚上,他们不累么?
我也累,但太有意思了,不觉得有多累。
我把写作当成一个游戏,我定的游戏是,每年要写100篇文章,每年要写一本书,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我已经出了6本书,第7本下个月又要出版了;
我着迷于设计各种社群产品,所以我用知识星球设计了一堆大家喜欢的社群,每年有上万人参与,这种成就感,比赚钱还爽,知识星球的刘容经常拿我举例子,说我搞了一大堆星球社群,经常都不记得我到底有多少个社群;
我去年设计了一个自己的圈子,要一起玩10年的一个游戏,通过给成员设计奖励系统、成就感、参与感、社交性、正反馈,大家玩的不亦乐乎,也成为我目前每天最大的快乐之一,我每天都在优化它!
……
你让我玩游戏?
对不起,没空。
以及,那些游戏,
能有我这些游戏好玩么?
如今,我的游戏还升级了:
把人生当做一场游戏。
于是,我又迈出了一步:
我开了一家咖啡店。
这家咖啡店,也是一个游戏,我现在每天都在打这个游戏,不断的研究它,优化它,改进它,然后不断闯关,比如大众点评上榜,比如如何让大家来了喜欢拍照,比如如何提高它的营业额,比如如何组织店里的活动……真是太快乐了。
未来这一生,
我想给自己不断设置这样的游戏。
网络游戏里的玩家能获得的快乐,
我在现实的游戏里一样不少。
回过头来,为什么说,
不要直接对抗游戏,而是间接解决。
因为,时间精力的使用,
具有唯一性,排他性。
这叫挤占效应。
什么叫挤占效应?
有一天,一个宝妈,问了我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里面涉及到婆媳矛盾,老公让自己生气,自己经常想三想四,问我怎么办?
具体情况咱也不便多问,所以不知道如何针对那些问题给建议。但我说:也许你们时间太多了,闲着没事,就爱找事,要不要来跟我们一起读书写作。
后来,她告诉我,那些问题,都慢慢没了。因为她每天在读书写作的世界里,懒得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这就是挤占效应。
我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以及对其使用具有唯一性,排他性,那我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学习的游戏上、技能提升的游戏上、工作事业的游戏上,真实世界里的游戏,都让我玩不过来了,我怎么可能还有时间精力玩虚拟世界里的游戏?
以及,已经有真实现实中的游戏带给我这么多快乐了,我又何必再去虚拟世界里获得快乐?
所以,不要直接对抗游戏。
如果你有大把的时间无处用,你当然会被网络游戏勾走;
如果你不能在现实世界里给自己设计游戏,让自己快乐,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和正反馈,你又需要这些,你当然会想钻进虚拟游戏的世界让自己获得别人给你设计好了的快乐和成就感。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认真透彻的理解「游戏思维」,不明白的,再看上文。
然后你试着,刻意的用「游戏思维」重新理解学习、生活、工作、事业、人生,重新审视这些,然后你再刻意的,习惯性的,经常推进自己运用「游戏思维」去优化改进你的学习、生活、工作、事业、人生,慢慢的,慢慢的,你会逐步收获那些本来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的快乐、成就感、正反馈等等,然后,你会越来越爱,在真实的世界里玩游戏。
END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