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的草根人物(22)杜元纪

500
        原文:
        第二百零一卷唐纪十七资治通鉴
  望气者杜元纪谓义府所居第有狱气,宜积钱二十万缗以厌之,义府信之,聚敛尤急。义府居母丧,朔望给哭假,辄微服与元纪出城东,登古冢,候望气色,或告义府窥觇灾眚,阴有异图。又遣其子右司议郎津召长孙无忌之孙延,受其钱七百缗,除延司津监,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告之。夏,四月,乙丑,下义 府狱,遣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御史、详刑共鞫之,仍命司空李监焉。事皆有实。戊子,诏义府除名,流州;津除名,流振州;诸子及婿并除名,流庭州。朝野莫不称庆。

  右相李义府利用主管选拔官员的权利,倚仗武则天对他的信任,肆意卖官鬻爵,压根不按起码的规矩去做,闹得怨声载道,骂声一片。
        唐高宗有点看不下去了,顾着他是武则天宠臣的面子,很委婉地对李义府说:“你的儿子和女婿做了不少违法的事,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没有追究,你应当告诫他们收敛一些。”
        李义府不光不领情,反而很不礼貌地问说:“这是谁对陛下说的?”
        唐高宗说:“既然这是事实,你又何必追究谁说的呢?”
        李义府有武则天做后台,并不把唐高宗放在眼里,说自己压根啥过错都没有,迈着四方步,大摇大摆径自离开。       
        唐高宗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就算脾气再好,也难免对李义府产生了反感。
        杜元纪是个算卦看相预言吉凶的“半仙”,不知怎么结识了李义府。这天,他一本正经地对李义府说:“你的住宅有灾气,是蒙冤而死的鬼魂结成的,需要用二十万缗钱,才能把它压制住。”
缗,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一缗就是一串,就是一千文钱,二十万缗钱即二十万串铜钱,实在不是个小数。
李义府对杜元纪很信任,说一句信一句,为了早日凑够这一大笔钱,整天火急火燎地搜刮聚敛,就连他母亲死后,按照习俗每月初一和十五祭奠亡灵的日子,也跟着杜元纪跑出城去,爬到古墓顶上观望天色云气,为自己求取好运。
有人告发李义府私自窥测灾异,图谋不轨。唐高宗接到举报,立即下令将李义府逮捕入狱,派司刑太常和御史、详刑寺官员共同审讯,最终判决削除名籍,流放发配,儿子和女婿也都受到惩处。
朝廷官员和民间百姓听说了李义府倒台的消息,无不额手相庆,就像过年一样高兴。
李义府以为攀上了武则天这座靠山,就能官运亨通,财源广进,任何人都挡不住管不了。可他忘了,人家唐高宗尽管只在名义上天是老大他是老二,但武则天也得大面上过得去,不可能指望他对一个臣子忍气吞声,只消动动小拇指,就够你喝一壶的,没直接要你的命,就算运气。
        至于杜元纪,自打摆了李义府一道,从此再也没了踪影,不知从哪里来,不知到哪里去,堪称神龙见首不见尾。
        有人说他是唐高宗暗中派来专门给李义府挖坑的,其实,被人派来专门挖坑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不太可能是唐高宗所派,以他的身份,完全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只消使个眼色,做个暗示,也就足够了,干脏活累活的人,有的是。
        其实,李义府人缘这么差,又得罪了唐高宗,随便谁都有可能对他下手,既讨了领导的好,又除掉了眼中钉肉中刺,何乐而不为之呢?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上帝要谁灭亡,就先要他疯狂。
李义府是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