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消应届生身份,能提高就业率吗?

近日,山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人社部门发文,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事业单位招考中,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热议。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就业层面,强调应届生概念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和支持初次就业的毕业生。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存在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个途径,公务员在招录时也面向应届生和“有基层工作经验者”提供不同岗位。

500

图自澎湃新闻

这种差异性对待并非毫无道理。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在求职竞争上处于弱势,有必要开辟单独的招聘渠道。另一方面,应届生对用人单位而言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更强,更容易实施培养。

但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这一政策在大学生就业的实践中副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当年毕业的限定,对大学生就业的掣肘和阻碍越来越凸显。

体制内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资格的限制,包括落户等附加政策的加持效应,逐渐被放大,产生了反作用。大量毕业生为保住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在没有找到理想工作,没有进体制之前,就想尽办法延期毕业,一些毕业生即便有了一份工作,也不敢上社保,以免丧失了进体制内的资格,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更多干扰。

报道认为,在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体制内“应届生”这一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保护价值越来越小,也越来越不适应非歧视的公平就业环境的建设,需要考虑适时退出了。

光明网指出,对应届生身份的执念,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积极性,助长了考公考编考研热,限制了他们自己的视野和选择。

微信公众号“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显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胡卫曾从保障平等就业的角度,呼吁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

他认为招聘时限制应聘生身份,既不利于离职再就业人员的重新就业,也阻碍了超过择业期的往届毕业生的求职。

他建议短期可适当延长高校毕业生择业期,而长期要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打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招聘对象所作的应届生身份限制,从根本上改革已经过时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升学、劳动及人事政策。

但也有观点认为,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或取消应届生身份,会导致原本只需与同龄人竞争的应届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来自已经毕业1至2年且具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的挑战,找工作可能更难。

观网小伙伴,你觉得应该取消应届生身份吗?应届生身份取消,就能提高就业率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