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啃小”的年轻人,开启自救指南

500

你听说过“啃小族”吗?

和“啃老族”正好相反,“啃小族”指的是那些几乎全部经济来源都靠儿女供养,并以此维系老年生活的父母。

诚然,这一部分“啃小族”里有些父母是有意识地依赖子女,但更大一部分则是无意识地成为“啃小族”——因为家庭遭遇意外、疾病等不幸事件,父母无力承受生活的压力,进而将重担转嫁给子女。

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啃小”,都给当代年轻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原本的房贷、车贷、育儿的经济压力,已经让人喘不过气,一旦再面临父母“啃小”的情况,更是束手无策。

但父母又是年轻人的软肋。

最近有媒体对1000名95后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这届95后最担心的三件事分别是:自己健康、父母健康和职业前景。

在父母健康相关问题上,35%的95后表示,如果父母不幸患病“砸锅卖铁也要治”。而这群人在碰到自己患大病时,近半数只愿意拿出不超过30万元来为自己治病。

还有不少95后在接受调查问卷时不假思索地表示:“父母比自己更重要!”

面对父母生病时的无能为力,年轻人如何破局“啃小”压力?带着这些疑问,本期的显微故事聚焦于一群努力预防“啃小”的年轻人群体。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常宁宁

编辑 | 卓然

500

打开互联网,可以看见当下年轻人们多元化的生活。

有人选择躺平,有人安于岁月静好,也有人选择砥砺前行……大家在各自的人生中享受生活,分享日常。

这些生活状态来源于不同选择,并无好坏之分。前提是,家庭不要发生重大变故,原本的稳定生活不被打破。

这一点,95后的蓝心悦深有感受。

出生于杭州的蓝心悦,25岁之前去过17个国家,也从未担心过“钱”的问题。但自从父亲确诊直肠癌后,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无情,“从父亲开始治病,钱就变成了数字哗啦啦流向医院”。

即便她的父母有一定积蓄和医保,但在面对自费治疗项目时仍感到力不从心。之后的康复费用,以及可能复发后的二次治疗费用,更是一个无底洞。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4.95亿家庭户。而2023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406万。

这意味着仅就癌症而言,每100户中国家庭中就有8户面临新发癌症的不幸。

生活节奏被打乱、在绝望中被动等待希望,自己却无能为力,这恰恰是这一代年轻人难以接受的。

500

调研数据显示,正在成为家庭顶梁柱的95后,超7成对父母的健康有明显焦虑。这届95后的年轻人开始从各个方面重视父母的健康,以防被“啃小”:

由于父母习惯节省,经常食用剩菜。与父母居住地仅隔“一碗汤”之遥的冉奕,每周都会去父母家帮助他们清理冰箱,以免他们“没苦硬吃”吃坏身体;

在医院工作的老白,看多了中国父母担心花钱,小病拖成大病的悲剧后,每年会要求父母按时体检,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一线城市定居的廖凯,则早早地在支付宝上给父母配置了健康险+意外险,至少在疾病来临时可以给到最好的治疗方案,避免因病返贫。

既然父母衰老不可逆,提前准备好才是硬道理。

500

实际上,年轻人提前规划以预防“啃小”,不仅是长大的标志,更反应了这代年轻人观念的转变。

他们对“孝心”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开始用更积极的方式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届95后已经到了三十而立,但生活的压力也接踵而来,能不能“立”的住?一切都存在未知。

500

这部分年轻人的父母开始逐渐步入老年,身体机能慢慢衰退,面临着慢性病和潜在重疾的健康威胁。卫健委在《“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提到,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可见慢性病成为常态。

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的寿命大大延长,因此这届年轻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更面临着“啃小”的危机。

毕竟电视剧已无数次在年轻人面前上演类似桥段:中年危机来临时,面对上有老、下有少的生活,手上有限的资源该给谁用?

500

图 |  电视剧《小夫妻》剧照

北漂焕焕,就曾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她的老家湖北京山,当地农村曾有一个极端现象:老一辈生病,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便会选择进山“自我了断”,以避免与年轻一代争夺有限的资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该现象得以缓解,但面对医保覆盖不了的治疗费用,“不给孩子添乱”的观点还深深存在于父母脑海中。

因此她在父母60岁大关前,给他们购买了一份百万医疗险,这样在医保15万左右的额度之外,又多了一层兜底。

另一部分如此警惕“被啃小”,则是因为经历过“因病致穷”。

95后的温馨实在太了解其中的艰辛。温馨还记得,她小时候外公外婆因意外双双瘫痪,爷爷被诊断出晚期肺癌。尽管老人有稳定的工作和多个子女,但即便如此,子女们的生活还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温馨的父母从30岁起,陷入既要为父母治病又要借钱周转的赤贫危机中。由于照顾病人在精神和经济上都极为疲惫,她的父母常说“如果我们以后得了重病,就不要治疗了,省得让你太辛苦。”

这句话成了独生女温馨的噩梦。特别是当她的亲伯父也因肺癌耗尽家财去世后,温馨担心父亲会遗传“肺癌”,开始规划为家人购买“防癌险”。

因为家里忌讳“癌症”这个词,且父亲有高血压,许多公司不能投保,温馨不能告诉父母自己的打算,最终在支付宝App里对比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后,以全程线上操作、月缴的形式,为父亲成功投保了一份不限制高血压人士投保的“防癌险”。

500

图 | 温馨为父母购买的保险

“这是我能提前做的为数不多的努力。”温馨说。

弥补心态,也是年轻人在预防“啃小”时的关键因素。

由于城市发展不均衡,年轻人们面临外出求学、定居他乡的挑战,如何照顾父母晚年成了年轻人的心结。

不愿让父母在年老时离开熟悉的环境成为“老漂”族,年轻人开始考虑父母年老后的养老问题。除了居家请保姆、送养老院,倘若日后父母生病,希望能给到最好的治疗方案。

此前,南开大学发布《医疗险发展研究蓝皮书》,蚂蚁保平台的数据显示,在互联网渠道购买商业医疗险的消费者中,35岁以下的占比约55%。这些年轻用户中,又有接近20%的人同时为父母投保。

可以说,为了摆脱父母生病带来的无力感,当代年轻人展现了与上一代人不同的新观念和方法。他们避免做无用且内耗的事情,直奔采取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500

同上一代老人不愿意谈及父母年迈后的生活,主打“顺其自然”来说,这一届年轻人的“防啃小”更是一种进步。

互联网缩小了信息差距,让年轻人见识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他们意识到,单纯依靠“多赚钱”已不足以解决可能遭遇的“啃小”难题。

500

毕竟,对大部分年轻人而言,自己的赚钱速度,赶不上父母的衰老速度。

避免“啃小”的关键在于,不再单纯依赖“赚钱”,而是在有限的经济和能力范围内,为父母规划一条最为稳妥的老年生活道路,同时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两代人的生活品质。

500

图| 评论区用户的真实感受

因此,年轻人热衷于提前为父母购买保健品、定期体检、保险规划以及尽早考虑养老院等,以此来预防“啃小”的风险。

“毕竟,越早为父母做好规划,将来应对就越从容。”温馨解释说。

以她为父母购买的“终身防癌险”为例,年龄是个重要指标,越年轻保费越低;一旦超过60岁,由于患癌风险显著增加,许多保险产品将不再提供投保机会。

从某种程度来说,年轻人的“防啃小”行为是在互联网思维和金融杠杆知识的影响下,基于对未来风险的科学评估,所做出的一种理性规划和应对。

然而,这种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代社会已经从传统的“大家族”制度转变为由众多小家庭组成的社会结构,这些小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通过提前为生活投保,预防“被啃小”的风险,成为了年轻人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预防“啃小”,或许为当代年轻人面对独生子女问题、赡养老人、以及重疾风险等复杂社会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毕竟,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愿景并不复杂,“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安”便是最为幸福的人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