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压力?
《南风窗》在8月18日的时候发了一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一下独生子女在面对父母双双患病时所面临的养老压力。
相关链接:《独生子女,父母同时生病…》
我大致看了一下,该文章将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大致归为两个原因。一个是父母生病后,为父母问诊预约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很大,另一个则是为了给父母治病,所花费的开销也很大。
比如文中的一位叫琼心的小姐姐,她的母亲在2020年时的一次体检里,查出肚子有一个大的黑块,之后在老家的医院确诊早期肺癌。为了能够确保母亲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琼心将母亲接到了北京。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按照琼心的说法,她整个人都是蒙的,完全不知道接下去要面对什么,该做些什么。所幸最后在一次次和医生的沟通中,琼心最终还是将母亲安排妥当,老人也在病愈后和琼心一起住在了北京。
2020年,琼心的母亲在一次体检里查出肚子有一个大的黑块,在老家的医院确诊早期肺癌。
听到母亲的病情后,琼心的第一想法是把她带到北京来,“我自己的理念是这样的,在老家不管找多好的医生,给出怎样的治疗方案,我都不会觉得安心。”
在北京,她托了不少关系,才找到能快速办理入住的床位。
住院的过程还不是最磨人的,先前问诊、确诊和确定病情方案的阶段才是。琼心回忆说,接到母亲生病的一通电话,她整个人都是麻的,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经历过不知所措和恐惧,也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当时父亲年纪也大了,她自然地负责起和医生的全部沟通过程,“从找医生出治疗方案到出钱都是我一个人”。
手术后,母亲的病情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病愈后,定居在北京和琼心一起生活,父亲则回到了老家。
然而好景不长,母亲病愈后,琼心的父亲又感到自己身体不适,琼心带着父亲在大医院看了六、七个诊室,花了不少力气。
最后老人被查出轻度的脑积水和认知障碍,医生也建议最好进行手术治疗。
但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父亲的大腿根部开始疼痛,在老家做各种检查也找不出原因,琼心接他来到了北京,在大医院检查了七、八个科室,到现在还没确诊具体的病因。
而光是检查这一趟,就花掉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每看一个科室都需要进行一遍预约,预约的时间至少在一周后,等看到医生又需要进行各项检查,中间又隔了半个月的时间……这样一趟繁复的流程下来,已经耗费了不少力气。
腿部的痛病没有得到确诊,但父亲确诊了轻度的脑积水和认知障碍。在那之前,她已经观察到父亲出现了一丝老年痴呆的迹象,反应、语言都出现了变化,医生的建议是进行手术治疗。
另一位受访的名叫沐晨的小姐姐,家中情况也和琼心差不多。
沐晨的父亲在2018年的时候,头部查出了肿瘤,肺部和心脏都各自查出病症。在那之后,沐晨每一年放假都在医院度过。
遗憾的是,沐晨的父亲最终在2022年的时候,因病情恶化,不幸离世。
沐晨的母亲也因为丈夫离世,再加上感染新冠后,肺部出现了结节,如今患上了慢阻肺,需要一直进行吸氧治疗。
根据文中的描述,对于沐晨来说,最难熬的时候是她父亲去世后的那段日子。因为几年来的求医问诊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她当时还是大四,这也导致她一边要处理父亲的后事,一边还要承受写论文的压力。
甚至在最后给自己父母准备买墓地的时候,也因为墓地的价格太过昂贵,最终只能在政府部门的安排下,将父亲葬在了一块公益墓地中。
沐晨最难熬的时刻是在父亲去世后,几年来的求医问诊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她还在读大四,面临毕业,一边是写论文的压力,一边还要处理父亲的后事。
为了安排好后事,他们需要找一块合适的墓地,价格普遍在三万到十万之间,但是她和母亲实在拿不出这么一笔钱。她想着平时父亲对亲戚都很好,也经常帮助他们,就跟亲戚借钱,可是没有一个亲戚愿意借给她。没办法的情况下,沐晨找到了政府部门,后者给安排了一块公益墓地,“那一刻我真的觉得特别难”。
病魔缠身,经济压力,工作和医院的两点一线……其实,不管是生病中的父母,还是承担照料任务的子女,他们都有着强大的意志和无以言说的挣扎。
网上也有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当初照顾父母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