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的“寇”延残喘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从1931年到1945年,在血与火交织的14年中

日本侵略者践踏中国近一半国土

造成中国超3500万军民伤亡和600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损失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骇人听闻的 731 部队人体实验和细菌战,至少20万妇女被迫沦为“慰安妇”......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罄竹难书

500

500

裕仁宣布日本投降。

500

日本投降《终战诏书》                

而今,军国主义阴魂正在日本蠢蠢欲动

如病毒般传播、变异、扩散

日本右翼势力不断鼓吹“日本无罪”,妄图给历史翻案

他们抛出“自卫战争论”为侵略战争“正名”

兜售“解放战争论”为侵略扩张“歌功颂德”

贩卖“美英同罪论”转嫁战争罪责

提出“靖国史观论”为战犯鸣冤叫屈

500

谬论一:“日本‘缔造’了新中国”

创建伟大的事业才可称为“缔造”

而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缔造”的

却是杀戮、掠夺和破坏

500

头戴防毒面具的日军士兵曾凭借施放毒气无耻残害中国军民。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刚刚继位的裕仁支持田中内阁,召集所谓“东方会议”。田中义一内阁总理把会议通过的《对华政策纲领》和决定的政策奏呈裕仁。其中写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

500

“东方会议”现场

这便是臭名昭著的“大陆政策”

就是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

妄图独霸亚洲

进而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

裕仁天皇统治日本的历史就是逐步实现“大陆政策”,

不断扩大侵略中国、“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历史

那里没有所谓的“共荣”,只有征服征服再征服

500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在日本关东军导演下,建立“满洲国”。1932年9月签订《日满议定书》,确定了“日满一体不可分的关系”,进而“日本要向大陆寻求民族发展的出路”,“以确立亚洲和平之基础”。

当时的日本憎恨苏英美

企图把其它势力从中国和亚洲统统驱逐出去

“把中国东北和整个中国置于日本的实际统治之下,确立天皇制的法西斯主义”

那里没有所谓的“亚洲和平”,只有独霸亚洲的狂想

500

卢沟桥上的中国守军

1937年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0年7月,第二届近卫内阁决定了《基本国策纲要》,其核心要点是“以皇国为核心,建设以日满华坚强团结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确立包括整个大东亚在内的皇国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

在战争期间

日本侵略者对占领下的各国、各地区实行灭绝人性的殖民地统治

以及效忠天皇与“天照大神”的奴化教育

他们鼓吹“亲善亲邦”、“王道乐土”、“民族协和”、“惟神之道”

推行日本人当家作主的“异族统治”

那里没有所谓的“新秩序”,只有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

谬论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没有认真抗日,而是趁国难之机保存实力、发展自己、抢夺地盘,窃取抗战胜利果实。”

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中

党同伐异高于民族大义

他们思维逻辑与提出“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如出一辙

忘记了西安事变是如何爆发的吗?

如果没有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怎么会把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给逼反

500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中国共产党凝聚全民族的力量

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才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第一、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主张并率先开展抗日斗争,是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先锋。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3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随后,中共中央又连续发表宣言、决议、告全国同胞书等,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卖国、辱国的不抵抗政策,提出“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张。

500

东北抗联合影

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游击队、开辟游击区”的指示。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出省委、省军委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杨林、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赴南满、东满、北满等地组织开展游击战争。

到1933年初,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巴彦、南满等几支游击队相继成立,逐渐成为东北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东北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陆续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3万多人。

500

东北抗联合影

第二、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政治领导核心。

1933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尽可能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聚集一切可能的反日力量。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后,中国人民更强烈地感到民族危机的深重。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1935年8月起草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并于10月发表,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不论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当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而奋斗。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为促使国民党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于1936年9月向全党发出指示,改变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逼蒋抗日”的政策。

500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第二天就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宣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500

1937年8月,红军改编八路军,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在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和积极推动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起来。

500

1945年,失事美机在冀热辽军区遇救。

500

白求恩与儿童团员

第三、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夺取抗战胜利正确方向的引领者。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从抗战一开始,就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指出:“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500

百姓光荣参加八路军。

实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预见到,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持久作战,最后的胜负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投入大量兵力,组织数次会战,虽在局部取得胜利,但总体上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陷。虽然“速胜论”已经破产,但“亡国论”甚嚣尘上,不少国人困惑迷茫,看不到希望。

500

平型关战斗中第115师某部的机枪阵地。

为了更清晰地指明抗日战争的前途,提振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客观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指出“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错误的,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但必须经过持久抗战才能取得胜利。持久战包括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而相持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

500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的演讲。

500

《论持久战》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指导纲领。它不但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影响了国民党军队和国统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500

1944年,冀中白洋淀上,雁翎队进行冬季练兵。

实行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主要进行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主要进行敌后的游击战,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日军后方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这场游击战争的规模,就其广大性、长期性来看,不但在东方是空前的,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可能是空前的。

 

500

正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八路军女兵。

第四、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广大敌后战场和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是坚持抗战和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500

八路军115师一部向五台山进军,建立晋察冀敌后战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敌后战场构成,两个战场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应。在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为夺取最后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500

晋察冀边区人民热烈欢迎八路军。

到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民军队发展到91万余人,民兵220余万人。

500

八路军部队帮助群众春耕

第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500

老大爷和八路军战士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也是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的较量。

500

正在吃饭八路军女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精神坚定乐观。

抗日战争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成就了抗战胜利的历史伟业。

500

在敌后环境最艰苦的岁月里,八路军战士常以野草糠菜充饥,露宿在野地和山洞里。

反观国民党,在国民党内部犹豫不决、思想不坚定的情况下,有58名将军投降,特别是“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率20多名中央委员、50多名将军,以及数量达几十万的军队叛变投敌。这说明当时国民党内的相当一部分人对抗战完全丧失信心,为保个人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

500

向八路军投降的日本兵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担负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第一位的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

同时,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国内黑暗统治,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

从组织形式到法规制度,都进行了实际探索和伟大实践

抗战胜利后,经过三年解放战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这些都是进步的潮流,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当年的反动势力阻挡不了

现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更抹杀不了

500

八路军召开日军俘虏感化会,日军俘虏围坐的小桌上摆满了八路军舍不得吃的水果。

谬论三:“中国最好分裂成几个小国,日本应努力促进这一过程。”

“如果台湾海峡‘有事’……日本政府不会把中台之间的纷争看作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而袖手旁观。”

“对日本来说,台湾是海上通道的生命线,因此对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绝不能等闲视之。”

台湾问题久拖不决,就国际因素而言

美国固然仍是两岸统一的最大障碍

但从日本右翼势力浓厚的“台湾情结”、对台战略企图、现有实际能量及其支持“台独”的历史轨迹来看

随着日本社会全面右倾化趋势的发展

日本右翼势力正成为“台独”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的支持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其一、战后初期日本右翼势力是“台独”暗流的始作俑者。

1945年8月至10月,少数不甘心失败、不愿放弃殖民地台湾的以牧泽义夫、中宫牾郎等人为首的驻台日军主战派,勾结林熊祥、许丙等台湾少数亲日士绅在台北“太和门”召开紧急会议,议决在中国政府前来接管之前,以在台18万日军、29万日侨,共计47万人为后盾宣布“台独”。尽管战后首次“台独”分裂活动胎死腹中、未能得逞,但其一手策划者日本右翼势力却为此后中国两岸的统一种下了“台独”祸根。

其二、冷战时期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的支持不遗余力。

冷战伊始,吉田茂等日本政要始终没有放弃对台湾的野心,认为台湾问题“最好的解决方策,是迅速完全地将台湾返还给日本统治 ……次善方策是通过亲日的本省人建立独立的政府,经过一定时期之后将台湾纳入日本的霸权统治之下。”

为达此目的,不但日本政府推行“两个中国”政策为“台独”分子在日活动提供宽松的政治空间,而且日本右翼势力对逃到日本的“台独”分子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致使日本一度成为“台独”活动的大本营和“台独”势力坐大的温床。

其三、后冷战时期日本右翼势力在“台湾情结”的心理驱动下变本加厉支持“台独 ”。

世纪之交随着李登辉、陈水扁执掌台湾地区领导权,日本右翼势力的“台湾情结”便主要表现在对台湾当局的持续支持上,即通过敦促本国政府政治上提升日台关系、经济上密切日台合作、军事上扩大对台“售武”和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图谋将台湾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并最终“纳入日本的霸权统治之下
”。

日本右翼分子的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具有浓厚的“台湾情结”

这是驱动其图谋重新染指台湾

和持续支持“台独”的潜在心理因素

日本右翼势力的“台湾情结”主要有由下列几点因素促成:

其一、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殖民统治的历史影响。

一方面,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台间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联系,即造成了部分台湾人有亲戚在日本,部分日本人也有亲戚在台湾的现象;另一方面,日本占据台湾后解决了粮食、水果、轻工业品短缺问题和工业品销售市场问题,大大推进了日本近代化进程这一客观事实,极易在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内心深处诱发浓厚的“台湾情结”,甚至将台湾视为“不在日本版图内的日本领土”。

500

1895年,日本将领在原清朝台湾省行政院旧址。

其二、日本右翼势力视台湾为“重新染指大陆”的战略基地。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一个岛国。将日本从一个纯粹的岛国变成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是丰臣秀吉以来几个世纪日本人“持之以恒”的梦想。战前日本在亚洲大陆采取的一切侵略行动均以此为目标。

而当年日本在觊觎和入侵亚洲大陆过程中有两个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朝鲜半岛是其侵入亚洲大陆的通道,台湾则是其登陆亚洲大陆的跳板。

具有丰富侵略经验的日本右翼势力当然明白台湾这一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对其向外扩张意味着什么。况且,台湾扼日本西南航线之要冲,台湾海峡是其南下东南亚、伸入波斯湾、终至欧洲的必经航道。

其三、日本右翼势力谋欲做“政治大国”并遏制中国的政治图谋。

日本欲称霸世界的政治大国梦虽然因二战失败而破灭,但随着日本经济在战后重新崛起,其内心深处再度燃起称雄世界的野心。在日本右翼势力看来,只要长期维持两岸分裂状态或进而策动“台独”,那么日本就可以确保台湾海峡“生命线”和台湾
“战略要地”不失,同时使台湾丧失捍卫中国海疆,台湾海峡失去平衡中国国民经济的功能,进而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500

其四、民进党领导人“金钱外交”的利益驱动。

为获得日本右翼势力的支持,除“台独”分子发表一些媚日言论外,民进党领导人以日、美两国政界和军界实力人物为对象大搞“金钱外交”,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台湾情结”生成及支持“台独”的经济动因。

每当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大放厥词

日本民间极右分子就立即报以“喝彩”

一些不觉悟的日本国民便迅速予以呼应

每当日本正义人士阐明正确的历史观

则会马上遭到日本政府冷遇、右翼势力威胁和不觉悟国民的谩骂

500

岸田文雄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的新闻

500

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

日本一次次否认和美化侵华史实的行为

都是中国人民无法接受的

都极大地损害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友好关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留下的印痕

即使变成石、化成沙也不会被磨灭

去时不忘来时路

只有正视过去走过的弯路

未来才能学会走直路,走宽路,走正路

再次奉劝那些被日本军国主义“病毒”感染的历史虚无主义者

早治疗早康复

切莫同流合污,误入歧途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 且从不畏惧强敌

中国有决心有力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500

让我们向无数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致敬!

向无数为正义与和平而战的英雄们致敬!

主要参考文献:

孙岩帝:《战后日本右翼思潮的四种主要论调与批判》,《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

王永江:《简论“大东亚共荣圈”始末》,《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路红燕:《皇国史观对日本侵略扩张的影响——以“大东亚共荣圈”政策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河南科技大学,2022年5月;

马海军:《日本殖民统治对战后台湾社会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02年5月;

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的“台湾情结”》,《外国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

董晨曦:《试论日本的“皇民化教育”对“台独”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延边大学,2022年5月;

刘燕、孙立祥:《日本右翼史观的发展演变与生成逻辑》,《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12期;

萧俊:《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