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出走之后和《八佰》壮士四行仓库之后
鲁迅先生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娜拉走后怎样》,这里面有一句著名的话,很多人肯定都看过。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小时候我们看过的童话故事,最后一句一般都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王子和公主以后到底幸不幸福,谁也不知道了。
今天我要说的是管虎最新电影《八佰》,说的是曾经著名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故事。
这个故事非常出名,在当时鼓舞过很多中国人的抗战决心,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看过他们的事迹,今天的上海专门保留了四行仓库抗战遗址,还建了个纪念馆。
但是,八百壮士后来怎么样了呢?
正如鲁迅说的那番话,倘若你只知道八百壮士的事迹,而不知道他们的悲惨下场,那也挺不错。
我第一次知道八百壮士结局的时候,我宁愿八百壮士的故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我相信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谢晋元也一定会这么想。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定会后悔当初他离开了四行仓库,而不是在里面战死。
1、四行仓库之战
四行仓库之战,属于淞沪抗战的尾声。这场会战,是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日军和国军第一场大会战,日军投入了30万兵力,国军则出动了包括德械师在内的70万军队。
日军的目标是希望一举歼灭中国军队精锐,尽快逼迫蒋介石政府投降。
蒋介石为什么要在上海和日本人打这场会战呢?因为上海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城市,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列强在上海都有租界,蒋介石希望在列强眼皮子底下打一场仗,让这场战争引发国际关注,吸引西方国家队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援助。
这是淞沪抗战示意图。日军在金山卫登录之前主要是从吴淞口登陆,然后往西打,战斗主要发生在嘉定、宝山、杨浦这一带。国军打得非常英勇,但战术又非常死板,只知道和日军正面硬碰硬,结果火力又不如对手,所以最终国军损失巨大,不得不撤出上海。
国军撤出上海之前,决定派一支小部队留守,一方面是掩护主力撤退,另一方面是向外界宣示中国军队还在抵抗。选择的地点就是四行仓库。
之所以选择四行仓库,是因为这是一个钢筋混凝土建筑,易守难攻。
谢晋元和他手下的士兵被挑中,承担了这个必死的任务。
而国军之所以能够从苏州河以北撤退,是因为苏州河以南都是租界,日军不敢进攻,所以国军不用担心腹背受敌。
所以淞沪会战是一场奇特的战争,租界之外中日两国军队杀得尸横遍野,租界内却还是歌舞升平,马照跑舞照跳。
当时日军从西、北两面包围了四行仓库,但是东面和南面都是公共租界,日军不敢进入。
今天四行仓库纪念馆内还原了当时谢晋元部士兵战斗场景,就是在仓库内,从窗户朝外射击。
而仓库和外界交通依然畅通,可以从南面的西藏路进入租界。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四行仓库之战打了4天,大批上海市民就在苏州河南岸观战了4天。甚至在交战过程中,市民还在为谢晋元部顽强抵抗加油助威。
我之所以要给大家介绍这么多过于租界的事情,是因为接下来的故事和租界关系很大。
这场战斗打得可歌可泣,尤其是当日军妄图派工兵在坦克掩护下在仓库外埋设炸药时,战士陈树生身绑手榴弹跳下去和敌人同归于尽,当场炸死10多名日军。
这一幕也出现在了电影《八佰》预告片中。
谢晋元和他的士兵进入四行仓库的时候,就抱着必死的决心决定战斗到底。
但是租界认为这里交战距离租界太近,影响租界内安全,因此要求国军必须撤退。
蒋介石政府不敢违抗西方列强意志,因此下令谢晋元撤退。所以他们奉命沿着西藏路,经过苏州河上的新垃圾桥(今西藏路桥)撤到了租界内。
而这才是这支部队悲惨命运的开始。
2、谢晋元孤军困守租界4年的惨淡结局
在之前4天的四行仓库战斗中,谢晋元部因为有堡垒依靠,自身仅伤亡20多人。但是在深夜撤往租界的过程中,日军趁机攻击,造成了数十人伤亡,超出4天战斗伤亡人数。
但是,更悲惨的事情还在后面。
最初,谢晋元部希望能够借道租界,回归本部。但是日军威胁声称如果租界放谢晋元部队安全离开,他们就将冲进租界追杀。于是英国人没有允许谢晋元部离开。
而且在进入租界之初,英国人要求谢晋元部缴械,谢晋元自然不肯,说作为军人绝不放下武器。但是后来,又是国民政府下令谢晋元服从英国人要求。谢晋元只好将武器交给了英国人。
从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再也无法由自己掌握。
英国人怕日本人,蒋介石政府又怕英国人,就这样,谢晋元没能堂堂正正战死在沙场上,后来却屈辱死在了租界内。
总之,谢晋元和剩余部队就被英国人扣押起来。这一扣押,就是4年啊。所谓的“抗战4天,困守4年”。他们所在的地方后来被称作孤军营。
谢晋元和他的士兵其实就成了囚犯。这真是一种讽刺。
他们再也无法上场杀敌,虽然没有被日本人俘虏,但是成为英国人的俘虏,同样也非常耻辱。更加耻辱的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居然一点办法也没有。谢晋元和他的士兵们就这样成为了弃子。
他们虽然被困于租界内,但每天依然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照样出早操,训练。当时上海大部分沦陷,只有这租界一小块地方,还有中国军人的存在。所以很多上海市民,纷纷前往谢晋元被扣押处,寻求内心的安慰。谢晋元一天往往要接待多批这样的市民。
当然,也正是因为谢晋元如此高调,让日本人更加恼羞成怒,谢晋元成了抗日的旗帜,所以也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日本人多次和租界交涉,要求英国人把谢晋元交出来。但是英国人毕竟碍于面子,因为那就意味着他们屈服了日本人,这是英国人无法接受的事情。
但英国人也不敢太过于得罪日本人,所以对谢晋元的孤军营做了很多限制。双方因此冲突不断。
1938年8月,淞沪抗战一周年之际,谢晋元要求在营区升国旗。结果英国人担心此举激怒日本人,没有同意。谢晋元不顾英国人反对最终升起了旗子,英国人居然派兵强行冲入,以刺刀捅伤孤军营内多名士兵。
悲哀啊,这些在四行仓库和日军死战的士兵,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租界被英国人杀死。
对于这一切,谢晋元也深感痛心。他在日记中写道弱国国民处处被人欺负,正是因为中国积弱,所以不管是日本人,还是英国人都能在自己的国土中羞辱自己。
可是这种悲惨的生活依然没有结束。
1940年汪精卫投靠日本人,成立汪伪政权。他派人劝降谢晋元,被后者严词拒绝。被困租界4年,谢晋元一直像一把旗帜,感染了很多中国人。他的名头实在太大了,日本人不能容忍这种抗日旗帜的存在,在多次招降谢晋元无果之后,1941年4月24日,被日军收买的4名叛徒刺杀。
一代英雄,最终这样屈辱死去。
谢晋元死后,举国震动。上海市民30多万人上街游行,为他悼念。他手下的士兵们也悲痛异常。
然而,局势的发展,让他们很快来不及悲痛。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和英美等国彻底翻脸。1941年底,日本人彻底占领了上海。困守租界的谢晋元残余部队士兵,全部成为了日本人的俘虏。
他们被日本人当做苦力,流散各地。甚至有一批数十人被日军强行带到南洋战场,给日本人挖战壕。最终都死在了异国他乡。最终活着看见日本人投降的,只占少数。
3、谢晋元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回顾完谢晋元八百壮士的整个故事。我们发现,之前他们在四行仓库抗战越英勇壮烈,之后他们在租界的遭遇就越是显得讽刺。
一个人有很多种死法。但有的死可以很悲壮,有的死却只能说很屈辱。有的死你可以自己掌握主动,有的死你却是被逼着一步步踏上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绝路。
如果命运给机会再来一次,谢晋元还会服从命令撤出四行仓库吗?
谢晋元的悲剧,如果非要找个源头,还是要追溯到当初蒋介石国民政府下令让他退出四行仓库,让他撤到租界。如果没有这个命令,谢晋元哪怕和手下士兵全部战死,也不会有后来这些悲惨遭遇啊。
他撤出四行仓库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就再也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初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的第3天时,曾给孙元良写过一封信说
“窍职以牺牲的决心,谨遵钧座意旨,奋斗到底……成功成仁,计之熟矣……现职决心待任务完成,作壮烈牺牲!”
他还与八百壮士预立遗嘱“余一枪一弹誓与敌周旋到底,流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取相当代价。”
在被困租界4年之后,谢晋元临死之前,有没有再次想起这封信?如果他当时就战死在了四行仓库,那也是像大丈夫一样死得轰轰烈烈,英勇战死沙场,足以感慰国人,自己也死得其所。无论如何,总好过这样像个囚犯一样困在租界4年,最终还被自己的手下刺杀。
可是,为什么谢晋元必须要撤出?进而我们要问,为什么国军和日本人在上海打仗,旁边还有一大片租界,双方都不敢进入?
如果我们多想一点,我们就会多一份悲伤。1930年代的中国啊,山河破碎,任列强蹂躏。
所以如果管虎这部《八佰》只是拍摄了谢晋元部队在四行仓库的战斗,而没有把他们后续在租界的故事拍出来的话,这是不完整的。
如果你只听说过谢晋元八百壮士的抗战英勇,而不知道后来他们被困租界4年的悲惨遭遇,正如你只看到了易卜生的《娜拉出走》,而没有看过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
那之后的故事,才是整个故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