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退却,是人类的不吉之象

北宋时期的词典《埤雅》对“象”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解释:“兽之象以鼻致用而不以口,天之象以气致用而不以言,故天之象与兽之象同字”,大象用鼻子做事而不用口,正如天象用天气影响万物而不用说话,所以大象与天象同名。

亚洲象中国曾经广布于黄河以南,如今却萎缩到零散分布在云南普洱、西双版纳和临沧三地,国境内现存不到250只。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了解大象的命运是一个契机,可以让我们思考地球如今的处境。大象的退却并不是孤立现象,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大型动物灭绝的浪潮,如同天象一样,这种改变来得悄无声息,且浩瀚广大。

500

北师大张立教授在西双版纳野象谷进行调查 ©张立

大型动物种群的崩溃

野生动物数量普遍在下降,其中大型动物的情况尤为紧急。

根据生态学家里普尔(William J. Ripple)等人的统计,IUCN红色名录共记录了39493种现存的脊椎动物,其中21%被记录为“受威胁”(IUCN评级为易危、濒危或极危),46%数量下降。里普尔将“大型动物”定义为“兽类和鱼类>100公斤,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40公斤”,IUCN有数据的292种大型动物里,59%受威胁70%数量下降。其中>100公斤的陆地食草兽类有74种,43种数量下降,12种处于极危或野外灭绝状态。而>一吨的食草动物仅有8种(非洲草原象与非洲森林象被算成一种),4种状态为极危。

500

IUCN记录的物种里“受威胁”的比例。绿色是大型动物,蓝色是全部动物。要注意,两栖类动物有几千种,够得上“大型动物”门槛的只有一个中国大鲵。图片来源:William J. Ripple et al. / Conservation Letters (2019)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受威胁大型食草动物除了欧洲野牛外,全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这与其说是发达国家保护搞得比较好,倒不如说是高度“文明”的土地上,在人类反应过来之前,很多动物都已经灭绝了……在发展中国家,过度狩猎往往是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例如在东南亚有19种大型食草动物,全是受威胁的。单单在马来西亚的砂劳越(Sarawak),一年的野味消耗就达到约2.35万吨。

随着人口增长和市场发展,野味的需求还在日益上涨,现代技术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修路让猎人更容易深入森林,枪和金属猎套等现代猎具的普及,让狩猎的效率更高、破坏性更大。许多保护区的管理资金有限,根本不足以防止盗猎,让情况雪上加霜。

500

在东南亚被陷阱杀死的动物,左上开始顺时针:柬埔寨的亚洲象,老挝的亚洲黑熊,老挝的短尾猴,柬埔寨的猪獾。图片来源:Thomas NE Gray et al. /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18)

人类倾向于猎捕最大的动物(肉多,某些部位如犀角、象牙价值高),而大型动物繁殖慢,一旦遭受猎杀打击,就很难恢复。对于那些特别“值钱”的动物来说,处境更是危急。乔治·维特迈尔(George Wittemyer)等人根据大象的统计数量和CITES收集的资料,估算了非洲大象盗猎的数量。2008至2012年,大象盗猎的数量突增,这与象牙的价格和缉获的走私象牙量密切相关,2011年猎杀数达到峰值,盗猎者杀死了约4万头非洲象,相当于整个物种数量的3%。

大象的社会关系非常紧密,一头大象被杀,象群成员都会出现糖皮质激素升高,表示压力增加,象群生育的小象也会明显减少。论文里的叙述非常客观,但于无声处听惊雷,也许有些人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杀死一头大象意味着什么。

500

亚洲象在荷塘里采摘莲蓬,大象和莲花在佛教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含义,这也反映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文化层面上的意义 ©Thomas Galewski / inaturalist

回到中国,1992到2007年间,勐腊的尚勇有超过30只野生亚洲象被杀。除了盗猎,大象被杀的另一个原因是毁坏田地和危及人身安全,导致报复性猎杀。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威胁大型食草动物的重要因素:人类对栖息地的影响和破坏

亚洲象大约一半的栖息地都处在破碎化状态。而在中国云南,越来越多的森林被砍伐用于种植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更加剧了森林破碎化的倾向。森林面积太小,不足以支持生活的时候,大象就会向外迁徙,其间不免伤害农田,加剧人兽冲突。而东南亚是全世界森林砍伐率最高的地方,根据现在的趋势推断,在本世纪末,东南亚四分之三的原始森林都会被砍伐殆尽。

500

这张亚洲象的照片是在老挝拍摄的。在西双版纳保护区科研所的主导下,老挝的工作人员接受了猫盟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培训,安装红外相机拍下了这头大象

另一个问题是保护区划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拉锯”,现在划定为保护区的地块往往偏小,而且生产力贫乏。大型动物需要大的栖息地,有的还要迁徙,小保护区只能维持很小、孤立的动物种群,小种群不仅脆弱,且面临严重的近交风险。目前中国的亚洲象基因多样性状况尚可,但仍面临着种群孤立化的问题,例如南滚河的种群与境外的缅甸种群无法交流。

大型动物构造生态系统

像天象一样,大象也对土地、植物、动物施加着巨大的影响。为了寻找水和矿物质,大象可以挖出几立方米的泥土,甚至滚泥塘都能翻起千百公斤的塘泥。大象推倒大树(为了吃上面的叶子)、刮掉树皮,这样,森林就会转化成树木和长着灌木的草地相互夹杂的状态。大象的消化功能较差,粪便含有大量未消化的种子,走得又远,这让它成为高效的种子传播者。刚果的非洲森林象平均每天能“播种”345粒大型种子。

500

大象推翻树木,在森林里创造缺口,改变环境 图片来源:Sebastian Litchfield / inaturalist

许多动物的生活都依赖大象。大象在森林里打开口子,有利于吃草的动物如黑斑羚的生存。大象脚印形成的小水塘,可以成为蛙养育蝌蚪的托儿所,成年蛙也可以借助大象脚印水塘甚至粪便藏身免于脱水。大象粪便的种子发芽之后,就是狒狒喜爱的零食。世界上最大的屎壳郎——上帝巨蜣螂Heliocopris dominus更是以象粪为主食,顺便一提,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00

蝴蝶在大象粪便上吸取矿物质 图片来源:JJ Harrison / wikimedia

其他大型食草动物也在生态系统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的啃食和践踏改变植被,再以粪便的形式让植物“尘归尘,土归土”,加快了营养的循环。植物变得稀疏,野火的燃料不足,大型火灾就会减少。大型食草动物还为大型食肉动物和食腐动物提供食物。例如,虎栖息地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有足够的大型鹿作为猎物。在北美,狼杀死的大型动物是许多动物如郊狼、渡鸦过冬的食粮。

500

500

野猪在泥坑里打滚,夯实了坑底,减慢渗水,因此水坑维持的时间会加长,其他小动物也因此得益 图片来源:猫盟

另外,大型动物的减少,也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直接影响。没有大型动物,生态旅游业将受到严重冲击。而除去作为奢侈品的“野味”,还有一部分人捕杀野生动物,是为了获取生存所需的蛋白质。实际上,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并不意味着要禁绝狩猎。在东南亚开展的反盗猎,有一项重要的社区工作就是跟“捕猎是为了维生”的当地人合作,对抗“商业化”的盗猎者。如果野生动物被屠杀殆尽,当地人的生活也难以为继。

《埤雅》里还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旧说象之所在,其土必丰”(过去人们认为,大象出现的地方,土地一定肥沃)。这可以说是迷信,但大型动物确实维持着广大生物圈的平衡、丰富和宜居。

当大象离去,未来的土地也将变得更贫瘠、更寂寞。

参考文献

[1] Haynes G. Elephants (and extinct relatives) as earth-movers and ecosystem engineers[J]. Geomorphology, 2012, 157: 99-107.

[2] He C, Du J, Zhu D, et al.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 of small population: A case study for Asian elephant in China[J]. Integrative Zoology, 2020, 15(5): 350-362.

[3] Ripple W J, Newsome T M, Wolf C, et al. Collapse of the world’s largest herbivores[J]. Science advances, 2015, 1(4): e1400103.

[4] Ripple W J, Wolf C, Newsome T M, et al. Are we eating the world's megafauna to extinction?[J]. Conservation Letters, 2019, 12(3): e12627.

[5] Wittemyer G, Northrup J M, Blanc J, et al. Illegal killing for ivory drives global decline in African elephant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 111(36): 13117-13121.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