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心中文化自信 彰显文化强国之气

从央视《国家宝藏》的播出,到《只此青绿》的“出圈”,再到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火爆,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殷切期待越来越强烈。其实从“活起来”到“潮起来”的,不单单是文物和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心中泛起的文化自信。如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增强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深挖文化内涵是“固本之策”从旗袍到马面裙,“新中式”穿搭引领时尚风潮,“文博热”火爆、“国潮风”劲吹,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日益提高,折射出了文化自信,究其根源是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寻找到了与当代年轻人产生共鸣的“密码”,在文化输入的过程中融入了人们自我情怀表达的文化元素。国潮想要一直潮下去,不能仅靠简单的复古怀旧,必须把艺术创造力和优秀文化融合起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此,用心用情的“国潮”国风才能不断上新。

坚定文化自信,创新表现形式是有效途径。近年来,从春晚到舞台剧,我们看到文化创新性表达的无数可能。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独特的服装造型和舞美设计诠释了《千里江山图》“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艺术特点,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灵活运用大型LED屏幕带来的沉浸式观看体验,复现了《富春山居图》中的画面,结合知名表演艺术家的吟唱,形成了画随景物动、人在画中行的视觉奇观。《又见敦煌》舞台剧让观众沉浸式地体验敦煌的千年一瞬,颠覆观众对舞台剧的认知,原来舞台不止在中央,它随着场景变动,有时,观众才是舞台中央。新时代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创新,我们要借助互联网力量,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发更多载体和场景,让文化“活起来”。

坚定文化自信,数字技术赋能是长久之势。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速发展,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给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新契机。“数字敦煌”“数字故宫”“云游长城”等丰富的数字化场景应用,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正成为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提升文化科技创新水平,以科技赋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观众带来文化场景新体验。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就文化长远发展而言,不仅仅要传承经典,更要不断创新突破,寻求多种表达,才能实现历久弥新。坚持文化自信,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担负起文化使命,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守正创新、走向未来。也一定能够在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