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将怎么为哈马斯领导人被刺进行“报复”?

7月31日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遇暗杀身亡的事件,无疑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此事件引发了伊朗方面的强烈反应,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的恐怖主义和侵略行为,并要求国际社会对以色列采取惩罚措施。

近一周以来,从以色列、美国到中东国家,各方都紧锣密鼓为伊朗原本预计最早本周一(8月5日)到来的“报复”行动做着准备,但伊朗至今“按兵不动”。伊朗迟迟没有行动,显然不是因为正在进行中的奥运会。从地缘政治上来讲,任何政治实体的未来行为都是以地缘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我们试图从中东各方的地缘利益出发,来解读一下哈马斯领导人被刺后中东局势走向。

首先看一下伊朗的地缘核心利益所在。作为文明古国波斯的继承者,伊朗最大的目标当然是希望实现国力的强大以恢复波斯帝国的昔日辉煌。伊朗的地理位置处于中亚的交通枢纽位置,历史上先后被亚历山大、阿拉伯、突厥、蒙古等入侵或统治。中世纪直至近现代,伊斯兰教信仰在中东和中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1405年,蒙古人作为统治者的帖木儿帝国灭亡,代表着蒙古势力逐渐淡出中亚。复兴波斯的历史机遇摆在了伊朗人的面前。此时的伊朗人建立了萨法维帝国。与萨法维帝国竞争的是其西部的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奉行伊斯兰教逊尼派。萨法维帝国选择奉行什叶派,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争夺伊斯兰教世界的话语权,二是以什叶派名义将伊朗境内的各民族包括波斯、突厥等的信仰统一起来。

时至当代,土耳其已经成为一个世俗政权。伊斯兰逊尼派大旗由沙特执掌。从历史上看,伊朗希望在伊斯兰世界中保有话语权的话,什叶派信仰是其必然选项。这也是伊朗不断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和胡塞武装的重要原因。

再看一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地缘核心利益。巴勒斯坦当然希望能有一片土地得以建国。以色列则是希望能够占领足够多的土地,甚至吞并巴勒斯坦。二者显然是敌对关系。去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了以色列南部的一个音乐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这显然给以色列发动侵略战争以极好的借口。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以色列政府怎么遮掩(一会儿说要谈判,一会儿说接受国际组织调停),其真实目的其实就是占领加沙地带,这样巴解组织所在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就成为国中国,为将来以色列全面占领该地区打下良好基础。

哈马斯领导人被刺后,全球都在关注着伊朗可能进行的报复行动。但此时我们需要观察一下伊斯兰世界逊尼派的表态。据报道,沙特政府很长时间没有对哈马斯领导人遇刺有明确的公开表态。直至8月7日,沙特阿拉伯副外交大臣胡莱吉在伊斯兰合作组织(OIC)执行委员会特别会议上表示,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故领导人哈尼亚的暗杀行动,是对伊朗主权的“公然侵犯”。报道说,这是哈尼亚遇刺身亡以来,沙特首次对该事件作出回应。

明眼人可以看出,沙特作此表态显然是想把伊朗推到与以色列冲突的第一线:伊朗若在今后的博弈中失败,则什叶派再无法与逊尼派抗衡;若能有效打击以色列挽救哈马斯,也不会妨碍沙特逊尼派领袖地位。伊朗对沙特的态度应是心知肚明。目前摆在伊朗前面的是一道难题: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国家多年制裁,经济实力大大下降,如果直接面对以色列能不能获胜实在没有太大把握,另一方面伊朗常年支持哈马斯仅仅是为了维护其在伊斯兰世界什叶派的领袖地位,并非其核心利益,为哈马斯领导人被刺“复仇”到什么程度,在伊朗领导人心目中也许还需要再衡量。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的结论仍是伊朗可能会象上次一样,对以色列在“正确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回应。这种回应将以不与以色列发生直接战争为底线,同时也能够向国际社会表明其仍然是什叶派领袖,在伊斯兰世界中拥有重要话语权。

我们还应看到,占领加沙地带是以色列的地缘核心利益。如果以色列以这种切香肠的形式不断对哈马斯发起攻击,那么完全占领加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国际社会需密切关注中东局势后续发展,共同努力推动和平进程,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