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蒙骗百年全世界科学家的小学数学错误
一个蒙骗百年全世界科学家的小学数学错误
洛仑兹坐标变换的错误其实是一个小学数学错误。洛仑兹坐标变换开篇第一式是X=CT(以光速C建立的坐标距离公式)。经过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元法(数学逻辑告诉我们三法不影响数学等式)后,又将X=VT以X的值代入前面经过三法演算的数学等式中。是造成小学数学错误的根源。我们可以跳过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元法直接将X=VT代入开篇第一式得VT=CT。这个小学数学错误非常明显。下面引用洛仑兹坐标变换原文给予详细说明。
对于一个从K原点出发朝X轴正方向前进的光信号,我们有X=CT或X-CT=0 (1a)
而若光信号是沿着X轴负方向前进的,则有-X=CT或CT+X=0 (1b)
此时,我们实际上是选取了一些特殊的点,使得它们的坐标满足X-CT=0或CT+X=0,实际上这些点就是从原点出发的光信号末端经过的点。
这些点对应到K’中,因为光信号相对于K’也以光速传播,所以有
X’-CT’=0 (2a)
或X’+CT’=0 (2b)。
特别说明:注意这里是坐标与光速的关系式。
1、利用光速C和正反向运动即待定系数建立关系式(3)和(4)
X’ -CT’=λ(X-CT) (3)
X’ +CT’=μ(X+CT) (4)
特别说明:关系式(3)和(4)左边的光速C应该有光源运动的光速C。
2、利用关系式(3)加(4)联立解消去有光源运动的光速C(我们暂计作(C,+V)。得方程:
X’=(λ+μ)X/2-(λ-μ)CT/2
特别说明:从上式分析,如果将待定系数加入等式左边,则等式变为:
X=(λ+μ)X,/2-(λ-μ)(C,+V)T/2
利用关系式(4)减(3)得方程:
(C,+V)T’=-(λ-μ)X/2+(λ+μ)CT/2
3、利用换元法得方程
a=(λ+μ)/2
b=(λ-μ)/2
X,=aX-bCT
4、将上面方程联立得方程组(5):
X=aX-bCT (5)
(C+V)T=aCT-bX
特别说明:从方程组(5)可以看出,第一个方程的左边已经是不包含有光源运动的光速C。
5、取值
第二部分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用了已知量X、T和常数c、a、b,而没有涉及到两坐标轴的相对速率V。而我们知道,将坐标变换时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V。这一部分的讨论便是把V用方程组(5)中的已知量表示出来,从而将V引入变换群方程。
此处有一点很重要:显然,K’上所有的点都相对于K以恒速率V运动,所以,在对V进行描述时,K’上所有的点都是平等的!即我们可以描述K’上任意一点相对于K的位置变化情况,从而确定V。因此,我们选取最简单的点——K’的点O’坐标应为(0、T’),即X’=0。我们把这一个值代入(5)的第一个方程中(即在(5)的基础上,赋予X’、T’、X、T以这样的意义:X’和T’、是K’原点O’坐标,X和T是O’在K中对应的坐标),有:
aX-Bct=0
aX=Bct
X=Bct/a (6)
特别说明:利用取值X’=0得(6);式。(因此,我们选取最简单的点——K’的点O’坐标应为(0、T’),即X’=0。)
6、相对速度V代入
那么,我们已经赋予X’为K’原点的意义,所以X自然就是O’在K中对应的坐标。X、T都是在K上观察而言,那么显然,对于O’的对应点,有
X=VT
特别说明:在这里是经过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元法将X=VT代入第(6)。
所以我们得到
V=bC/a
这样,我们便把V引入了关系式中。
特别说明:这里的相对速度V的代入是一个小学数学错误。因为这里的X=VT。而建立关系式时是X=CT。即以光速建立的等式。
我们将X=VT提前代入前面的关系式得:
VT=CT或VT-CT=0 (1a提前代入X=VT)
-VT=CT或CT+VT=0 (1b提前代入X=VT)
从提前代入的结果看,洛仑兹坐标变换是完全错误的。
下面我们分析《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是如何犯小学数学错误的。
要分析《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以下简称相对论)即相对论的数学问题,必须先分析相对论β因子的成因。
相对论β因子:β=1/(C2-V2)1/2=1/(1-V2/C2)1/2
相对论数学推导第一次出现因式(C2-V2)是在“§3. 坐标变换理论以及时间从一个固定系到相对于前者作匀速运动的另一个系的变换。”选择X,进行最小化。即相对论第一步数学推导。
可以看出其因式是在对以光速建立的坐标X,(距离)的时间函数等式进行最小化(求偏导数)的结果中。这也是相对论建立函数关系式后数学推导的第一步。注释5(第23页)有该方程的任意一组解为:
X,=(C2-V2)U/V。
其中U=t 则X,=(C2-V2)t/V。
另有注释3(第23页)
τ2=τ(0,0,0,t2,)=τ[0,0,0,t0,X,/(C-V)+X,/(C+V)]。
将X,=(C2-V2)t/V。代入函数式τ2部分(验算)即
τ2=τ[0,0,0,t+X,/(C-V)+X,/(C+V)]
=τ[0,0,0,t+(C2-V2)t/V/(C-V)+(C2-V2)t/V,/(C+V)]。
化简得:τ[0,0,0,t+2Ct/V]。因为推导是设t0=t。验算结果为:
τ[0,0,0,t+2Ct0/V]
=τ[0,0,0,t+2X,/V]。(注释3(第23页)x¢所表示的就是运动棒在固定系中观察到的长度,x¢=Ct0)
我们看函数式τ2部分即
τ2=τ[0,0,0,t+X,/(C-V)+X,/(C+V)],如果略去相对速度V(因远小于C)得:函数式τ2部分即
τ2=τ(0,0,0,t+2X,/C)。(推导中的τ2)
函数式τ2部分验算前后对照如下:
验算前原式:函数式τ2部分即τ(0,0,0,t+2X,/C)。
验算后原式:函数式τ2部分即τ[0,0,0,t+2X,/V]。
结论1:比照函数式τ2部分验算前后结果看,相对论数学推导第一步就不自洽。
我们再验算τ的两个值:
τ=a[t-VX’/(C2-V2)] (第23页注释5中的一个τ的等式。)
τ=at (第26页注释8中的一个τ的等式。)
上面是相对论注释5和注释8中的两个关于τ的两个等式。将两个τ联立建立方程组(即验算),得:
at=a[t-VX’/(C2-V2)]
化简得:
VX’/(C2-V2)=0
结论2:从上面代入验算看,相对论的数学推导是错误的。
从上面两结论可看出,相对论第一步数学推导出的结果是错误的,其导出的因式(C2-V2)也是错误的。而β因子是其导出的因式(C2-V2)的变形,即β因子是错误的。
相对论的每一个推论都有利用β因子进行数学演算,所以相对论是完全错误的。
相对论为什么会造成上面的错误?相对论的坐标变换利用光速C和正反向运动建立坐标的光速关系式的时间关系式。
{τ(0,0,0,t)+[0,0,0,t+X’/(C-V)+X’/(C+V)]}/2=τ(X’,0,0,t+X’/(C-V))
然后选择对x’进行最小化,即对x'进行偏微分。
{[1/(C-V)+1/(C+V)]/2}×∂τ/∂t=∂τ/∂X’+1/(C-V)×∂τ/∂t
或∂τ/∂X’+V/(C2-V2)×∂τ/∂t=0
对x'进行偏微分就是代入相对速度1/V。即变相代入的是以相对速度计算的时间值代入以光速建立的坐标时间等式。从这点看,就是利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做小学数学的数学演算。只是这样的代入非常隐蔽。难于发现。而这时间代入是以相对速度V的时间关系代入到以光速建立的时间等式,如同洛仑兹坐标变换的颠覆性的错误一样,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坐标变换中的颠覆性的错误。是造成后续推导出现错误的根源。和洛仑兹坐标变换一样,是造成钟慢、尺缩、质增的原因。而非观察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