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皇家海盗,奉旨打劫!

公元1558年11月17日,机关算尽的“血玛丽”,玛丽一世去世,英国王位落到了她最不希望见到的继位者,伊丽莎白一世手中。

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之后,宣布恢复她父亲小亨利,“亨利八世”折腾出来的“国教”地位,对国内的天主教,新教一体对待,尽可能的缓和矛盾。

相对稳定的政局,和对新教的宽容态度,吸引了大批躲避宗教迫害的,欧洲大陆的小资产所有者。

这些来自大陆的新教徒,带来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推动着英国的社会,经济走向繁荣。

但是英国王室,还是没钱啊,咋整…

  500

  (伊丽莎白一世)

整个英国的都铎王朝时期,从亨利七世起,对外战争连年不断,内部争斗也是从未停止,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接手的就是一个严重亏空的王室摊子。

想要加税在民间搜刮?也不行,上下议会不同意。

虽然进行了财政和关税制度的改革,能够少有补益,那也是杯水车薪啊。

伊丽莎白一世,这时候有多难?

  500

英国的爱尔兰领地,不断的闹民变,抗争,该死的法国人那头,又对这时仍然独立的苏格兰,不停的武装渗透,对英国进行骚扰,在欧洲大陆,还要不时的对法国的扩张进行遏制,让他强大了还得了,那不得翻天?

王室的一些贵族穷亲戚,要接济,王室本身的铺张排面,也不能少,那是“国体”,是脸面,少不得的。

然而英国此时的国力,早已不是从前了,此时的英国,在欧洲也就是个二,三流之间的位置。

要说女王还真是脑子好使,她想了一个好法子……

  500

自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所谓“新大陆”的开发,赚得盆满钵满,金银无数后,英国也早就眼红了。

几十年间,从老英王亨利七世开始,英国就不断尝试,试图也去找到自己的“新大陆”,结果嘛,可想而知。

远洋航行可是个费时费力又费钱的玩意,一次次地无功而返,血本无归,让英国人看着在大洋上满载金银来去的西班牙商船,那是糟心得很啊。

很快,英国民间就出现了上百条武装海船,专事劫掠西班牙商船。

哎,女王就想了个法子,你们这些海盗,不是一被抓着就得处死么,我就给你们办法许可证,让你们具备英国皇家的名义,这样就算出了事,你们把许可证拿出来,说这是战争行为,按照当时欧洲通行规则,别人不但不能处置,还得优待他们。

不过呢,作为回报,每一条成功劫掠的海盗船,必须把所得两成左右,上交王室以作为税赋。

这真是绝妙好计啊,王室只用出个空头名分,白纸一张,就挣个金银无数滚滚,海盗呢,也获得人身安全保障,大大降低了职业风险,双赢啊,有木有!

至于西班牙,那就活该他倒霉了。

啥,你说这么做,有没有道德风险?

  500

那东西是啥,我英女王不认识中文,再说了,数遍欧洲,美洲这些靠海的国家,没这么干过的几乎没有,既然大家都这么做,那肯定就是普世价值嘛,对不对?

当时的欧洲国家怎么看?那肯定是一边谴责,一边暗地里效仿啦,至于英女王,在欧洲大陆,那也是高调抨击这种行为,不过一回到国内,该咋干还是咋干,对于这种许可证的申请,那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在英国王室的鼓励,和那一船船运回的金银财宝的刺激下,整个英国社会沸腾了,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纷纷集资凑股,英女王带头出资,打造出一条条武装海船,高薪聘请船长船员,再推举人选随船出海,以监督财宝分配,就是董事会监事,理事嘛,哈哈。

于是,那些“获胜”归来的,立刻就被万民景仰,成为英雄式的人物,而不慎失手的,又会引得一大堆人的垂头丧气,捶胸顿足。

这些领了牌照的海盗,又被称之为“皇家海盗”,他们为后来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建立,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500

这其中,还涌现出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法兰西斯·德瑞克。

据说这位德瑞克老兄原本的主业是贩运黑奴,海盗只是他偶尔客串的副业。

自1572年,德瑞克拿到女王颁发的许可证后,才正式开始了他的大有前途的海盗生涯。

德瑞克最著名的战例,当为抢掠西班牙商船“卡卡弗戈”,一次性掠得计:黄金80磅,白银20吨,银币13箱,其他珍珠宝石之类好几大箱,据说光是搬到船上,就花了四天。

待到这一船回到英国普利茅斯港时,早已风闻的英国民众,那是万民沸腾啊,热烈欢迎,英女王在万众注目下登上武装海船,授予德瑞克爵士爵位,并任命他为普利茅斯市长。

  500

傻了吧,各位,英女王这么做当然有道理,因为德瑞克这条船,她也是有股份的,如今她投资的每一个英镑,都得到了47倍的回报。能为王室带来超值利润,就是德瑞克的最大功劳,在这样的逻辑里,他得封贵族,当之无愧。

唉,这么简单有效的法子,怎么明朝的皇帝们,就想不到呢,要是天启,崇祯两位,也发放皇家金牌,放纵老郑家出去奉旨打劫,大抢四方,又何至于落得身死国灭?

英国这般对海盗行为的肆意放纵,西班牙当然恨得牙痒,这才有了之后“无敌舰队”大战“皇家海军”的故事,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