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多图详解:1962年后,印度如何在我藏南地区搞蚕食政策?
图源:网络
一、中印在藏南的所有争议地区
(一)
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从未划定,分为东、中、西段和锡金段。双方由于争议,形成了五条线:印度主权申索线、我国主权申索线、印度主张实控线(“1962年9月8日线”)、我国主张实控线(“1959年11月7日的实控线”)和推测的真实实控线。
下图中绿色区块为印度侵占的我国主张领土,红色区块是我国控制下被印度索取的领土。黑色线是我国主权申索线,红色线是我国认为的实控线,蓝色线是印度主权申索线。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在西段,我国2020年“收复”(实际上是实现控制,此前印度仅巡逻并未驻守)的五处地区是印度主张实控线与我国主张实控线之间的部分区域。
(二)
藏南争议问题
在东段,我国主权申索线即传统习惯线,新中国仅在1962年短暂到达过察隅河畔的这条线。两国六十多年来一度剑拔弩张的实际控制线(边境)是图中的红色线,也就是印度认为的“麦克马洪线”,我国认为的“1959年11月7日实控线”(以下简称“麦线”)。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我国一般用“藏南”指代中印边界东段的“传统习惯线以北、1959年11月7日实控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也称“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该地区面积6.8万平方公里,另有约0.1万平方公里争议实控区(交叉巡逻区,下图黄色区域),合计6.9万平方公里。其中,麦线以南印占6.7万,麦线以北印占约0.1万。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这个争议的“藏南”不包括麦线我方一侧的区域,也就是不包括喜马拉雅山以南我国管辖的墨脱、喜马拉雅山以北我国管辖的各县(市),那些在我国的立场属于没有任何争议的领土。
妄图用它们来表示我国也控制部分“藏南”,或者借用地理概念的“藏南”也就是“西藏南部的部分区域”来指代,都是一种“耍流氓”。毫无意义地遮掩。我国的藏南就是被印度基本占领了,70年。
我外交部称,“东段藏南地区一直是中国领土,在印度非法侵占前,中国一直对藏南地区行使有效行政管辖,这一基本事实不容否定。1987年,印度在非法侵占的中国领土上设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当时就发表声明坚决反对,中方这一立场没有改变。”“印度无权擅自对中国藏南地区进行开发。”
在我国的区划中,包含藏南被占领土的一共有四个县/县级市:错那、隆子、墨脱和察隅,它们行政管辖共10.8万平方公里。另有米林和朗县是边境县/县级市,有通外山口,但因为南界喜马拉雅山脉的中印实控线,所以没有印占领土。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三)
麦线模糊造成的争议
由于麦线只依赖有限的实地考察在地图上粗略作出,与实际地形有不少差异,因此双方对其理解存在多处不同。而印度充分利用其模糊性,在五十年代起就实施“能多占一点就一点”直到被我国边防部队阻止或者外交抗议的“前进政策”,因此一再蚕食,以尽可能远达最有利地形。
在本世纪初的《环球时报》中还公开报道我方当地多处被蚕食的景象。尤其是东章瀑布和其上方的多果尔草场。
克节朗河-桑多洛河
1962年自卫反击战打响的地方。战后,该地区是我国巡逻地区。1985年,印军越过麦线,跨过龙多拉山口在我松多地区驻军;才重新占领此地。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东章地区
1995年开始,我军每年都组织牧民进行军地联合放牧,特别是多果尔草场、拖普哈草场。1999年,印军越过麦拉山口侵入,引发82天的武装对峙。2001年、2003年,印先后侵占了东章瀑布、多果尔草场。2021年和2022年,两次发生激烈冲突。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甲曲俄地区
2016年左右,印军越线设哨所。我军仅维持巡逻。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朗久地区
1987年“874演习”期间,我方在3197高地由侦察转为设点。实控线自朗久村向南推进了8公里,成为我军少有的越过所谓麦线的地区。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背崩乡地区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扎布拉山口-娘姆错地区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洞嘎弄巴地区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甲然弄巴地区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底富曲和底富山口地区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二、1962年之后印度在藏南的蚕食
1963年,在我军后撤之后,印军即陆续返回了战前的大部分藏南地区。我军自此一别就是六十多年。此后,两国在藏南的争斗再次回到了蚕食与反蚕食的形式上来。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正如上一篇所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缺乏卫星定位技术和实地完全勘测的支持,与其理想的分水岭存在许多误差,对于切穿喜马拉雅山脉的六条河谷也没有准确的分界,造成大量模糊空间。并不存在“唯一的、图定的麦克马洪线”。于是,控制权就成了王道。争夺更进一步地域的控制权,就成了印度的蚕食政策和前进战略。
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大多数网友都有这么个印象,我国在中印边境长期奉行的是前轻后重部署,一线边防力量非常弱,仅能在战时起到迟滞敌军的作用;而印军大肆建设哨所和碉堡工事,在一线堆积军力。更别说双方机场(或前沿着陆场)数量的巨大差别。这是由于印度始终不是我国重视的战略方向,加上1962年的余威足以震慑印军。
但是,再多的余威也有消散的时候;再弱的敌人也有发展的时候。
在1971年肢解巴基斯坦和1975年吞并锡金的“巨大胜利”下,印军开始重新在中印边境采取积极态度。例如1976年后在西段设立巡逻点(比如加勒万河谷的PP14点位),越过我国划定的1959年实控线进入我国领土巡逻;现在西段实控争议面积最大、至今阻碍印军恢复“和平与安宁”的天南河谷(近千平方公里),就是这时候出现的。
八十年代,印军采取“攻势防御”,恢复前进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巡逻力度。并最终在1985年越过错那勒布沟的麦线,进入桑多洛河谷设点,进而全面占据了克节朗河南岸等约90平方公里土地,以及37平方公里的东章地区。更为致命的是,宣布“阿鲁纳恰尔邦”正式成立。鉴于我军在边境无法取得对印压倒性的军事优势(甚至相反),我们最终没有付诸军事行动。两国也在1993年、1996年缔结边界协定,从此恢复了关系。
我军控制了克节朗河北岸及桑多洛河部分约59平方公里,以及朗久以南约143平方公里。
1988年后,我军开始试探性巡逻娘姆错、洞嘎弄巴和甲然弄巴等,这些也成为了至今仍在的交叉巡逻地区,捍卫了我国的实控主张。
1998年,印度核试验成功。继而疯狂加大了在藏南的甲曲俄等各个地点的蚕食巡逻。最终在1999年我国南联盟使馆被轰炸后的中美紧张时期,在东章地区酿成两军的82天对峙。班公湖也蚕食了黑山头。
此后,进入新世纪,不甘失败的印军多次试探东章瀑布和多果尔草场,并最终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设立哨所和石头墙。之后,就是中印两国2003年和2005年互访下所营造的友好氛围,我国失去了夺回的机会。
而甲曲俄的阿相比拉,2014年印军就悍然越界阻止我军修路,2016年,在卫图上能看到印军在都仁错康和阿相比拉越界修建了至少4处哨所。自此,我军的巡逻终点就处于印军哨所包围之下。2018年印军在阿相比拉还越界引起了对峙。
2018年起,印方启动“边境道路项目”,开始在达旺、东章、甲曲俄、扎日曲、梅楚卡、马尼岗、更仁、米培、丹布恩、查拉岗、察隅河谷等方向,成功修好了边境道路。继而在娘姆错的安扎河、甲然弄巴等前置了哨所,更加接近交叉巡逻地区。
印军从没停歇。去年打算ITBP增设一个旅级单位,47个边境哨所和12个临时营地。增设了边境情报站,与边境哨所并立,以提高情报收集整合能力。
展望未来,在台海可能引发美国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下,中印边境必然是要做好最坏打算,即印军入侵的应对方案的。
严格来说,藏南实控线有一定的地理阻隔效应,考虑到六条主要通道以及印军的众寡布局差异,一般来说,1962年我军唯二正面作战的达旺方向和察隅河谷方向,也是唯二面对面对峙布局的方向,仍是印军入侵最大风险之地。这两个方向也有藏南唯二的两个“边境会谈会晤站”——棒山口和瓦查打麦。
本文整合自“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2024年7月29日、30日文章,原标题分别为《【中印在藏南的所有争议地区】》《【1962年之后印度在藏南的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