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产业内卷说开去(副标题:中国逃离不了比较优势魔咒)

核心观点:发达国家如果不能有效带动整个发展中国家有效发展进步,无论什么主义的发达社会,都会遇到今天西方面临的窘境。

一个的社会随着日益发达,劳动效率上升的速度会逐渐遇到一个天花板。一种应对方法是采取系统性措施,在社会整体中降低运营成本。或者选择更有利自己的货币汇率策略,降低采购成本。

前者例子就是大规模普及ai,比如大规模推动新能源车和无人驾驶技术,从而大规模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后者的例子例如美国,利用汇率占世界的便宜,从而实现自身长期的低通胀化。

 

但是前者在大规模消减社会相关的旧工作岗位(落后生产力岗位),后者一旦吃上瘾,实体产业外移就是必然的逻辑。

但是无论前后两个路径,都最终指向降低人力成本的核心命题。

因为随着社会日益发达,以及人民在发达社会中的总需求和总期望的不断提高,人力成本不断提高(相对于物价水平上升)是一种必然。但是这个世界还存在6、70亿人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相对低的社会生产成本形成了对发达国家产业的“硬规范”。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

发达国家是在生产力水平,生产效率等等因素下领先发展中国家,但是这个优势在多大程度上抵消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成本的相对优势,是可以做出有明确的量化差距的。

你发达社会的成本一旦超过这个差距。发展中国家就有机会替代发达国家的生产地位。中国的崛起就是利用了这套玩法,我们在总成本上不断保持相对发达国家的优势,同时又通过不断内部整合,系统化降低内部成本,来保持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竞争者)的总成本优势。从而实现了高比例对人类工业产能的控制。

 

那么在中国最终走向发达的情况下,如何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困境,这就是中国现有的重大命题。

今天中国所谓的内卷,就是这种发达国家困惑要大规模出现的明显(上面所言的比较优势魔咒)征兆。(产业资本现有生产力条件下的利润率下降到一个程度,逼迫所有资本更加激烈的博弈,否则要么死亡,要么被迫移出)

 

社会不卷?要么禁止新投资进入,要么否定自由市场原则用行政手段规范成本利润水平。

你如果做不到,大量产业资本不赚钱或亏钱,就会外移。

之所以今天我们说中国产业外移还没那么容易,比如苹果等产业外移后又回头加强了国内投资。是因为我们还没完全实现发达社会,我们的人均GDP还一万多美元,如果涨到两万三万美元的人均GDP。你看国内的产业能不能成功外移!

也就是说,如果只讲中国继续发展,未来中国产业大规模成功外移是必然实现的。局部产业空心化的时代必然就会来临。

所以如果釜底抽薪,彻底解决要么内卷至死,要么产业空心化的的两难选择。

我们必须回到东西方世界的比较优势客观现实中。

一个结论:

当下人类社会,一部分国家过度现代化先进,一些国家自己先发达却不带动后发国家快速进步发展,是比较优势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形成有效制约的客观条件。

西方社会现代发达的历史是基于其前后殖民主义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剥削。从某个角度看,西方发达的很大程度是靠他们利用不合理的国际规则秩序,掠夺剥削来的。所以对西方大部分国家而言,自己的发达和南方国家的发达是对立的。

但是也正是这种对立(让南方国家的不发达才能维持西方国家的发达),让比较优势理论产生了效力。

西方国家要么是美元这种用货币优势来收割,彻底放弃产业(产业空心化),要么是欧洲这类,虽然在拼命维护自己的产业,但是后发国家的比较优势会不断蚕食并会最终打垮他们的产业。

也就是说西方现代工业被现在中国的替代,究其根源,根本来源于西方不让发展中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已经日益来到这个零界点上,当然我们可以靠技术进步,靠提升组织效率,生产效率进一步整合降低全社会生产成本,继续保持相对优势。

但是如果我们也跟西方一样,无视世界70亿人民的发展幸福。比较优势的内在逻辑迟早让中国面临西方今天的一样的问题。

 

所以,中国想摆脱比较优势对发达国家的魔咒。现在开始就必须将世界发展与中国共同发展真正联系在一起,而且这可不是口号上的,而是要极大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进步,从而从客观条件中大规模降低其他经济体对中国产业形成的比较优势程度。

进而使中国自身经济继续发展的情况下(人均GDP继续提高),避免形成在中国的资本因为产业利润大规模外移的出现。中国在维持内部市场相对产业规模及利润的情况下,通过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获得额外的收益。

我们需要把发展中国家分成几类:

中长期无法形成对华比较优势的国家,应对策略:拉着他们跑!组织国际社会,用中国式扶贫方法,促进这些经济体发展。

已经形成大规模对华比较优势的国家,应对策略:推着他们跑!其中一部分有条件的,可以纳入中国主导的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另一部分,有机会,有方向、有策略的推动其社会发展进步,进而客观形成其社会生产总成本的提高。

有潜力形成对华比较优势的国家,应对策略:要尽早布局,对其进行深度的交流,有选择的深度合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