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润去印度到润回中国,苹果不是知道错了,只是窜稀窜得受不了了
一、才润去印度的苹果,为什么又润回了中国?
这两天我在上网的时候刷到一条新闻,原始信源是台湾省媒体《中时新闻网》,说是美国苹果公司因为遭不住印度那边的各种问题,现在正计划把之前好不容易才从中国迁过去印度的手机组装线给迁回中国。因为印度的手机组装线业务开展不顺,下一代iPhone 16手机的订单回流大陆,苹果还点名要让比亚迪和立讯精密等国内知名厂商来接手相关业务。
而提到导致苹果公司从“润去印度到润回中国”的相关原因,报道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虽然目前苹果印度工厂iPhone 15的代工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成,但问题仍然不少。需要大量依赖从中国大陆进口的零部件就不必说了,此举势必会影响到印度工厂组装苹果手机的质量与效率。而且,即便如此,印度组装厂代工的iPhone 15良品率也仅有可怜巴巴的5成左右。更加令人掩鼻叹息——对,你们没看错,不是掩面,而是掩鼻,更加令人掩鼻叹息的是,印度代工厂的卫生管理也很成问题,一些有害病菌,比如大肠杆菌等均长期超标。
受种种负面因素困扰,近来苹果手机在中国大陆和欧洲两大市场的行情都不乐观。为了打开销路,苹果甚至还一反常态地在新机发售之后较短时间内就采取打折促销策略,这在苹果过去的销售历史上还是比较罕见的。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 coli),顾名思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这种细菌因为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因此得名。大多数大肠杆菌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它们可以帮助宿主消化食物,并在肠道中形成保护层,防止有害细菌滋生。
然而,某些特定类型的大肠杆菌可以引起疾病。这些病原体通常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导致食物中毒——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粪口传播。相关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还有发热等,严重时甚至可能还会引发脱水和肾衰竭等问题。
以上这段科普,翻译成人话,意思就是:大肠杆菌主要就是寄生在我们人类和动物的肠道里的,因此什么地方的排泄物越多,什么地方的大肠杆菌就越多;什么地方的排泄物清理得越不干净,什么地方的大肠杆菌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相关疾病。
就……这个设定吧,怎么说呢?我感觉其实还挺符合印度这个国家的国设的。如果要选择一种细菌来代表印度的国家形象,那么我想,大肠杆菌一定会是其中最有力的菌选之一。
讲道理,和恒河里其他凶残的病菌相比,区区大肠杆菌真的不算什么
说实话,印度的大肠杆菌超标我不奇怪,常看印度美食探店节目的同志和朋友应该都知道,印度路边摊现做现卖的街头小吃很多都是大肠杆菌超标的,本地人吃了啥事没有,但是外地人吃了很容易就会闹肚子。外地人上面前一秒才吃进去,下面后一秒保不齐就会窜出来。
但我是真没想到啊,这怎么连印度的手机组装厂都不能免俗啊。虽说手机组装这活在智能手机产业链里头算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但即便如此,它对于环境和卫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有去过手机组装厂里头看过的同志和朋友都知道,那里是很干净的,工作氛围可能会有些压抑,但是还不至于说给人造成什么精神污染。
卫生管理本应是经营好一家手机组装厂的基本要求,如果连这种最起码的小事都办不利索,可想而知在印度代工组装出来的苹果手机那得是什么质量。拆开印度代工的苹果一看,机子里头掺杂着的可能不仅是肉眼可见的细小碎屑,兴许还有超标的大肠杆菌。
或许也正因此,即便是很多对苹果爱得发狂的“果粉”,他们对于印度组装的iPhone也一样接受不能。而且这种情况不光是在我们中国大陆,即便是在很多美西方消费者而当心目中,如果非要让他们在“中国制造”和“印度制造”之间二选一,那么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的优先选择也一定会是“中国制造”,不管他们的嘴上有多嫌弃中国。
二、回流中国,苹果不是知道错了,苹果只是窜稀窜得受不了了
你就拿我在美国红迪网上刷到的这篇帖子——《苹果希望 iPhone 16 的手机电池能来自印度,而不是中国》来说吧,在它的话题评论区里,很多美西方网民都是这么说的:
从减少对华供应链依赖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好消息,但我由衷希望,他们能解决在印度工厂遇到的质量问题。
很多印度生产的 iPhone手机都存在质量问题啊,即使是iPhone 15 系列也不例外。我甚至能在苹果商店里看到人们仔细检查 手机上的C 口,为的就是确保上面写着的是“中国制造”这几个大字。
仔细想想,这事其实挺搞笑的。
搞笑什么?难道你以为中国人只能生产劣质的产品吗?有些加工工作看似枯燥平凡,实则需要很高的作业精度,中国非常精于此道,这是他们和印度人的最大不同。
不不不,你误会我了,我之所以说搞笑,是因为过去我们每个人都在开玩笑,说中国制造的产品有多糟糕,但现在呢?倒转天罡了,家人们。
其实还好,我的iPhone 14就是印度组装的,用到现在也没什么毛病,我觉得没啥可抱怨的。
不,家人们,印度制造并不比中国制造更可靠。
问题是制造手机电池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依然来自中国啊,只要中国在这块卡脖子,不让中国的电池工厂搬迁到印度,印度到头来不一样只能瞪眼干着急吗?
行吧,随你们怎么说,反正我选中国。
要是你们以后在新闻里头看到iPhone爆炸的消息,请不要感到惊讶。
印度组装的 iPhone 手机出现质量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或许选择在印度生产手机电池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苹果可能已经做过无数次分析了,但此举给我的感觉依然很不踏实。我觉得印度生产出来的不是iPhone 15,而是另一款三星 Note 7。手机电池太重要了,这个风险无论哪家手机厂商都冒不起啊。
说来搞笑的是,就在去年12月初,英国《金融时报》还曾一度援引过一位“接近苹果公司高层”的消息人士的话称,苹果已经计划把宝押在了印度的身上,“如果不出意外,那么iPhone 16手机电池的生产工作应该就会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了。”
美媒《新闻周刊》在当时还转载了《金融时报》的这篇报道,并且为其新拟了一个更加具有美式标题党特色的新标题——《苹果的iPhone 16争夺战,中国就要输给印度了》(China Set To Lose Out to India in Apple's iPhone 16)
谈及苹果计划将手机组装线从中国迁往印度的原因,《新闻周刊》还不忘在它们的报道中揶揄了一嘴我们这几年的防疫政策,阴戳戳地扯什么“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采取了‘过分严苛’的防疫政策,此举冲击了富士康郑州工厂的生产效率,拉低了包括iPhone 14 在内的苹果新品的销量预期。苹果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忧心忡忡,因此决心将宝押在更具前景的印度。”
对于《新闻周刊》的这篇报道,它的留言区里有位英语用户是这样评论的:
这就是全球化的运作方式。不,中国并没有杀死这场制造游戏,美国的科技制造商应该将产业链搬迁到另一个国家,在那里建造工厂,留下来,直到获得繁荣。要是哪天那里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也增加了,那我们就再搬迁到另一个更便宜的国家。苹果做得对。
哦,对了,顺便一提,这篇报道是《新闻周刊》驻台北记者阿迪尔·布拉尔( (Aadil Brar)在台湾省发出来的。你们品,你们细品。
现在一晃眼半年多过去了,当时间来到2024年7月下旬,还是和iPhone 16有关的新闻,还是从台湾省发出来的报道,当我将《新闻周刊》的《苹果的iPhone 16争夺战,中国就要输给印度了》和中时新闻网的《印度组装线遇挫,iPhone 16订单回流大陆:传比亚迪接手》这前后两篇文章摆在一块对照着看的时候,心里头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滑稽感。
那种感觉就好像当初有个老占我便宜的讨厌鬼,去年眼看市场行情的风向好像要变,拍拍屁股就要把我给甩掉,完了投奔别人那儿去了。甩的时候还不忘扔下一句嘲讽我:
“就你这样的,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现在他摄入了超量的大肠杆菌,终于遭不住要回来求我给他一条生路走了,那你说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可不就只能回复他:
“热的好吃吗?”
放着好端端的胡辣汤不喝、菜角不吃,非得跑去印度吃什么干净又卫生的玛莎拉和炸脆球。现在窜稀窜得受不了了,又要回来管比亚迪要保济丸啊?
瞧瞧你们这点出息,就这还要和中国产业链脱钩呢?区区一个智能手机都给你们整成这揍性,你们还指望自己能掀起多大浪来呢?省省吧。
“不牛逼了,啊?”
“跟我华强拼你有这个实力吗?”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你们不是知道错了,你们只是窜稀窜得受不了了。
网上那话是怎么说的来着?
“我还是喜欢你们桀骜不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