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极限压榨下,耗尽王朝国力的二征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1771 年,那时候清朝的皇帝是乾隆。在他执政的早期,搞定了跟清朝对抗上百年的准格尔汗国,把清朝的国土拓展到了汉唐时候的旧地,秋海棠形状的国土就这样形成了。

500

不过西南那旮旯的大小金川一直让皇帝心里特不爽,20 年前头回打金川的时候,清军实际上没达成战略目标就憋屈地撤兵了,打仗的时候乾隆的皇后还因病没了。这可把乾隆气坏了,对金川那些不听朝廷话的土司恨得要命。

第一次金川战役结束后,乾隆始终留意着西南这块地方的情况,到乾隆 25 年,这一地区又不太平了。

乾隆三十六年,大小金川又出乱子了。小金川的土司僧格桑不听从清廷的指令,再次挑起叛乱。大金川的土司索诺木(莎罗奔的侄孙)派兵帮着小金川跟清军对着干。

得知有叛乱的消息,乾隆立刻下令让清军去围剿。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500

【清军的准备】

在过去这沉寂的 20 年中,清军始终在琢磨第一次金川战争存在的问题。

跟以前清军的改土归流战争相比,对清军最不利的就是山路特别险,尤其是这地方的河水又急又猛,跟打雷似的,物资运输没法走水路,只能走陆路,清军的重炮进不了山区,像子母炮、劈山炮这种轻型火炮也没法把碉楼完全毁掉。

山路弯弯曲曲不好走,火炮得从成都平原运过来,特别费劲,兵力多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只能几百人几百人那样一点点进攻,结果伤亡很多,进展还特别慢。当地反抗的情绪可强烈了,往往刚打完一个寨子,身后的寨子又有游击队出来,还有放冷枪的。

第一次金川战争打得艰难,这使得大量在一线的指挥官有了畏难的情绪,这也是确实存在的情况。

忽然听到几十个贼番从山梁上呐喊着冲下来,前来支援的三千多人拥挤着往回跑,不少人都受了伤。 《东华续录》卷九

金川兵打仗特别勇敢,组成了“人心坚固,至死不移”。(出自《圣武记》卷七《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记》)

“攻打一个碉堡比攻打一座城还难。”讷亲身为经略,却只是“在营帐里坐着观望”。(《东华续录》卷元,乾隆十三年)

张广泗作为统军的大官,就靠着“以卡逼卡,以碸逼碉的办法”。

针对这几个问题,清军进行了不少改进的工作。

对火器进行改革

第一次金川战役,能用的火器就只有劈山炮啦。可这类炮数量特别少,并且一尊炮就 300 多公斤,在川西高原运输,简直就是后勤的一场噩梦。

500

为了变得更好,清军把大炮的部件弄成标准件,研发出了一种新的九节十成炮。这火炮威力小点,不过转移和携带倒是挺方便。

清军也没放弃劈山炮,这种炮专门把火炮角度调整了,就是为了对付碉楼。

查看地形状况

第一次金川战役完了以后,清朝特意派工部士郎何国宗去金川前线,实地瞧瞧当地的地形,规划接下来的行军路线,量量金川碉楼,有针对性地把武器改改。

组建特战部队

第一次金川战役打完,清军把从大小金川抓到的工匠带到了北京。这些人被安排在北京香山那片仿建金川地区的碉楼。

乾隆时期八旗里的精锐武士,组成了新的军种叫健锐营。这其实就是专门用于山地作战的部队。就在皇帝跟前,这支部队没日没夜地训练攻碉、火炮、火枪还有格斗,专门把金川战碉当作假想敌。

大量的物资后勤保障

为了能让几万人在山地打仗,清军在四川找了几十万民夫,还弄来好多骡马搞运输,到战争后期,甚至把江淮一带的粮食储备都动用了。不光是粮食和弹药,清军还准备了好多随军的工程人员。

500

为了把火力不够的问题给彻底解决掉,清军这回直接把成都铸造局的工匠给调到前线去了。铸铁、模具、火药这类物资也直接送到最前头。就在前线铸炮,要多少有多少。最后弄出了螺丝扣,能把火炮拆成好几段,搬上山再组装好,可以近距离攻打碉楼。在围攻大金川官寨的时候,最高峰一天轰出去 2 万发炮弹,都快赶上今天俄乌战争的水平了,想想俄乌战争战线长达 2000 公里,这数字就更吓人了。

【多路并进】

1771 年 10 月,第二次金川战役开干了,可率先出手的四川总督阿尔泰又打输了。乾隆皇帝碰上这档子事,立马就把人给换了。

这一回清军把精锐都派出来了,士兵多达 7 万多人。乾隆朝后期的厉害人物纷纷登场。

阿桂、海兰察、福康安之类的 。

大学士温福和将军桂林带着大军去打仗啦,分别从南北两边出击。温福是从汶川那进攻的,桂林则是从打箭炉(就是四川的康定)这个方向进攻。

【再遇惨败】

清军刚出征没多久,南路桂林那边打得不行,乾隆就把他撤职了,换成了阿桂。清军接着往前走,碰到水就架桥,看到碉堡就开炮。

1772 年年底把小金川给攻下来了。小金川的土司僧格桑跑到大金川去了,投靠了大金川的土司索诺木。

在进攻小金川的这场战斗里,从黑龙江过来的索伦兵特别勇猛,鄂温克人多拉尔·海兰察领着这帮勇士,在炮火的掩护下,一个接一个地打掉了小金川的碉楼。

乾隆可高兴了,奖赏了三军,让清军接着加油拿下大金川。

第二年也就是 1773 年,温福领着清军接着朝大金川去。阿桂带着一部分军队去攻打噶尔拉山。可这几百里的路程,温福带领的主力清军走了差不多小半年,到了 1773 年 5 月。这一路上,温福指挥大军行进到大小金川相连的木果木(金川县布达村)。这儿跟大小金川都有一定距离,金川军老是在清军后面的运粮通道捣乱,把温福烦得不行。

乾隆帝面对孤军深入且粮道还被干扰的状况,心里特别发愁,可怕啥来啥。

这时候温福自作主张把后路的防兵给调走了,一心想着把兵力都集中到第一线,想要一路打垮叛军。温福这么着急地往前冲,跟第一次金川战争里讷亲犯的毛病一样。

而且温福更让人无语的操作是,他怕有奸细,把每个营门都给关了,连运输队都不让进。运输队只能在营外把粮食扔下,然后赶紧走人。大金川的部队就在附近埋伏着,等着机会。

6 月 1 日晚上,清军打开营地打算捡白天的粮食,这时候金川兵瞅准机会来了个夜袭。一下子清军的大营就乱套了。

提督董天强听到消息急忙赶过来,结果被杀掉了。

北边的阿桂赶忙派兵去增援,可已经来不及了,温福的大军已经被死死困住了。

金川军把木果木大营从各个方向给围了起来,藏族的火枪手在高处朝着清军一个一个地开枪射击。

9 号那天,绿营兵逃散了,金川兵把清军的炮台给占了。

10 号那天,金川军把木果木大本营给占了,温福中枪死了。

在木果木那场仗中,清军吃了大亏,损失特别严重,打完后一清点,这一仗就死了四千人。

除了温福这个将领,还有副都统巴朗等两人、提督董天粥等三人。另外,总兵、御前侍卫、副将、参将、游击、参领、知府、知州、知县等文武官员一百来号人在战斗里牺牲了。

乾隆哪能想到啊,就那么小块地方,居然这么不好打,士兵跟高级将领死的人数,比 10 年前剿灭准噶尔帝国、平定大小和卓加起来死的人都多!

【阿桂】

大金川的队伍把温福打死之后,很快就朝南边去攻打小金川。好几万清军,全都溃败了。

大将阿桂,临危一点不慌,沉着地领着自己的队伍还有木果木的残兵,撤到了安全的地方。乾隆帝特别赏识他的本事,让阿桂当定西将军,负责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从整个过程的表现来说,阿桂简直就像个厉害的猛将。在后面金川的战斗中,身为清军的军事指挥官,他沉着镇定,克服了此前清军小瞧敌人以及久攻不下产生的焦躁情绪,成功拿下了大小金川。

清军从金川地区撤出去以后,金川兵又把小金川给收复了,可他们的奸诈和顽固把乾隆皇帝还有前线的清军给惹火了。到了最后的决战之时,金川被灭的日子就快到了。

1773 年的战斗暂时结束了,不过到了来年,清军又会杀回来。

【倾国之力】

温福被打死以后,乾隆居然一点嘉奖都没有。在乾隆眼里,温福没完成作战任务,还让战事失败了,这可是大罪过,就算殉国也不能将功抵罪。

这次让阿桂当前线总指挥,还封他为定西将军。

健锐营和火器营一共出动了两千兵。

又从黑龙江调了两千精锐的索伦兵到四川;

防御沙俄和哈萨克的西北蒙古骑兵也被调过来了。

健锐营、索伦兵、火器营还有蒙古的精锐全都去了四川!

乾隆把清王朝在四边儿压箱底儿的精锐都调到四川去了。另外,为了能彻底解决金川的问题,四川军械局的工匠、工部培训的炮手也被弄进川里了。弹药火器、粮食啥的都给足了。

四川、湖广还有江苏的物资都被调动起来了。在成都通往都江堰的官路上,负责运输物资的人和骡马排成了长队,没日没夜地往前方送物资。

为了金川战役专门准备的九节十成炮、冲天炮、劈山炮等重武器以及配到的元件全都运到前线。不够的就让工匠在一线铸造。在前线训练并指导炮兵,一定得保证每个炮手都能熟练操作这些新炮,准备好就直接上战场接受检验。

皇帝的态度十分清楚,这次必须把金川地区所有反抗的苗头统统扑灭,要彻底消灭干净。而且他还给阿桂下了道圣旨:“这回不接受大金川投降。”

皇帝的态度使得前线的将士心里清楚,皇帝能准备的都准备妥当了,这一回没啥借口打不赢啦。

1774 年 10 月,清军又把小金川的官赛美诺给攻占了,小金川土司完蛋了,然后清军就全力攻打大金川。

【兵陷大金川】

1775 年,要是有一架航拍无人机在金川地区上头,就能发现。

地面上烟雾弥漫,火炮响个不停,喊杀声、士兵中箭后的惨叫接连不断。残破的碉楼在那,石块到处都是,凉透了的士兵尸体要么在路边,要么在山涧里。

这一年在大金川,那 3000 多座碉楼和石卡,被清军不管不顾地猛轰火力,一个接一个地散了架,轰隆轰隆全倒了。

在战争的最后一年,管炮弹回收的官员,从附近战场一共捡回三万多枚实心铁弹。

得胜以后,军营盘点存货,发现还剩下 30 多万发炮弹呢。由此可见,乾隆为搞定金川,那真是不惜一切代价,都到了一个农业帝国的极限啦。

大金川官寨以前的道路和碉堡都已经被收拾干净啦。

清军瞄准的是大金川的官寨——勒乌围,这地方曾经让清军毫无办法,伤亡很多,却一点儿都前进不了。

勒乌围是大金川土司的重要官寨,前面被大金川河挡住,后面靠着高山,这地方地势特别险要。

500

比起之前的碉楼、暗堡,勒乌围的防御体系更严密、紧凑还牢固。在金川这地方,土司千年以来不停地加固修缮。勒乌围周边的碉寨就像众星捧月一样护着勒围,而且这些外围碉寨防御工事的密度比之前清军碰到的碉堡还大。

勒乌围的碉楼普遍比南边路上的碉楼高,最高的有二十四层,能有五十米呢,就算在今天的西南县城那也是标志性的高楼。由此可见,1000 多年来,西南地区的土司政权为巩固自身统治,真是花了大价钱。

大金川土司攒了两年多的物资,这一回他盼着清军能因为困难就退走,他自己呢,能像 20 年前的裟罗奔那样,在名义上喊大清一声爸爸,把这场仗给了结了。

不过清军心里清楚,就算再艰难也得接着打,必须把大金川给灭了。

虽说面对这种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的防御体系很难攻打。清军前期进攻时伤亡很多,可效果却不怎么样。

金川军老是一部分藏在碉卡里开枪,还有一部分分散在碉堡周边的缝隙里,等清军靠近就放暗枪。金川军开枪射箭的角度特别多,不光碉楼,岩石、墙根、树上、山涧的隐蔽地方都能射击。

清军的大炮通常就轰击碉楼周边的一小片地方,完成火力准备之后,清军得从一片开阔地带往前冲,冲锋的部队完全暴露在外,这就让金川军有了到处攻击的机会。

500

最后阿桂整出了个绝活儿,让清军分成两拨。

一队经过特训的健锐营的精兵,凭借精准的火炮打击还有火枪射击,跟金川军进行火力对抗,把对方打得没法抬头,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

另外安排一群干土工作业的壮劳力,在火力压制的时候,全都抱着木栏沙袋,抢占有利地形搭建起一个临时的高点。

就这么依次推进,把制高点搭建好后,火枪手再冲到制高点上,看见冒头的金川兵就点射,冒头就打。接着一遍遍重复刚才的进攻流程,清军就这么慢慢地挤压着金川兵的防御系统。到了后来,清军还占领了一部分碉楼,能够在碉楼里朝下面射击金川兵。

500

这种毫无招架之功的窒息感觉最终把金川兵和土司的士气给击垮了。得知道啊,不光有步兵往前推进,清军的火炮还整天整夜不停地轰炸,就跟玩“消消乐”似的。这种压力一般人可扛不住。

据统计,在战斗特别激烈的那一天,清军差不多集中了一千门各类火炮,轰出去了两万发炮弹。这弹药的消耗量,都快赶上如今俄乌战争中俄国军队一天消耗的三分之一了。这已经达到一个农业帝国的国力顶点啦。

1775 年 7 月,清军把勒乌围周边的寨子都清理干净了,接着就对勒乌围官寨发起全面进攻。阿桂带着清军没日没夜地攻打,足足打了半年。

最后,没办法了的大金川土司索诺木,带着剩下的人还有家眷出城投降了。

前后历经二十多年的两次大小金川征讨之战总算结束了。这场战争的军费居然多达 7800 多万两,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被清军战死以及被乾隆赐死的高级将领有上百人。

【枭首凌迟】

清朝平定大小金川之后,马上就处置了大、小金川的土司。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得在军营里被严刑审讯,还要凌迟处死示众。

大金川土司索诺木他们全家 12 口,被阿桂押到了北京,全都被凌迟处死了,索诺木的头骨还被弄成了法器。

金川土司的家属并非都被处死了,其他的旁系亲属大多被发配去做奴隶了。

永远被监禁的有十六人,发配到伊犁给厄鲁特当奴隶的有五十二人,给索伦兵丁当奴隶的有四十五人,给三姓当奴隶的有三十四人,赏赐给功臣之家当奴隶的有五十八人

因为众土民被土司管的时间久,受其影响也深,所以他们对土司的忠心可不能小看。为了防止土民再闹事,就得把他们分散开。于是,清廷就决定把两金川土司的属民分散安排到嘉绒的其他土司那里,还按照这些土司管的人口多少来分配。

清廷确定百姓没有二心之后,没有把他们困在安置的地方,而是让他们开展各种生产活动,还准许他们去都江堰、成都那些地方打工挣钱。就这样,给被安置的土民提供房子、土地、种子之类的,让土民能有活干,免得他们再惹出麻烦。

川西自此安稳下来,清王朝接着在西南的其他地方搞改土归流,一直到清王朝快灭亡的时候。赵尔丰还一直往西做这个事儿。这片封建王朝老是管不好的偏远地方,最后变成了中国平常的一个行政区域。西南从此变成了中国稳固的大后方。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