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周朝统治者,没有预料到不断分封土地会让周朝越来越弱小呢?
作者 探秘地理
周王朝建立初期,确立了分封制度,大规模地封赐诸侯王国,最终导致诸侯力量超越中央,周天子沦为傀儡。尽管武王早逝,仅开始了分封的步骤,实际上深化分封制的是周公旦。周王朝采用分封制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版图辽阔,中心政权难以管辖
周本为商朝时期的部落或方国,据说周是靠偷袭才灭商的。周成王后,部分地方国家并未完全服从,因此周天子需要建立自己的秩序,包括重新分封和重用亲信及宗室成员,确立君权。
二、扩张疆土,巩固王朝统治
任何最高统治者都希望扩张疆土,周天子亦然。他将姜尚和周公旦封于遥远的东方,意在守护和开发东部土地。西部的秦国等同样需要开发。这些封地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具体能否掌控,取决于各诸侯自身的能力。
三、稳定政局,奖赏有功之臣
建立新王朝时,分封制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涉及到周公旦等宗室成员,也包括姜尚这样的重要臣子,以及支持周朝的各个诸侯国。大封诸侯实际上是为了拉拢他们;如果周能够推翻商朝,那么周的臣子们也可能有反叛的念头。因此,通过封赏,让宗室和重臣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做王”,既是对他们的奖励,也是为了稳固他们的忠诚。显然,这些人也都很明白形势,能够在一块地上称王,自然更愿意臣服于周朝,因此,忠于周的诸侯逐渐增多。
对于周王室,尤其是武王和周公旦这样的开国元勋来说,他们是否曾考虑过分封会导致王室控制的土地逐渐减少呢?从现有史料来看,我们无从得知古人的想法,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他们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分封并不真正意味着减少王室的土地。实际上,诸侯的土地还是属于周天子的。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诸侯无论多强大,都是天子的臣子。因此,从理论上讲,天子即使将所有土地都分封出去,也不会减少其名义上的土地所有权。周天子的地位还被神化了,且通过《周礼》和宗法制度加以限制,所以在一定范围内不担心土地被分封。
第二,只要天子的威严还在,诸侯拥有再多的土地也无济于事。根据《周礼夏官司马》的记载,西周时期,天子拥有六军,而大的诸侯国只能有三军,次等的诸侯国有二军,小的诸侯国则只有一军。军队的规模是根据周代的规定而定的。天子在军事力量上远超任何一个诸侯,这种优势,再加上宗室的支持,使得诸侯难以威胁到天子的统治。
第三,分封的土地并不是诸侯掌控土地的主要部分。分封实际上相当于是发放了一个土地使用证,诸侯凭此可以开疆拓土。周天子位于较为偏远的西部,其影响力无法辐射太远,所以只是象征性地承认这片土地属于你,那片土地属于他。至于这些土地能否真正被控制,天子并不介入,而且对于向外扩张,天子通常是默认的,因为这也是在开疆拓土。通过诸侯的努力,周天子名义上的疆域被扩大,这是天子所乐见的。
任何王朝的建立者和开拓者都对新王朝抱有美好的期待,希望其能长存。客观来说,周王朝的早期决策者为了确保王朝的长久稳定,确实尽力了许多。但任何人都难以预见百年之后的变化,他们的努力尽管有限,但也没有预料到诸侯会有日益增长的野心,最终可能动摇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周朝的分封制度算是相当完善的,只是几个偶然事件和必然趋势导致了周天子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最终变成了象征性的存在。
偶然情况1:周朝出现了一些不称职的君王,如周厉王、周幽王等昏庸之主。这种情况在各个王朝都较为常见,先辈辛苦开创的事业,后代往往未能好好继承和发扬,结果导致家业败坏。如果周天子始终能保持英明神武,诸侯反叛的局面应当不会发生,因为天子拥有足够的威望和实力统御全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昏君出现,真正合适的君主其实并不多见。
偶然情况2:犬戎入侵镐京和王室内部的动荡。周幽王宠爱妲己,废黜了原王后和太子,最终导致王后的娘家申国与犬戎联合攻破镐京,西周因此覆灭。正常情况下,王都是很难被攻破的,毕竟被周围的诸侯所保护,但这种情况确实发生了,这确实带有偶然性。此外,周幽王的原太子,即周平王,竟协助申国和犬戎攻打自己的父亲,这种违反人伦的行为非常不恰当。之后还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加剧了诸侯对王室的控制,使得王室权力名存实亡,仅剩象征意义。
必然情况1: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对王室的忠诚逐渐减弱。最初的诸侯可能是当代天子的亲属,如兄弟或侄子等,关系较为亲近,但五代之后,这种血缘关系变得较为疏远,诸侯对王室的忠诚自然降低。那些曾是亲信大臣的后代也逐渐将分封的土地视为自家的产业,而不再视之为天子的赐予,这导致周天子失去了真正的支持力量。
必然情况2:改朝换代是随时间发展的必然结果。古代中国的千秋万代更多是一种愿景,并非实际可能。尽管周朝未能实现中央集权,但天子仍试图建立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确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实力强大的诸侯很容易挑战天子的权威,争取自己成为新的天子,这与周本身挑战商朝的情形相似,每个人都渴望获取最大的权利和最好的生活,因此,经历长时间后,周朝自然会面临挑战,改朝换代似乎在所难免。
总的来说,周朝通过分封制维持了大约270年的实权统治,以及500多年的虚名存在,算是相当成功的。后世的分封制大多失败了,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稳定的秩序,诸侯不过三代就开始图谋篡位,而且还有天子主动削藩的情况。很少有人能预见到几百年后的事,一个分封制度能影响后世千年,已经算是相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