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一个意志力强到像开挂一样的人物
【作者:奕与浮夸迅(知乎)授权转载】
这就是一代抗日名将,东北抗联司令杨靖宇生前吃的东西。据记载,日寇用刺刀剖开了杨靖宇的尸身: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目之所及,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如果你愿意看就往下多看看吧:
如果我告诉你河南有个地方叫驻马店,你可能会想到这是一个诈骗省的诈骗总部(可能我没说清楚,我这里解释一下,希望大家看完全文,我真的没有地域黑的意思,相反我很讨厌那些开地域炮的人),但是我希望以后提起驻马店你还可以记起杨靖宇。
1928年马尚德告别2岁的儿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前往东北从事新一轮的革命工作。至此,一代爱国名将再也没有回到过他的家乡,再没有见过他的妻儿。
进入东北之后,他化名张贯一,奉命潜入抚顺煤矿,与煤矿工人取得联系,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并领导工友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他曾连续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皮鞭、老虎凳、灌马尿、压杠子、上大挂……日本侵略者的严刑拷打让他多次昏死过去,但是依然坚守党的秘密,没有说出一个字。
东北冬天恶劣的自然条件再加之抗联战士缺乏武器和生活用品的补给。可是杨靖宇司令和东北抗联战士依然展现出了顽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由于叛徒程斌等人的出卖,破坏了杨司令设立的70多个密营(用来隐藏物资和武器的营地),由此杨靖宇部队进入弹尽粮绝的境地。面对日本人的封山围剿深山老林中找不到一粒粮食,就连草也是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挖不出,找不见。为了填饱肚子,战士们只好吃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就着一把一把的雪咽下去…
到了1940年初,杨靖宇所部的给养完全断绝,曾经身经百战的战士们不断被分割、被打散,最后只剩下区区60人。而日军包围圈已越来越窄。为了让更多人突围出去,杨靖宇经过几昼夜的考虑,决定分兵突围,但这样一来,留在他身边的战士越来越少了。
2月22日,这一天是正月十五,饥寒交迫的杨靖宇遇上了上山砍柴的村民赵延喜等人。此时,这位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他的全身长满冻疮,脚上的棉鞋已经烂成一团,在冰天雪地的连月奔逃,他的双脚已被冻到溃烂。赵延喜劝他,日本人说只要投降就不杀头的,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敌人正四面合围,听到这样的“劝解”,杨靖宇笑了笑,声音微弱但坚定地说: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2月23日,杨靖宇在河岸之边被日军包围。日军指挥官试图劝降:“杨司令之昔日同志均已归顺,司令如能弃械归顺,定会受到重用”,但杨靖宇慨然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
于是,上百名日本军警一同上前来围攻,而杨靖宇虽只孤身一人,却悍不畏死,与这群凶恶的侵略者血战了20分钟:右臂中弹了,手枪落地,他就用左手抽出驳壳枪继续迎战,子弹击中了他的腿部和胸膛,他就紧紧搂着树干,艰难地站起来,继续反击!直到敌人拿出机枪扫射,他的胸膛再次中弹,伟岸的身躯才轰然倒地……
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杨靖宇壮烈殉国,年仅35岁!
日寇为了确认拍下了照片
自2月15日杨靖宇陷入重重包围以后,大雪封山,他早已被切断食物来源,这些天究竟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日寇已毫无人性,居然用刺刀剖开了杨靖宇的尸身: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目之所及,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从他的胃中只能找到草根、树皮和棉絮现场,时任伪通化省警务厅长的岸谷隆一郎被深深震撼了,他向部下感叹: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杨靖宇的不屈意志和惨烈牺牲让岸谷隆一郎又敬又怕,此后多年他都经受着良心的拷问,日夜难寐。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岸谷隆一郎在毒死自己的妻子儿女后,剖腹自杀,他留下了一封遗书,里面这样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借此,我希望大家不要在地域之间散播矛盾的种子,永远都要尊重我们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