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收复台湾的风险因素(下,结语)

写这个系列的目的是,让我们的一些同志能清醒一下,用客观的唯物的观点看待问题。世界上没有风险为零的事情,台湾也不是一个摇摇欲坠的茅草屋,踢一脚就能倒。在美日欧的支持下,台湾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台湾有两千三百万人口,军事力量按不同标准,在十六万到三十万之间,军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0.6%-1.3%,即使按最低的标准算,军人/总人口的比例也是我们的四倍多,已经超过和平时期一个经济体能够支撑的军事力量的上限。而且美国今年来一直鼓动其他国家要么和我们脱钩断链,要么进行领土声索,大有联合各国围攻中国之势。而且随着美国政治势力分裂化,美国控制国内形势的能力越来越差,美国有极大的动机转嫁国内危机。对这一切,我们不能不防。

有人可能会说:“你只是编外业余的网友,你说的那些,咱们政府能不考虑到吗?”是的,政府会考虑到,但我们广大群众可能没有考虑到,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比如,假设美日台真的袭击了我们的城市,造成了断水断电断粮,我们怎么办?如果没有物质准备,我们很可能就失去长期坚持下去的韧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所准备,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推给政府去做,我们要为自己负责。做物质准备,其实也很简单。例如准备两个星期的饮用水,其实一个三口之家备上42瓶2升的纯净水就差不多够了。准备两个星期的干粮,按每人每顿一碗方便面或一块压缩饼干计算,准备42桶方便面或者42块压缩饼干就够了。还有急救的药品绷带,平时常用药的准备,都很简单,但我们好像没有多少人这么做。趁着还有很多时间,要不要慢慢准备起来呢?

也有人可能会说:“你说那些风险都不可能发生,美日欧不敢。”也许美日欧不敢,但是我们不能把风险的发生寄托在别人敢不敢的基础上。如果我们不准备,敌人就敢;如果我们准备好了,敌人就不敢。既然是风险,就要假定这个风险能够客观发生,而不是把我们的安全寄托在别人主观的仁慈或胆小上。

还有人可能会说:“那你咋不说美国敢对我们扔核武器呢?”是的,这也是一种风险,而且是最大的风险。收益要放在最后说,永远不要高估敌人的底线。收复台湾一战,影响深远。战局左右了战后的形势。如果我们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敌人就可能使用核武器。而我们的准备时间可能不够,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准备足够的核武器。我们可能要一起扛过这段风高浪急的时刻,但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为收复台湾贡献力量。如果我们不能上前线,或者不能在后方直接贡献力量,那我们每个人做好物质准备、心理准备、身体准备(锻炼好身体),就是对收复台湾一战最大的贡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