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三十年到今天,中国市场竞争残酷,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抱着短平快的发展思路
【本文来自《天天还在拼价格,本质上拼到最后,只是拼看谁制造的东西质量低劣而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大力写手
我觉得你这个评论是讨论的态度,所以我认真回复。我非常认可“做专精高端市场,需要技术积累,需要时间”这个观点,很多国产品牌现在就是达到了能用,还可以,但技术积累好不足,质量还有差距的阶段。
举个药品的例子,今年孩子感冒比较多,只要是吃国产的奥司他韦,半小时内必然要吐,一小时内能吐好几次,但吃进口的只偶尔会吐。后来医生都不建议用国产的奥司他韦了。这就是技术差距。你说国产奥司他韦能治病么,能治;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好么,不好。
我更想表达的是,大部分国内企业还停留在靠快销、以量取胜的阶段,做不出差异化,或者因技术不足、或者自身动力不强,那只能价格上去卷。这种卷带来的后果就是活下去的质量也很差,企业利润低、员工工资不高,企业也没有能力实现产品的升级。
评论区很多人说我慕洋,对国产产品就舍不得花钱了,用国产4000的制氧机去对比15000的产品,却从不想想,国产那边现在能不能提供15000的产品(制氧机原理很简单,同样是制氧,为啥大金就能做到噪音30分贝以内,其他都是40分贝以上,这就是差距)。至于我说另外一台8800多的国产制氧机,不到半年就坏了(期间为了维修跟客服各种较劲),他们就假装看不见了。但如果说是贵的外国品牌坏了,那肯定是要弹冠相庆的。其实大金制氧机也是苏州生产的,但降噪技术国内厂家就是不如它。
电风扇同样的道理,搜一下京东,价格超过3000的电风扇,除了巴慕达就是戴森,国产品牌一个都没有。
有位专家说,由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叠合,北上广等大城市水平相当于国际发达地区,一般的省会城市或等级城市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而大部分的县镇和农村则是欠发达水平。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却很难制定统一的市场标准,生活在这三个地区的消费者,他们对待商品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消费观差异极大,这是由经济水平差异决定的。譬如你,可能根本就不会在pdd上买东西,不屑一顾,但中国有不少消费者非常喜欢pdd。你想象一下,你瞧不上的一件商品,别的消费者非常满意(当然更可能是价格满意,然后是质量),这就导致市场无法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就算有高的质量标准,也很难严格执行)。如果要做细分市场,专注做高端,做子品牌,也可以,但这需要品牌运作能力和技术突破,能得到高端消费者认同才行,比如华为的子品牌,但这样的品牌还是太少,技术不足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就是时间还不够长,日本企业早期也是从山寨模仿开始的。
·
你提到日本,日本与中国的发展基础就不一样,他们的积累是较深的,有先发优势,发展方式也不一样,日本并不认同激烈竞争模式,从农业就看得出来。日本财阀背景下的企业巨头,有行业联盟,垄断控制性都很强,竞争性远远不如中国的,就譬如电视,你看中国市场上日本品牌电视只有索尼,没有其它,这就是行业联盟的默契,避免日企之间的激烈竞争。
·
从二三十年到今天,中国市场竞争残酷,破产的企业炮灰不要太多,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是抱着短平快的发展思路,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这样才能活。做技术需要积累,做品牌也需要积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部分的企业恐怕都没有这个耐心,就比如福田的鞋业来说,技术积累已经足够了,但他们还是不太愿意做自己的品牌,他们在营销的时候吹嘘自己做的比真的还真,质量更好,但就不花气力做自己的品牌,这就很诡异了,你要问为什么,他们肯定说,大部分的消费者希望物廉价美,他们更关注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第二就是中国企业未必没有进行品牌营销,但似乎效果不算好,同行竞争者相互竞争学习,拆物抄袭高仿很常见,中国人嘛,抄作业的能力是世界一流的,你绞尽脑汁搞一个设计,第二天就被人仿了,你很难说抄袭,因为是仿,不是一模一样,打官司也很难有结果,这个在家具行业更是重灾区。在这种市场法律环境下,你想创新,恐怕会被气死。
·
作为消费者,你或许有抱怨,有需求,但如果你是企业家,在中国市场,恐怕你的雄心也会被消磨。做生意的,有几个人没有吃过亏摔跟头的,吃亏了才会反省此路不通。如果你说的发展路子,我相信肯定有企业家走过,他们也不想内卷,但没办法逃离内卷。就是二十年前,中国刚刚加入WTO,大部人都笃信激烈的市场竞争,认为它有百利而无一害,但今天再看,似乎没那么简单。如果市场法律上不做调整,企业家是没什么办法的,这种内卷模式,小企业毫无成本优势,死的更快,只有更有利于垄断巨头的出现。
-
医疗行业就不提了,技术差距不小,而且用药体系内有各种猫腻,李玲说了,个人看病频率太高,无效用药的比例还不小,就是吃不死人又治不好病的药很多,这里面有很深的利益纠葛,只有艰难的改革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