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天后

作者 | 三三

来源 | 最人物

500

两个月前,登上歌手舞台的香缇莫和娅娅,一嗓子扯下了华语乐坛遮掩已久的遮羞布。

国内歌手苦苦挽尊,可无意刷到第一期演唱片段的网友,几乎不约而同地承认,提名过格莱美的香缇莫,她真的在另一个维度啊。

当香缇莫成为香姨,在华语乐坛翻云覆雨时,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曾走进春晚的另一位格莱美歌手,席琳·迪翁。

许多人对她的印象停留在《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却不知道,无论格莱美还是奥斯卡,她都是获奖常客。她与玛丽亚·凯莉和惠特尼·休斯顿齐名,是全世界专辑最畅销的歌手之一。

2020年后,她消失了。拉斯维加斯新落成剧院万众瞩目的音乐会,席琳临期爽约;演出计划全部取消,全球巡演推迟。

再出现时,那个沉重的秘密公之于众。她被确诊为僵人综合症,百万分之一的患病率。她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肌肉、声音。

可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想过假装拿起话筒,学会乐坛最流行的假唱。

500

席琳·迪翁的第一个舞台,在5岁时开启。

她穿着白色衬裙,站在厨房的餐桌上唱歌。天花板上有盏灯,她举起手臂,以为自己触摸到了光和群星。

500

餐桌下是她的15个观众,父母亲和13个哥哥姐姐。

她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郊外的小镇,这座北美大陆最艺术的城市,只有冬天和夏天。漫长的冬天,音乐是解药。长达半年的严冬过去后,人们又以此为借口继续奏乐,继续狂欢。

席琳的父母因音乐相识、相爱。在席琳出生前,他们已经育有13个孩子,席琳是意外诞生的第十四个,也是最小的一个。家人叫她小意外。

贫困的家庭,孩子太多,空间逼仄,婴儿时期的席琳·迪翁曾被母亲安置在橱柜抽屉里睡觉。

最窘迫时,家里的冰箱什么都没有。晚饭时,母亲只能把番茄酱等所有调料摆在餐桌上。

即便如此,父母依然想尽办法给孩子们找来很多乐器,让他们自由玩耍。

500

一家人维持生计的方式也是音乐。

父母艰难维持着一家钢琴酒吧。兄弟姐妹14人全部在此演出。摇滚、抒情、民谣、爵士,每个人都有着各自演奏的风格。

席琳在五岁时登台,很快收获了大量顾客的喜爱。最小的妹妹想当歌星,是家人都知道的秘密。

12岁那年,妈妈和哥哥帮她录制了人生第一首法语歌《It Was Only a Dream》(不只是梦)。哥哥Jacques将录音带寄给了加拿大著名的音乐制作人雷尼·安杰利。

录音带被雷尼随手放置。因为等不到回信,几周后,席琳的另一个哥哥Michael想方设法见到了他,当面又一次请求他听听妹妹的录音带。

雷尼打开了那盘录像带。几分钟后,他火速发出试音邀请。

12岁的席琳在妈妈的陪伴下,第一次离开小镇,来到大城市。公交、地铁、电梯、办公室里穿着大大的西装打着大大的领结的雷内,对她来说,都是野外冒险的一部分。

38岁的雷内不相信眼前的小姑娘能唱出录音带里的歌:“那真的是你唱的吗?你能再给我唱一段吗?我只是想确认一下。”

不知所措的女孩,紧张得发不出声音。雷内俯身递给她一支钢笔,告诉她可以代替麦克风。

500

席琳开始清唱,没有伴奏。再抬头时,雷内流着眼泪,几乎浑身发抖。

歌声停下,他向席琳的母亲保证:“如果你们信任我,我会在五年之内,让你的女儿在魁北克省和法国成名。”

资金有限,雷内不得不租借录音间的晚间时段。他们每天夜里10点开始工作,早上六点前离开。

为帮席琳出版第一张法语唱片,雷尼把房子给银行抵贷融资。

500

席琳暂停学业,随经纪人雷内辗转日本、瑞士、爱尔兰等国。正如席琳第一首歌唱得那样,一切不只是梦。

13岁,与芭芭拉合作过的法国著名作曲家Eddy Marnay主动向席琳发出了约歌邀请。

14岁,日本东京的Yamaha世界歌唱大赛,超1.15亿人次观众观看了席琳的演出,席琳夺冠。

16岁,席琳·迪翁在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和六万位现场观众面前表演。

18岁,发行九张法语专辑后,她几乎拿遍了加拿大所有的音乐奖项。

5年时间,雷内当年的诺言一一实现。

席琳又想起了那张海报。当她躺在卧室的床上,正对着的是一面斜着的墙面。迈克尔·杰克逊的海报一直被她贴在那,触手可及。

500

她想成为世界巨星,想象着有一天和迈克尔·杰克逊同台唱歌。可她还不会说英语,又怎么唱一首英文歌?

18岁的女孩第一次主动消失在镜头前。

她剪掉长发,穿上性感的连衣裙,进入牙科医院和英语速成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