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他们卖不出西瓜 我们买不起西瓜#里的这个视频,大家怎么看?

具体如下:

500

500

500

500

500

视频两分钟出头,不长,简单叙述一下:

博主在超市买西瓜,3块9一斤,她挑了一个,称完后是69块9毛2(这还已经是会员价了),她感慨自己买不起。然后她去到田间地头,询问瓜农得知他们那的批发价是3毛钱一斤,一个也就两三块钱,贵的话也不会超过5块钱。

瓜农说,他们很可怜,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

博主还注意到,瓜农的年纪基本都是50岁往上。

视频最后的落点依然是那句老话:谷贱伤农,但谷贵又伤民。

对此,著名的三农主持人@郭嘉宁 发了一条微博:

把水果超市里精品麒麟瓜的单价和农田里普通瓜来对比,确实反差更大,更容易出情绪。

你说西瓜从农村地头到城市餐桌,中间有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肯定有,而且还不止一道中间商。

但另一方面,近几十年,西瓜育种的进步以及全国不同产地西瓜错峰上市、完善物流的格局,也颠覆了我们的吃瓜体验,这里头,“可恶”的中间商们肯定做了贡献:80、90后小时候买瓜,季节性很强,小区门口瓜农的拖拉机上挑瓜,确实便宜。长辈甚至会挑十几个,瓜农麻袋背上楼。

挑瓜时候要讲究个“拍一拍”是对西瓜的礼貌,买卖双方还会客气一番:

保甜!不甜不要钱!不信开个口给你看看!

不用看!

你不就在楼下吗!我信你!你给我挑!

开一个口吧还是!

三角形切口打开,孩子作为代表尝尝,甜到心里去。

但切完了三角、拍完了的其它瓜依然质量随机,盲盒开了依然有惊喜有惊吓,运气不好的时候一麻袋里半袋都不如人意的。

如今,冠以“麒麟”俩字的西瓜,其实各地品种不一,但有这俩字,价格就上去了,而买瓜人似乎也不要再致以“开口”、“拍一拍”的礼仪,盲盒开开,总是大差不差,甜度口感都基本达到预期。

说回价格差:

既然如今精品西瓜和传统西瓜的种植都广泛存在。

那么靠近西瓜产区的城市,完全应该重现当年西瓜季,瓜农能比较自由出入城市摆摊的逻辑,城市管理者和城管部门应该给个方便或者政策扶持保障。

(部分城市已经有很好的尝试)

每个地域的西瓜高峰时间各有不同,能够让消费者们自由地,在商超高价精品瓜与附近瓜农的平价瓜之间选择。

保留中间商模式,也同步给予无中间商模式。

对买卖双方都不是坏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