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队的“板凳深度”,总是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救场

荷兰此前的比赛,被广泛认为是“精彩内容”,而出现在他们反面的则是英格兰的乏味。然而,在今天的直接对话中,两队在硬实力上的差距却暴露无遗。

但与此同时,双方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此前的一贯印象,荷兰的“精彩”源于主教练科曼对有限资源的合理调配,今天体现在了他在下半场的调整之中,只是差了几分钟就可以看到希望的曙光,而英格兰的乏味则源于主教练索斯盖特对强力资源的保守使用,今天变成了下半场过久时间的休整,只是差了几分钟就可能面对形势的转向。然而,最后时刻的英格兰进球,让科曼的调整从一种另类的“”勇气”----赌注加时赛---变成了胆大过度,也让索斯盖特的求稳不至于从保守变成自杀葬送。

这场比赛的英格兰沿用了上一场的三后卫+梅努的战术,特里皮尔依旧拿到首发。荷兰的胜负关键其实落在了莱茵德斯和斯豪滕的身上。如果作为二线拿球点与转换位置的二人,进攻还是只能直塞撞脚感,而无自己往前施压的部分,而在防守端还顶不住梅努的话,英格兰的防守端就非常容易,让拖后专防的赖斯回沉组成四后卫即可。边翼卫萨卡都不用死命回防。原因是,荷兰接直塞冲锋的打法没有真正的强一线,打不动正面的核心区,因此英格兰甚至可以相对放开肋部。而在英格兰的进攻里,它也等于多出了个梅努作为中前场强拿球点,此前面对的对抗问题消失,不再需要沃克激进地上去拿球与压榨往返来补充相应的元素。

500

可以说,荷兰双中场踢得好,英格兰就会被迫继续压榨燃烧来支撑三后卫+萨卡沃克强有球组合的体系运转,反之则让英格兰的压力完全释放。

反观英格兰,他们其实并不需要非常着急。因为荷兰缺乏阵地战能力,他们只要维持好两线之间的距离与人数,不要给荷兰那几个名为锋线实则二线水平的攻击手以太大的冲刺空间,防守就是很容易的,而荷兰的进攻又高度依靠邓弗里斯的后上拿球组织,且后防线的其他人普遍以慢、老、硬、退的防守人组成,唯一真核阿克只有在体能满格的情况下才能勉强覆盖补漏,而萨卡在上半场正对上阿克,不如留下力气,等邓弗里斯的往返与阿克的扫荡下降,锋线也都冲不动之后,身后自然暴露空间,萨卡再行启动,结合其他人无球的扑门与钻身侧,将荷兰过多的单防弱或“保守倾向”点的问题打出来。凯恩如果还是此前的状态和用法,那么贝林厄姆和福登就必须消化一些有球回合,以他们的纯有球技术而言,是打不通范戴克和德芙来的,传接水平交给阿克一个人扫荡即可,更何况还有邓弗里斯满格情况下的往返。

而在比赛中,英格兰显然操之过急了,沃克在第一回合就开始下底,而赖斯在大场面的拿球则暴雷,让英格兰被迫大幅度切换防守阵型,而荷兰的攻击手还都是满血,由此丢了第一个球。英格兰要抢攻、给邓弗里斯助攻心理压力的话,首发特里皮尔或许还不如戈登,另一边强侧压上,而特里皮尔在常规拖后位置上的进攻已经下滑,而防守则更是--即使以中场水平而言--始终不太好,反而是戈登的往返和进攻都会直观很多。特里皮尔有限的组织水平肯定不如戈登插身后来得有威胁,反而能把邓弗里斯的助攻压回去。而在防守端,无论是戈登还是特里皮尔,只要沃克不激进,赖斯沉,和前场局部的回撤保持好两线间距,别在两线中路留空挡,荷兰那几个二线水平的攻击手突不动的。甚至可以说,两边翼卫有余地稍微放点边路空间,因为三中卫+赖斯收缩够用了,荷兰没强背身点和一线突破,打不穿核心区。

而在现实的比赛里,此时的特里皮尔也做出了---可能是他目前在场上唯一有价值的贡献---下压的手势,示意全队稳下来,不要过于急躁。特里皮尔的示意肯定起到了作用,因为在第一阶段,我们看到了相对稳健的赖斯与后防线,沃克不再盲目下底,而是站到中卫与后腰的区间,而赖斯则更为回沉,避免了再度失控。

而另一方面,荷兰的双后腰也确实没能做到上述的攻防任务,让英格兰的上半场打得风生水起,快速地来到了英格兰压着打的阶段。荷兰双后腰有点顶不住防守,将中场放空,频繁地退守到更深部。理论上讲,这也算个办法,因为英格兰缺乏强攻坚,萨卡会对上阿克,但这就给梅努和沃克送出了无压力的大师球环境。同时,今天的索斯盖特也终于在上半场激活了相对的大凯恩战术。此时,荷兰采取两线退防压缩空间的问题在于,其单防的雷点太多,而两个后腰在二线防守都不行,更何况是对在同体型之下有相对拿球技术的贝林厄姆,只要贝林厄姆点到他们二人,回到更外围接球,那么就不存在以往打前锋位置的有球缺陷,反而还能在对位中打出优势,吸引协防,并由此拉开英格兰的两线与有无球的呼应。

这让贝林厄姆作为过渡的有球回合变得更有威胁,也让英格兰的更实质性威胁回合更强。原来梅努不行,需要沃克上,是因为他吃不了中场对抗,现在无压力调度,只要英格兰放手让凯恩去更多地接球,那么萨卡就能无球钻进去再接,俩个有球点连接,贝林厄姆弱侧扑门,福登钻身后与地搅和,阿克根本不够用,无球钻和弱侧扑门即可,福登和小和意识。贝林厄姆的大+速度结合的模型,都发挥出来,剩下的就是荷兰的各种身体硬+大动作失误。

如果想要优先防守,在后腰退守的策略下,荷兰就必须让锋线去防出球,但他们自己似乎在留体能反击,这也是有必要的。在上半场,英格兰打出了太多的二线大师球转移,直接干到弱侧肋部,后卫人多却跟不上、转不过头。甚至到了肋部,莱因德斯在对位中都会看着梅努退,直到对方传出一脚转移。而在进攻端,荷兰的双后腰也没能打出更靠前的推进与组织,同时规避对抗接球,不足以构成二线阵势,让身前的三锋线被迫更多地回撤接球,然后自己带上去,冲刺距离过长。此时,梅努的防守问题也没了,荷兰进攻过于简单,发起过于靠后,打到核心区后的体能显然已经不足。英格兰即使面对快反,德佩的背身聊胜于无,发挥支点更多靠意识,就像开场的助攻,是在二线打出了传球。因此,英格兰只要收个四后卫,让贝林厄姆像在皇马那样骚扰一下高位,赖斯本身就不上,和斯通斯一起落中卫,另一侧的特里皮尔本身也不太靠前,对侧的边翼卫撤回中场即可。

在上半场的热图中,莱茵德斯点亮了自己的禁区,半场只有1次球权对抗,且几乎没有太过半场,进攻贡献贫乏,防守端则更接近于“凑个人头”。斯豪滕的攻防位置都相对靠前,也吃了更多对抗与拼抢,但效果同样不佳,甚至在后场球路建立的环节中被福登反抢得手。锋线能抢后腰,显然是异常之事,也让荷兰的前后场攻防对位都失去了常规的逻辑运转,后腰防不住锋线的“小”,后卫也同样过“大”,让对方中场的“大”在集体退守防“小”的情况下全无压力,甚至没有遭遇后腰形式化的弱反抗。而后腰和后卫都扛不住锋线“小”的反抢,后场球路建立就成问题,对方可以大胆高位逼抢,足以延缓时间争取弱侧回落,必须让锋线的“小”更早、更靠后的接球,自己带上去,而“小”又缺乏绝对的速度天赋与身体柔度,难以支撑长距离冲刺与对抗之下的技术动作精度,难以真正打出威胁,同时还需要在蓄力长距离反击(释放防守压力,将对手三线压回一点)与卖命防守防止丢球之间难以权衡。

哈维西蒙斯不管特里皮尔的推进转移,是要蓄力,但这就让特里皮尔的进攻属性彻底打开,英格兰在两线之间堆足了人头,强弱侧、内外线、边中,一线到后排,完全调度开来,荷兰的进攻也会面临逼抢,根本打不出来。加克波必须在相对核心区拿球才有威胁,在空挡里尽量靠前地接球直接冲到门,今天却必须回撤拿球,于是甚至能让梅努高位抢掉,梅努从弱点打成了逼抢点。随着比赛的进行,德佩早早下场,正是勉强扛住背身几回合的结果。这样的话,理论的一线都不复存在,加上后场出球的困难,斯通斯和赖斯直接压上骑脸。英格兰完全拉开了反复倒脚。在凯恩更多接球的情况下,贝林厄姆去拉边大打小,发挥摇摆对位的错位天赋,拉边锋回来协防,随后给回二线中路的斯通斯、赖斯、梅努,没人防的话就让他们就无压力调度,然后贝林厄姆和福登各种钻,凯恩也是拉边和突前来回切。

此时,沃克压榨往返来平衡攻防的透支问题完全消失,几下就能调出身后空挡或者有球防守的雷,阿克毕竟只有一个。斯通斯本来都是守弱的那种白出球中卫,让他怼上来,你又惩罚不了他身后空挡,因为自己吃对抗和进攻效率问题。这个阶段的沃克,甚至比曼城踢的还自在。

这带来了英格兰的上半场的绝对强势,荷兰没强突前,没强转换点,俩进攻阶段都打不开,只能靠大圈对轰级别的纯互捅,或者打大白熊的速度天赋碾压,正是他们此前两轮的比赛状态。而到了今天,荷兰只能用定位球来做出威胁。

但是,如果英格兰迟迟不进球,凯恩在这种用法之下势必难以维持全场。而对于荷兰来说,他们的定位球确实有威胁,如果牺牲一点锋线和邓弗里斯的防守,锋线蓄力后强打几个转换,尽量推到对方禁区,目的只是逼出角球和任意球,那么下半场就有机会。至于运动战,西蒙斯会被面断的正面拿球,斯豪滕的无人防守下回传,开场的马伦则在找到转换突击禁区的空间后被沃克补防对抗一下后轻松断掉。哪怕只有一点点防守,荷兰攻击手的接、传、转身、带,一切动作就都没有质量了,或者慢下来,或者丢,很难让人保持信心。

这也正是科曼的调整。维格霍斯特半场上,拿下马伦,威尔曼替掉加克波的防守任务,加克波和韦格霍斯特不防,剩下的人死命带出来,威尔曼的中场属性看看优化一下转换阶段的球路,赌命进攻。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后续还拼不动,科曼就会让能踢一点中路的贝尔温换掉莱因德斯或斯豪滕。

这其实已经是很“大胆”的思路,因为韦格霍斯特的换上显然太早,不利于他留体力到完场,而英格兰的首发球员也并没有衰减到真正的透支期。科曼并没有换上配套的球员,说明他的想法并非绝对的激进强攻,而是威尔曼换下马伦的“中场换锋线”体现的“以攻代守”,让大中锋早早给予一定的进攻威胁,至少也可以让英格兰不骑脸 ,而威尔曼则兼顾前后串联与攻防平衡。

科曼也面临掣肘,德佩浪费了一个名额,而后卫和后腰后面都得适度换下去续航,否则难以支撑持续轮转防守的被压。因此,他必须将有限的剩下3个换人拿捏到更晚,无论是贝尔温和弗林蓬这样的突击手,还是范德文这样的防守核+后插上带刀支点,还是配套的德里赫特平替阿克“托防守”。这就是他的“勇气”,并不是强攻迅速带走比赛的勇气,而是大中锋压迫代守+低防守参与来保存体力,其他后手压到最后面,力拼加时赛的“勇气”,把关键的资源留到最能打出优势的阶段再一起发出。

同时,这也源于科曼看到了索斯盖特的保守。作为英格兰来说,他们的下半场也做出了调整。 卢克肖换下特里皮尔,发挥下底属性到前面,贝林厄姆换回来,休息一段后由贝林厄姆更多地拿球,让凯恩休息。

这本是合理的,但让凯恩过度休息,全队同步的偃旗息鼓时间过长,就是索斯盖特的保守了。一旦进入需要贝林厄姆多发挥一点有球的时段,整队的进攻就不行了,回到了此前比赛的状态。英格兰其实应该继续发力,在常规时间吃下比赛,后面你要换人,荷兰后场也会换,常用的后手艾泽和帕尔默同样不解决中锋问题,而凯恩即使休息,显然也很难踢完120分钟。

这意味着,英格兰可能提前“失去”凯恩,因为他被省着用了,随后则是节省也无法改变的耗光与下场,只是白白地“人为”浪费了他在场上的剩余时间。事实上,他也确实提前下场了。届时,英格兰就得尝试不常用的戈登、沃特金斯、托尼,用他们中的一个去单人扑门。反过来的荷兰一边,留力后手与关键攻击手的不防,让韦格霍斯特实际上消耗不大,到时候中锋的有无将会逆转。

而在最终的换人调整中,索斯盖特也展现了之于此前的变化,他还是得下凯恩,但上沃特金斯而不是艾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沃特金斯可以钻进去抢点,而同时上场的帕尔默则提供有球核,至于他需要的空间,则由荷兰自己退出来了。此时,如果打入加时赛,那么索斯盖特可能会进一步调整,下梅努换加拉格尔,梅努与满血帕尔默的进攻重合,然后是戈登或鲍文,已经下福登的情况下,帕尔默打边锋的防守力度肯定不如福登,而其他人的体力不够了,需要戈登鲍文这种来兼顾一下,而且进攻也是自己突。

问题在于,如果真论后手,那么科曼的加时赛优势会更大,可以续航上范德文+德里赫特+贝尔温,消除索斯盖特在换人选择上的“弥补保守”,让英格兰后面打不动他,上两个绝对防守大核。德里赫特会与必须弥补前场拿球的邓弗里斯冲突,但在邓弗里斯体力打空的情况下,则可以上场,而范德文则去打格瓦迪奥尔的前插支点定位,像热刺那样从中卫打到中锋,大体型+韦格霍斯特+可能换上的贝尔温。

科曼的冒险终究还是被打穿了。被准绝杀后,他已经没有时间,只能用布洛比和齐尔克泽去“堆前锋”。此前的他拿捏着换人的名额,已经被萨卡的越位进球惩罚。阿克一人难以兼顾,而范戴克也动不起来去拉边,锋线留力反击不追,后腰退守核心区,幸亏越位了一点。而在最终的回合中,同样的问题,更加体力耗光之下的更慢轮转与更保守对位动作,让沃特金斯冲击成功。荷兰的大个在对位人的接球前直接“放”,在接球后则永退防,封死传中线路,然后射门看门将发挥。在这届队伍中,有太多这种身体素质和防守习惯的人了。

500

最后时刻的英格兰进球,让科曼的调整从勇气变成了“你换人啊”的胆大过度,也让索斯盖特的求稳不至于从保守变成自杀葬送。如果再坚持几分钟,到了加时赛,科曼是否会如预料地换人呢?而索斯盖特还会“运气爆棚”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