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出租车集体求情,到油罐车司机的“苦衷”

作者:雷斯林公众号:雷叔写故事 / raistlin

500

最近有几条新闻很适合放在一起看:

a,广州网约车司机收入创新 

从2023年9月至今年5月,广州网约车市场报备车辆数量从9.74万辆增长到了12.12万辆,增幅达24.4%。

注册驾驶员人数也从12.91万人增长到了13.85万人。

500

司机和车辆在增多,但大家打车的需求却没变多,僧多粥少的状态下,生意更难做了。

根据最新数据,现在日均营收只有311元了。

500

也就是说,一位网约车司机即使全月无休地跑单,一个月总营收也就9300元。要知道这只是“营收”,也就是所谓的“流水”。

再扣掉油费、保养费、保险费、不小心违章的费用、税费,到手收入远低于这个数字。

评论区的人告诉我,如果要过万,必须起早贪黑,早7晚11然后全年无休地工作。

500

强度很大。

好多城市的司机都面临类似的困境。

为了省油钱,他们甚至大夏天不给乘客开空调,或者开了空调只吹自己。

   

500

在开源节流的道路上绞尽脑汁。

 b,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试点运营,订单爆发式增长。

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广州、北京等地开展常态商业运营。和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相比,“萝卜快跑”车费更便宜,服务更优质。

比如在武汉,无人驾驶网约车跑10公里,只要4-16元,最低每公里只要4毛钱。而坐普通网约车则要18-30元。

500

就这样的情况下,这无人出租车也快要盈利了:

500

要知道网约车司机需要休息,需要工资。而无人驾驶网约车可是7*24小时待命的,甚至连汽油都不用喝,几乎是零成本。

乃至于最近有个新闻标题是:

“无人驾驶发展得慢一点,放我们一条生路吧”。

500

500

500

c, 京即将允许自动驾驶车辆跑网约车。

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以下场景:

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除危险货物运输外的道路货物运输;

摆渡接驳、环卫清扫、治安巡逻等城市运行保障;

国家和本市支持开展的其他应用场景。

这意味着,我们很快就能在北京街头打到无人驾驶的出租车,看到无人驾驶的环卫车日夜不停地为城市做美容。

而那些开口就能侃大山的“京城的哥”,还有那些年迈的环卫工人,可能被人工智能逐渐取代。   

500

看到这三条新闻,乐观的人激动地畅想着“工业4.0”与“智慧城市”铺开的画面。

悲观的人想到的却是其他一些东西。

500

500

最近,油罐车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说有司机拉完煤制油,没清洗直接就拉食用油,还给送到了食品加工厂,让人出离愤怒。

500

有媒体就这事采访了大货车司机。

司机说,其实2015年整治过几轮后,其实前几年这样的事情已经少了很多。毕竟司机自己也吃油,也不想自己和自己家人吃到被污染的油。更重要的是怕被罚款。

但今年运价不景气,只把货物单趟运过去,回来不拉点什么,注定要亏本。

   

“以前吨公里价格在17、18元左右的时候,食用油运输返程都是可以放空的。

但是现在经济下行,工厂没订单,工厂也压低了运费预算。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运价也一直在下跌,现在吨公里运费只有10块多。”

面对缩水严重的运价,好多司机明知这事有法律风险,还是选择铤而走险。

食用油、泔水、煤油……有什么就拉什么。

这种形势下,更别指望他们清洗罐车了。

“10吨的罐车蒸罐一次大概花费500元,15吨的油罐车大约需要700元-800元左右,如果是30吨的油罐车,一次蒸罐费用1000多元。”

洗一次车,等于白干了一天活。

其实这是一个天然的筛选。有道德底线的司机,不会做这样的事情,那他们就赚得少,最后只能不干了。于是留下的,只能是乱来的司机。

这一方面,要靠严格监管,狠罚重罚来解决。

但另一方面,如果司机收入问题解决不了,只靠罚款的话,用司机的话来说:

“那就没人干活了,做一单亏一单,车队公司也不会同意的。”

但说实话,长途大货车是最适用无人驾驶的场景。

相比城市内的复杂路况,国道和高速对AI来说简单多了。

货车司机不能疲劳驾驶,但是无人驾驶大货车真的可以24小时不停行驶,不停降本增效。   

在美国,无人驾驶的卡车即将上路。

外媒说:“它们会像子弹一样击中卡车行业,扼杀占据货运成本40%的人力岗位。”

500

估计我们这里也快了。

过去,一个大货车司机的收入,足以养活一家三口。

但当长途货运的利润无法养活一个司机的时候,最可能被优化的就是司机本身。

毕竟无人驾驶的大货车可以7*24小时不停工作,更好监管,不会违规,成本还要低很多很多。

500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技术就在不断取代人类的劳动。

火车抢了马车夫的饭碗,蒸汽机替代了纺织工人。

技术革命在解构旧世界、营造新生活的同时,总会给人类带来发展的阵痛。

面对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失业潮,历史课本告诉我们:

“世界大势无法阻挡,失业者只能适应新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工作。”

但当这种“阵痛”发生在我们身边时,还是让人忧心忡忡。

都知道这些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但这“阵痛”也真的太痛了。

专家预计,可能在5年之内,自动驾驶汽车就会逐步投入商业化运营。

注定有一部分司机需要转岗,他们可能会去开校车、通勤车。

或者到一些小城市,乃至农村去找司机的工作。

没人能抵挡智能革命的浪潮,身在夕阳产业的人只能抓紧时间另谋出路。

可是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限的。

截止2023年底,我国有670万网约车司机,近2000万大货车司机。

如何解决技术发展带来的失业危机,安顿好这千万人的生计,是个大难题。

本来房地产下行,已经有不少建筑行业的人失业了。

可不止网约车,其实AI正在替代一大批岗位。

现在都在说生产力过剩,都在说工作难找。如果再有一大批岗位被AI替代。大家能去做啥呢?

都说新技术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确实如此吗?

我们也给不出答案。   

04

经常听人说。

“再不行,我只能去开网约车了”但如果他们真的去开了网约车,会发现其实根本轮不到他们开网约车。

因为时代变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