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疯越火?年轻人最近流行去“不正经”的咖啡店打卡

最近,一批咖啡馆集体“发疯”:

给顾客“开处方治病”;产品命名“离职美式”;线上菜单不上产品图,而是用打工人漫画;甚至在门店将E人和I人“区分对待”。

没想到,这些“不正经”操作精准击中年轻人的爽点,被疯狂种草打卡,有的店未开先火。

饮品店又有新的流量密码?怎么玩?

500

500

开处方、治疗恋爱脑

一批咖啡馆集体“发疯”

最近,“发疯”似乎成了咖啡馆的新型流量密码:

比如有咖啡馆给顾客“开处方治病”,满足顾客追求“暴富”、摆脱“恋爱脑”的需求。令人意外的是,这种“不正经”玩法引发大批年轻人打卡。

有网友在小红书上晒照片,称“咖啡配药,越来越爆”,短时间内积累1000赞,网友隔空问“什么时候开到自己城市”。

500

图源小红书博主@dong.超  已获授权

还有主理人在抖音上发布“文艺摇滚”的新店装修,不到一周获得2万+点赞,还未开业就赢得大波曝光。

事实上,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冒出各种“发疯咖啡馆”:

顺德的回炉制物,在门店内贴满了“发疯言论”,比如“尽情抽烟,用生命换西天”得到一大群“精神状态超前”的打工人青睐。

通州的wave coffee,将发疯文学延续到菜单:离职气泡美式、恍惚美式、世兰拿铁……被网友称为“打工人的上班嘴替咖啡”,几乎每家门店都成了当地的打卡热门地。

500

翻看其门店的评论,画风如下:

“咖啡馆终于还是颠成了我喜欢的样子”

“是我的真实状态没错了”

“为什么不开到我的城市,真的很需要”

近两年,经营者对年轻人的情绪价值关注度越来越高,有一些店主已将“发疯”营销用到炉火纯青,吃到了不少流量红利。

具体怎么玩?

500

巧用产品名、反差文案

直击年轻人的情绪要害

采访了多家擅长“发疯”的咖啡门店,我总结了能和年轻人一起“发疯”的几个重点:

1、产品起名融梗,直击打工人情绪需求、激发共鸣

让经典产品脱胎换骨,做出新鲜感,只需创造一个全新的“卖点”,比如换个产品名。

SUNSETCAFE 的手写菜单上,有一栏限定推荐被网友争相种草打卡,是四种口味的“胶囊咖啡”:升职加薪、一夜暴富、禁止EMO、专治恋爱脑……

直白、直击打工人的心理状态/需求,一眼吸睛。

500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调侃:“药量不够、加大药量”“急需暴富处方”“快给我的恋爱脑闺蜜来一杯”。

这招有效激发了网友的互动和尝鲜意愿,让其对品牌也产生了好感。

除了名字,出品方式也拉满仪式感:

手写产品介绍,一比一复刻了诊所的处方单,姓名、日期、病因、诊断结果、疗程一清二楚。

500

咖啡的造型也有讲究,美式咖啡上漂浮着蓝白色胶囊,网友评论“真的有种看病的既视感”。

wave coffee则是将发疯文学运用到了极致,美团菜单上每款咖啡并没有实物,而是配上表现打工人日常上班状态的手绘。

比如“离职拿铁”,呈现的是一个开心喝咖啡的小人,被网友称为“世另我,太贴切了”。

500

通过融梗创新,表达年轻人价值主张,切中顾客的某种情绪,更容易为门店引流,提升用户的参与度以及门店的热度。

2、打造“发疯”的沉浸式体验,I人和E人“区别对待”

不关我事咖啡酒馆,主打的日咖夜酒,主理人蘑菇是个文艺青年,店面的墙体上大面积写着祺白石的诗歌,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去触动消费者,来感受一下:

“如果星星失眠了,会去数人类吗?”

“垃圾桶是我最好的老师,那天我不小心掉进垃圾桶,它大叫我才不是一个垃圾。”

而且,门店装修既透着文艺范儿,也释放狂野不羁,网友评“随手拍都是朋友圈的C位”。

500

门店还没试营业,网上的门店视频就收获了2万点赞。6月30日试营业后,蘑菇告诉我,很多年轻人过来打卡。

而且,顾客的体验反馈也不错,比如这些细节:

I人和E人“区别对待”,店内特意分为I人和E人专区,将楼梯的空间涂鸦、写字,还提供原创诗集自语阅读,为I人打造独处空间;还提供乐器、麦克风,让E人有大展风采的机会。

等餐的期间,提供丙烯笔让大家可以随意画酒瓶,将自己的作品留下展示。

门店的酒类产品,玩法也很有趣。

比如最受欢迎的鸡尾酒,出品前会让消费者填写答题卡,写上自己的“任性”需求,调酒师会按照要求调酒,结束后顾客还可以为作品起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体验甲方的快乐。

500

“试营业期间产品还不丰富,能做到日收2000元”,蘑菇说,对现在的生意还比较满意。

3、设计好玩文案:不正经互动,打造差异化的情绪价值

顺德的回炉制物咖啡馆,在店内设置各种“发疯”的文案。

比如因为总有顾客问卫生间,老板就在墙壁上贴“真的没卫生间,再问跳楼”的手写纸;门口设置的抽烟区,墙上写着“尽情抽烟,用生命换西天”。

反差有趣的文字吸引不少网友打卡,评价这是“顺德最有松弛感的咖啡馆。”

500

还有一些网友也加入“整活”,来打卡的时候在自己身上贴上“别靠近我,我有狂犬病”的字样,精神状态可见一斑。

温州的chunlam咖啡,将一个安全帽挂在墙壁上当做烟灰缸,反差设计也吸引了无数自来水打卡,为咖啡馆带来大波热度。

借助人们熟悉的符号元素制造反差,一下子就吸引了顾客注意,拉进了距离。

500

消费者缺的不是一杯好饮品

而是一个让ta心动的理由

饮品行业的发疯营销屡见不鲜,去年乐乐茶的“发疯上新”引发轰动;各大茶饮品牌也接连上演过精彩的“发疯小票”大戏;再往前看,肯德基的“疯四文学”大流行。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发疯”都能引发一波热度,甚至演变成全民狂欢。

追究其本质,是切中了大众的某种情绪需求。

快节奏都市生活当下,消费者的情绪需求缺口渐大。而咖啡作为一个百搭选手,可玩儿性大,就为发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发疯”咖啡馆由此实现了快速出圈。这背后不仅需要敏锐地洞察到年轻人的情绪价值,还得会以合适的表现方式去击中目标客群,可能是奇葩产品名、反差文案,也可能是独特的门店氛围。

毕竟,当下的饮品市场,消费者缺的不是一杯好饮品,而是一个让ta心动的理由。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