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俄乌冲突的战场发展状态

六月份俄乌冲突的战场发展状态

——至六月底七月初双方的实际战线

2024-07-06

       

经过六月份的战斗,到七月上旬,俄乌战争新的战场态势现在已经初见端倪。仅就个人的观察,此间整体上看似平静并没有太大明显变化的陆地战场却正处在暴风雨来临的前夜,新的风暴即将到来,甚至其中的“风暴眼”已经基本形成

一、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看似平静的乌克兰地面战场

请看:甲、在新开辟的哈尔科夫战线俄军北部集群在分别位于沃尔昌斯克和利普齐这两个战术方向上,先后陷入了类似在顿巴斯地区的阵地攻坚作战。在五月中下旬陆续从前线各个方向抽调北上,临时部署到此超过十个旅的乌军部队,目前主要集中在沃尔昌斯克北城区及东面森林地带,正与俄军处于鏖战之中。

此前俄军从沃尔昌斯克市的正面和东西两翼呈“围三阙一”状将乌军压向沃夫恰河并向城南发展的进攻态势,目前似已转化形成为乌军从南面与左右两翼反推北部集群部队至北岸城区的战场新状态。事实上,与五月中旬才开辟这条新战线时形成的双方初始接触线相比较,现在俄军在此的实际控制线显得略有退缩。

500

500

500

乙、尽管俄军西部集群在库皮扬斯克-红利曼方向上均有所动作,在库皮扬斯克以南还占领了基斯利夫卡附近高地上几近串连在一起的三个小村庄,并且俄国防部7月1日战报也已宣布解放斯捷波瓦新谢利夫,然而在红利曼的托尔斯克突出部对特尔尼、扬波利夫卡等地的进攻却铩羽而归。总之,基本上并没能突破六月初乌军在位于斯瓦托-克里米纳一线,奥斯基尔河、热列别茨河地域的既设阵地。

500

500500

丙、不过在南顿涅茨克战略方向的大诺沃西尔卡,俄军东部集群第218坦克团与第394摩托化步兵团解放了旧马约尔斯克并向马卡罗夫卡挺进;但乌军仍然控制着苏希耶利河畔的乌罗扎因,不过俄第5坦克旅已攻入村内并占领了位于河岸南沿的部分乌军阵地。

500

这,是谓“平静”。

(二)暴风雨即将到来

然而,在阿瓦迪夫卡战区俄军中部集群于阿城西北的奥切季诺涅战术方向上,通过占领新亚历山德罗夫卡并在附近形成的“新奥列克桑德里夫卡之矛”直逼沃兹德维任卡,从而日益进逼乌军在顿巴斯的核心阵地,即红军村、季米特洛夫和通往位于恰索夫亚尔西南的康斯坦丁诺夫卡附近的T-05-04(H-32)高速公路。

并且,俄军在相续解放索基尔、新波克罗夫斯克、乌曼斯克、卡利夫卡以及列宁斯克(皮夫丹尼)之后,乌军从涅斯捷良卡到新波克罗夫斯克一线的“拉博廷斯基楔子”已经面临直接威胁。

为区别于位于马林卡以南、新梅哈伊利夫卡以西,接近南顿涅茨克战略方向的康斯坦丁诺夫卡,作者在文中将恰索夫亚尔附近的康斯坦丁诺夫卡(顿河君士坦丁诺夫卡)称之为“北康斯坦丁诺夫卡”。

500

500

500

在奥切季诺涅以西,从马约尔斯克(并非南顿涅茨克方向上的斯塔罗马约尔斯克)和格尔洛夫卡出发的俄军,重新发动了对捷尔任斯克(托列茨克)的进攻。目前已经在城区以东的基罗韦(皮夫尼希内)和位于南北方向的阿尔特莫沃、德鲁日巴附近占领了稳固的出发阵地,已经解放了舒米、攻入了基罗韦并沿着捷尔任斯克以南的河谷公路,通过一个长约4km的“尤里夫卡楔子”逼近诺夫哥罗德斯克(纽约)。

500

500

500

在更北的恰索夫亚尔战区,经过三四个月锲而不舍、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俄军南部集群指挥空降兵第98师,最终完全解放了位于北顿涅茨-顿巴斯运河东岸的诺维微区(即运河微区),并在南北两翼扩大了对运河东岸沿线的战术地幅。

这条运河的东岸,成为此间从恰索夫亚尔,经阿特木斯克(巴赫穆特)至捷尔任斯克(托列茨克)战斗的枢纽地段。

500

500

此外,在谢韦尔斯克(塞弗尔斯克)地区,继此前已经解放比洛戈里夫卡,并在彻底摧毁了乌军第81空突旅和第54机步旅的抵抗后巩固了位于镇区东南“白山”(采石场)的控制之后,俄军空降兵第106师第51团等部队此间相继占领了罗兹多洛夫卡、斯皮尔涅等地,对谢韦尔斯克的最终合围正在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缓慢形成。

500

500

在马林卡战区的俄军南部集群,从马林卡的三个方向,分别向克拉斯诺罗戈夫卡(北)、霍拉库沃(西)和位于新梅哈伊利夫卡以西作者称之为“康斯坦丁诺夫卡”(南)进一步发展了战术成果。

其中,在克拉斯诺罗戈夫卡,战斗已大致最后集中到其的西北城区;在霍拉库沃,在占领了格奥尔基耶夫卡(赫奥希夫卡)后,已在距其最后一个居民点马克西米扬诺夫卡村内展开激战;俄军距南康斯坦丁诺夫卡也越来越近。这个“十字路口”,对于乌军能否再次守住在南顿涅茨克方向的防御枢纽弗勒达至关重大。

500

500

500

此外,在扎波罗热-赫尔松战略方向,俄军第聂伯集群彻底巩固了对“宇宙中心”罗博季涅的控制并向着奥尔霍天(库班)进发。同时第聂伯河防有所加强,不过两岸的炮战依然不绝于耳,小规模河心洲(岛)的攻防作战还在此伏彼起进行着。

500

这,是谓“风暴眼已经基本形成”。

二、目前双方在战争接触线两侧的状态

仅就个人掌握的相关资讯,包括官方战报、新闻报道与来自自媒体消息,综合而言,到六月底七月初俄乌两军交战目前形成的战争接触线大致是这样的:

(一)新开辟的哈尔科夫战线具体分为东西两个战术方向。

其中西面利普齐地区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利普齐镇以北,战前人口愈千人的居民点赫利博克-卢基扬齐两地。这里的焦点,恐怕就是俄空天军针对乌内政部系统领导的进攻卫队第13突击旅阵地或部署点,投掷多枚的FAB3000滑翔制导航弹并对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

在东面的沃尔昌斯克地区,主要集中在沃尔恰河(在阿瓦迪夫卡战区也有条同名河流)以北的北城区和城市以东的森林地带。其中的焦点集中在城区砂石骨料厂和高层建筑区。

500

500

此外,俄军在哈尔科夫西边的苏梅州方向也有所动作,不时打入乌克兰境内夺村阵地并使用了铝热剂炸弹(ODAB-1500)。但有关报道极少对于俄军具体状况一太清晰。不过,新调入这里的阿赫马特-车臣团宣布已控制了库尔斯克南乌境内的雷热夫卡村。

500

俄军建立哈尔科夫安全区行动开始后,瑟尔斯基从前线各地抽调出来大于超过十个旅增援此地,这些部队的特点是比较能打并且装备也比较好,目前主要正集结在沃尔昌斯克城内同俄军鏖战。

个人理解,这其实也许正是俄军统帅部开辟哈尔科夫战线的基本目的之一,即调动前线各地乌军北上,在顿巴斯主战场上寻找乌军战线上新出现的漏洞,从而有利更好地实现突破,这在俄军日前对捷尔任斯克发起的突击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注解。

(二)合并之后的库普扬斯克-红利曼战略方向

其中,在库普扬斯克-斯瓦托战线,俄军还是在奥斯基尔河以东徘徊;在红利曼-克里米纳,俄军也仍然被挡在热列别茨河以东地区。目前的西部集群深陷在森林、沟壑和岩加地区,依然没能从高地丘陵和森林沟壑地区中打出来并渡河西进。

这条战线就这样长期相对稳定了下来。

不过,对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西部集群期待过高。

因为,此时的西部集群已经不再是开战时拥有强大的伊久姆集团、实力雄厚的原西部军区了!在重新组建列宁格勒军区和莫斯科军区之后,俄军统帅部已对原西部集群主力部队进行了重新调配,并且在开辟哈尔科夫战线前新组建的北方集群的作战部队也主要来自于此。同时在中部集群的六个旅和一个坦克师南调阿瓦迪夫卡战区后,西部集群防区范围还向南延伸扩大到红利曼-克里米纳地区。

所以,只要西部集群能够守住现有战线,切实保证俄军在西北方向的战略稳定性就算在这场战争中作出很大的贡献了。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没有必要苛求西部集群的统帅和部队官兵。

(三)覆盖整个顿涅茨克战略方向的顿巴斯战场

从恰索夫亚尔,经捷尔任斯克、奥切列季涅,五一镇,还有谢韦尔斯克,到马林卡以南的新梅哈伊利夫卡,直到康斯坦丁诺夫卡,顿巴斯战场大致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战区。其中,南部集群司令库佐夫列夫指挥恰索夫亚尔战区(北翼)和马林卡战区(南翼),中部集群司令莫尔德维切夫指挥阿瓦迪夫卡战区。

北部战区(恰索夫亚尔) 集中在北顿涅茨-顿巴斯运河以东,从恰索夫亚尔直到捷尔任斯克地区。这里战事的焦点,于北侧集中在恰索夫亚尔的诺维微区,这里已被俄空降兵部队解放;而南面现在集中在基罗韦和纽约镇。其中,由俄军退役老兵组成的突击队穿越长达3km的废弃输水管道,从守军背后攻占基罗韦市区,再次上演了类似在阿瓦迪夫卡奇袭沙皇饭店从而打进南城的战争传奇。

500

500

中部战区(阿瓦迪夫卡) 借助“奥切列季涅之矛”刺穿了乌军在阿瓦迪夫卡西北方向的防御体系,并由此动摇了其在奥切列季涅高地带四周的整体防御。此前俄军中部集群已经先后占领了位于奥切列季涅东北的诺沃卡利诺夫、克拉米克,正北的阿尔汉海尔克,西南的索洛维也夫和以南的新巴赫穆季夫卡、内泰洛沃(内特拉夫)等地。此时又解放了乌曼斯克、新波克罗夫斯克、索基尔及附近的叶夫根尼夫卡和更南的卡尔利夫卡等居民点。更重要的是继“奥切列季涅矛头”后,新近形成了“新奥列克桑德里夫卡之矛”直逼沃兹德维任卡,距连接红军村与恰索夫亚尔的战略公路O-05-04仅几公路之遥。

500

500

南部战区(马林卡) 作战焦点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戈里夫、马克西米利亚诺夫卡和南康斯坦丁诺夫卡三地,前面对之已作说明。

500

(四)其他战略方向的情况在第一节中已有介绍。

这些都将为随后俄军发动夏季攻势奠定了非常理想的出发阵地。

在此期间,俄军主力经过休整基本上从冬季鏖战中得以恢复。同时接近前线的新建部队也正处于有条不紊的组建过程之中,如红利曼战略方向的第25集团军、赫尔松战略方向的第18集团军等部队。

目前,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区”部署的军队已经超过了60万并接近70万人。然而,个人感到俄军前线依然显得兵力十分紧缺,尤其在顿巴斯战场进展迟缓更是基于如此。否则在此前的战场环境下,俄军是完全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的。

除了乌军的顽强抵抗之外,俄军本身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

个人认为,这依然是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莫斯科必须同时提防北约任何可能的军事冒险。因此,这时就不可能全力以赴将俄罗斯陆军投入到乌克兰战场上去。

这也是当前的国际战略环境,对这场战争形成的最大制约因素。

三、目前乌军的战略处境

相反,乌军目前的战略处境更加艰难。

以其目前的军事力量和战争潜力而言,基辅几乎达到了囯家动员与军队作战的极限。从俄军在建立哈尔科夫北部边境的军事行动中。乌军对之作出的反应上就可以很好地看到这一点。其中,最令人奇怪的一点恐怕就是,乌军统帅部不是从战略预备队调动部队,而是从前线正在激战的各个方向上分别抽出一定数量的部队北上增援。

其实,当前乌军还是拥有第30海军陆战队军团这样一支基本完整的战略预备队的。这个军团目前尚拥有基本没有遭受到重大损失(不包括重建在马里乌波尔被全歼的第36陆战旅),并由四个海军陆战旅、两个领土防御旅和两个炮兵旅组成,八个旅左右的部队。

500

除第36陆战旅此时已调往哈尔科夫外,为什么没有成建制地动用海军陆战队?目前对之唯一的解释,也许只能是乌军统帅部为了防止战线出现重大危机时最后的应变之策。然而,其现在位于第聂伯河以西延绵到敖德萨地区的这个部署位置又让人格外费解。

难道这是在北约绝对支配并指导下的基辅现政权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即如果在乌东顿巴斯筑垒地区完全丢失之后,退守乌西地区以坚守其的“基本盘”?从过去泽连斯基寸土必争、每城必守的战略意识上看,这是一个情绪大起大落的政客,因此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我们从中是否也能看到了现基辅政权某种真实的战争底线呢?

而当前基辅政坛高层对于上任不到半年的新任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指挥上的指责,也可以对此做出非常清晰的反证与注释。

这时马林斯基宫于此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与此前对待扎卢日内将军如出一辙。首先是由最高拉达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别祖格拉娅,这是泽连斯基在乌克兰政坛上此时的“白手套”(公开喉舌)而在背地里实行暗箱操作的却是总统办公厅主任叶尔马克,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表对瑟尔斯基指挥的公开非议,随后泽连斯基就撤销了也是同样上任仅数月的乌军联合部队司令兼霍尔蒂察战略集团司令索多尔中将的职务,此人也是乌军海军陆战队的创始人与组织者。

如果进行一下简单的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当前对瑟尔斯基职业生涯前途的清算,与扎卢日内被撤职的程序几乎完全一致的。因此,此事绝非空穴来风,发生的几率应该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为什么在今年二月扎卢日内去职并被外派英国之后,又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呢?其中的根本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在当前战场上乌军的作战现状,越来越难以让泽连斯基看到其的政治前途。

目前,这件事如果最终转化为现实的关键触发点,可能就是乌军在哈尔科夫战线不但没能抑制住俄军的进攻,反而由于这些部队调动,导致乌军在其他战场的某处(段)出现重大失利甚至崩溃。

此时这种可能性最大的发生几率就在捷尔任斯克(托列茨克)。

这不吝是乌克兰将领莫大的悲哀!

                                     初稿写于2024年7月6日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