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是什么样的顶级恩爱

朱棣的孩子为什么基本都是徐皇后生的,是因为他们恩爱吗?

保留魏国公+册立定国公的分量被很多人大大低估了,这是无与伦比的恩爱。

徐增寿那点所谓功劳,看在徐达的面上给儿子挣个都督同知都算烧高香了,世袭爵位那是做梦。世袭公爵更是徐增寿临死前都不敢想象的。

姚广孝功勋如何?本人生前无爵位,被追封了个荣国公,儿子就得了个尚宝少卿(从五品)

明朝世袭公爵的含金量,可以说在2000年封建王朝历史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地位超品

俸禄极高(高于郡王和西北的几位亲王,远超首辅或清朝一等公)

封号尊崇(明朝公爵国号实际对标亲王,曰“国公”)

世袭罔替(唐宋功臣爵位根本就不世袭,价值极低,实际沦为了可授予多人的荣誉称号)

与国同休(大一统王朝里只有明清真落实了这一点)!

洪武朝曾封世袭公爵八家,永乐朝曾封世袭公爵五家,之后只有四家短暂获得过世袭公爵,又旋即失去。

非军中领袖+丰功伟业+帝王恩宠不可得。

戚继光一生功业,连伯都没混上。

而这十七家曾经获得过世袭公爵待遇的,真正传到明末,与国同休戚的,

只有魏国公,定国公,英国公,成国公,黔国公五家。

里头居然能有徐增寿开创的定国公!

一、看看大将阵亡+儿子本身战功能换来什么

燕军原第一将张玉,血战阵亡,儿子张辅也有战功,最初就得了个信安伯,丘福和朱能求情,给了个新城侯,一千五百石。(之后的公爵是他自己打下来的,与靖难封赏无关)

燕军原第三将谭渊,血战阵亡,儿子谭忠也有战功,给了个新宁伯,一千石。

(要知道张玉谭渊这种级别的将领,他们的亲兵是非常强悍精锐的,数百至千余名亲兵是很合理的,他们阵亡后,他们的大部分亲兵应该都交给了张辅谭忠继续统帅,张辅谭忠用这样的力量立下的战功绝不会小)

二、看看别人的公爵是怎么来的。

靖难第一功臣丘福,九死一生,淇国公,初封二千五百石(后加禄千石)

靖难第二功臣朱能,九死一生,成国公,初封二千五百石(后加禄千石)

十余万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燕军,一共就这两事实上给了世袭罔替的公爵待遇!!!

在大宁都司入股中至关重要的陈亨,堪称挽救了靖难,追封泾国公,儿子陈懋亦有军功,宁阳伯,后宁阳侯,一千石。

三、徐达的面子是吧,给你看看非老丈人的开国元勋在朱棣面前的面子

大明开国元勋东瓯王汤和,信国公,三千石,靖难后居然被朝廷装糊涂失爵了。

大明开国元勋岐阳王李文忠,李景隆开城门反正,比徐增寿的功劳怎么样,在靖难刚结束的待遇是曹国公,四千五百石,靖难功臣估计念叨过“早靖难不如晚靖难,晚靖难不如反靖难”,短暂的风光后,被靖难勋贵们疯狂弹劾攻击,夺爵抄家,直到一百年后嘉靖才给了后人临淮侯,汤和后人得了灵璧侯。

而且封建王朝军功那就是统帅大军之功,先登陷阵之功,不亲自披坚执锐的,动嘴皮子的,当间谍的基本没人认为是军功,因为冲锋陷阵的厮杀汉们不认!而且你没有忠诚于你的亲兵部属,没有安抚你的必要。

或者这么说,运筹帷幄,所谓明之子房的开国元勋刘伯温的功劳如何?两百石。

像开头说过的,姚广孝之功,连世袭伯爵都没有,后人一石的世袭俸禄都没有。

这其实也是洪承畴对清朝如此大功只混了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主要原因

(黄梧这种二流汉奸都能混上世袭罔替的一等海澄公,因为人家是亲身统兵打仗的,有自己的亲兵部曲),谋士没统帅大军,没冲锋陷阵,很难被认可为军功。

所以,就徐增寿那摆不上台面的通风报信是凭啥得到

定国公,两千五百石,与国同休的?

还有徐辉祖那暴力对抗+非暴力不合作,当初是如何保住儿子徐钦。

魏国公,五千石,与国同休的?

(李景隆心想我可是主动开城反正了啊!你徐辉祖在南京城破,大势已去之后还在组织抵抗!有多少燕军将士眼看九死一生,马上赢得胜利的时候被你弄死了,倒在了最后关头。我李家功勋稍差徐家一筹,可我爹还是太祖血亲外甥呢,太祖全家二十八口,起兵时活着的就剩我爹和朱文正了!凭啥最后咱两家这个待遇差距啊?就因为你有个好姐姐呗!)

徐皇后的面子能罩住一个已经很离谱了,

比如保留魏国公,但废掉长支继承权,让徐增寿的儿子袭爵魏国公,这已经是非常优容的照顾了,保留珍贵无比的爵位,罚过赏功。

但居然能照顾两,还照顾的令人目瞪口呆。

靖难勋臣也都默不作声。

可以想象是什么样的顶级恩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