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顿巴斯俄军目前大都进行的是攻坚战?
为什么在顿巴斯俄军目前大都进行的是攻坚战?
——这是由乌东战场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现状所决定
2024-07-09
自2024年2月24日开启的俄乌军事冲突,莫斯科称之为“特别军事行动”,国际社会一般言之的乌克兰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
今天,2024年7月9日,这场战争已经进入了第867天。
到目前为止,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进行的大都是针对坚固设防的堡垒城镇、甚至居民住宅区的攻坚阵地战。
一、作战形式与作战样式
作战形式是指战争中诸种作战类型的组合及其展现出来的具体作战方式,其中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等就是不同的作战形式。这些形式反映了在特定的战争过程中,不同物质装备条件的交战军队之间的作战方法和对战争策略的最终选择。
例如,在华北敌后,八路军主要采取的就是山地游击战并因此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是由当时敌强我强、装备简陋,身处日本侵略军战略后方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通过神出鬼没的游击作战,在战斗中不断消耗敌人、壮大自己,熬过1942年(新四军是1944年)最艰难时期,最终夺取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在朝鲜战场,志愿军从第一至第五次战役选择的就是运动战,并据此稳定了1950年岌岌可危的朝鲜战局。而去年俄军在扎波罗热战线依托“苏罗维金防线”粉碎了乌军准备了半年的“大反攻”,采取的就是战略上的坚守防御与战术上的运动防御相结合性质的阵地战。
其中,阵地战是指依托自然地形、既设筑城体系或野战工事进行防御,或对据守阵地之敌实施进攻的作战形式。即阵地战是通过防守或夺取阵地实现作战目的,主要特点是战线相对稳定、准备充分、保障相对有力。具体包括坚固阵地攻防作战、野战阵地攻防作战、城市阵地攻防作战和海岸海岛阵地攻防作战等多种形式。
例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38军第335团(范天恩)坚守飞虎山战斗,就属于缺乏有效后方支持的野战阵地防御作战;1953年解放军公安80团(游梅耀)坚守福建沿海东山岛战斗,就属于海岛坚固工事防御战。俄军南部集群第8集团军(莫尔德维切夫)攻克马里乌波尔并全歼守城乌军,就属于城市阵地攻坚作战。
作战样式是指军队在特定条件下展开作战行动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根据作战目的、敌情、地形、天气等因素的不同又有所变化。军语中的作战样式涵盖了各种战术和战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作战环境和任务需求。例如,进攻、防御、游击等作战样式,根据具体情况而作出的不同选择及其有机组合。例如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首先进行黑山阻击战,随后转入对廖耀湘兵团的围歼作战。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也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因为这将最终决定部队或更大规模的军队集群,在战场上将选择哪一种作战形式和具体的作战样式。
简明扼要地讲,现在看来这主要是由目前乌东战场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现状所决定的。
大家都知道,在苏联时期,联共(布)中央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即二战结束后的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政府),曾经在作为其加盟共和国并曾在联合国拥有单独投票权,位于现在乌克兰境内的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敖德萨,尤其是在顿巴斯地区,聚全国之力,集中投资进行过长期的大规模的重工业建设。
几十年后,这些具体的建设成果就体现在这里星罗棋布的工业区、工厂和城镇居民点。其中,既有如马里乌波尔钢铁厂这样能抗核爆冲击、格外坚固的大型钢铁企业,也有顿巴斯地区大量的煤炭重化工联合体,还有哈尔科夫的马雷舍夫坦克综合体、尼占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厂、扎波罗热的“动力沙皇”企业等,这些城市大都是依托上述大型联合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中的大型工厂、工业城市是依据国家规划统一建立的,而中小城镇即现在俄军战报中的定居点则主要依托主要公路和铁路在其沿线建设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乌东地区的那些中小城镇,大多呈现出狭长条状形的基本原因。
看到恰索夫亚尔运河微区在乌军撤出后的视频惨状,就知道苏联人当年的建工质量是多么的好,其中绝无任何“豆腐渣工程”!
三、解决筑垒防御体系大都只能选择这种作战形式
乌军在顿巴斯地区构建的筑垒防御体系,就是依托这些城市、工厂(工业区)和城镇街区作为核心支撑点,在北约顾问指导下,经过进一步现代化改造与加固构建起来的。同时对战区的中小城镇,甚至民宅也进行了类似的设防建设。一般来说,顿巴斯的民居都是带有地下室的,这主要是考虑到严冬季节用于储备食物。
面对经过这样的战场改造的设防城镇,俄军必须至少在战争初期必须进行如此逐城逐区逐街甚至逐屋逐墙的激烈争夺。
这个战争特点,在巴赫穆特“绞肉机战役”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最近俄军对捷尔任斯克(托列茨克)城区附近东南北三个方向的进攻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俄军逐步通过在战场上获得的这些丰富的攻坚经验,在2023年解放了卢甘斯克的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双子城”之后,在顿巴斯筑垒地带的战事目前已经基本集中到乌控顿涅茨克州境内。而这一地带防御体系的崩溃,很明显只是时间问题。
四、由此派生出有关这场战争起源的一个新问题
当然,昔日俄罗斯人在此大量的资金、物资和人力投资的最终成果现在都变成人家的,并且泽连斯基政府控制下的乌克兰业已经脱离东斯拉夫体系,变成了威胁俄罗斯战略安全的北约前进基地。
从这个意义上讲,莫斯科对基辅现行政权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并一定要根除这个战略隐患,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这也告诉我们,国内对于边疆地区的投资一定要由近及远,要让中国人的每一分钱最终都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
不过,如果莫斯科在一些具体做法上,不显得那么性急直白而多一些政治智慧的话,可能“特别军事行动”引发的负面影响,还是可以小一些的,……尤其是在战争过程中进行的“四州入俄公投”,不吝就给人家坐实了“侵略”的明显口实。
如果套用现任驻法大使卢沙野的讲话风格,对此是否可以对这样说:老莫,既然你们已经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并控制住了“特别军事行动”的节奏,就没有必要这么急着搞什么“公投”。你让这四个地区的居民具有双重国籍,不就得了!当然,这些地区的战后重建要抓紧,要让原乌克兰境内的俄裔尽快从中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嘛!
从表面上看,这是两个斯拉夫兄弟,实则却是莫斯科与布鲁塞尔(国家)军事集团,围绕欧洲安全体系与冷战结束后的新国际关系战略格局,是打破西方枷锁、立足于日益发展壮大的国际新兴力量的现实要求建立相对公平的国际新秩序,还是继续维系现行这个由华盛顿霸权所支配、弊端更为明显并不公正的战后国际秩序,在泛欧舞台和国际范围进行的一次关系到人类在新的一个世纪的发展与未来的历史性较量。因此,战争的结果将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
因此,我们非常关注这场战争。并希望通过这场战争了解美国和北约集团的军事政治特征、战略行为方式、作战特点、新战术与装备的最新发展状态,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未来国家统一的认识,也就是在关心人类未来的命运。
初稿写于202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