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我们当兵时,连队宿舍边就自己建了一个公厕,新兵们自觉包圆打扫
【本文来自《这样的公厕环境,当年的人都习以为常》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再说说我们当年当兵的时候也就是70年代,连队宿舍边就自己建了一个公厕。模式与楼主说的一摸一样。好在厕所是我们自己管理,不卫生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每年都有新兵来到连队,整整一年就不用安排人员值日打扫厕所卫生,新兵们自觉包圆了。周而复始,第二年又是如此。
厕所的粪便呢,也不用担心,那是种菜肥料。这个还不能凭新兵自觉处理,要分配资源,不然每个班排的菜园地的肥料问题怎么解决呀?好了,这个收集资源的自觉性就到了每个班的战士们头上了。这个星期公厕的资源属于我们班的,班里积极的战士不用说,悄悄的将资源挑到本班菜地附近的肥料窖发酵去了。哈哈哈,要说没有挑过大粪的战士,绝不是好战士,基本上每个兵都干过的呀!我当然也不例外啦。挑粪技术含量低,把资源收集到粪桶里去才是技术活呢。想起来也好笑,大柴火动不动问这个你行吗那个你会吗?我要问他:大粪你挑过吗?
说到公厕最后加一个笑话。我们连队的公厕建在营房区,但是开放的。上下山干活的附近当地老百姓经过这里都是可以使用的。连队里的公厕大家知道,隔壁女性能有2、3个位置就不错了,而且开门方向很偏僻的。一次我路过公厕,就听见连长在里面蹲大号大喊:到隔壁去、到隔壁去!这是男厕所!原来是一位当地地方上的老太太干活路过要方便,一头扎进男厕所了。
我们家住的是“赫鲁晓夫楼”一般两层。这种楼的公厕位置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在楼的两端东西两头,一种是在楼的中间位置。当然,这种楼不是筒子楼,是单边楼。朝南是走道过廊。与北京的很不相同,朝南方向我们这里是不封闭,全部敞开。
公厕不分男女,谁进谁关门,两端的也是如此。中间位置的是蹲式共两个蹲位,中间木隔板隔开,下面离地面还有十公分是空的,不封闭通气用的。有一次一位女性出恭不知道恭纸没带够还是没带,然后敲敲隔板:给点恭纸,不够了!隔壁一位出恭的男性,乖乖的拿出恭纸从下面的透气位置一声气也不啃传过去了。哈哈哈,水到渠成,困难就这样解决了。你不要问她是如何知道隔壁有人的,其实隔壁是谁她都知道。哈哈。
两端的呢,比较高级了,都是坐式抽水马桶,房间还比较大,一个座位。60年代我们就享用了。可是我从来不习惯这种用法,都是先将马桶圈一脚踢起来,跑到马桶圈上蹲着保持传统方式行事了。这样的坐式抽水马桶作为公用经常出现问题,堵塞是经常的。一次家里来的一位外地亲戚不小心使用了这种马桶,一下子漫上来了,亲戚都紧张坏了,赶快喊家人来帮忙处理,好家伙一家人赶快过来清洁卫生,忙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