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地狱高考”:努力才是普通人的终极信仰

来源:微信公众号“狐狸罐头”

这两天是全国高考。人们常说,“不经历高考,不足以论人生”,可见高考备考的艰辛。而对于很多韩国考生来说,这种“地狱般的生活”,从初中就开始了。

1.

在韩国纪录片《学习的背叛》里,艺媛是一名普通中学的初三学生。她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晰的规划:要找一份好的工作,就要上好大学,要上好的大学,就要上好的私立高中。

很难想象一个初中生的生活如此忙碌繁重:每天学习10个小时,咖啡喝上五六罐,能睡三四个小时就不错了。习题册做了一本又一本,明明才16岁,娇嫩的双手就磨出了老茧。

500

(图片源自韩国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没有谁在背后逼着她学习,所有的克服困难、忍受辛苦的动力都源自于对未来的期许和与此相生的恐惧。

艺媛虽然常年考学校第一,但同那些家境殷实、从小接受优质教育的同龄人相比,差距明显。

每当她想要休息时,就会想象私立高中的“学习怪物”们从她身上无情碾过,轻松夺走了顶尖大学的所有名额。

500

一想到未来,根本不能止步。艺媛给自己制定了密密麻麻的学习目标,不完成目标,绝不睡觉。

500

困了乏了,她便和朋友们直播学习状态,用他人的努力来刺激自己。

500

实在写不动了,便用橡皮筋将四根手指勒住,用手腕的力气继续写。

500

如果不这么拼,人生将会怎样?这个问题艺媛想都不敢想。

她只知道,不同的高中决定了不同的大学,不同的大学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这几年的拼搏可能决定了她的整个人生。

500

终于,艺媛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心仪的私立高中。还没来得及放松庆祝,她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战斗——上暑期课外辅导班,早上8:00出门,晚上11:00回家。

这是她缩短与名校生距离的最后机会。

500

2.

在韩国,要上一个好大学,光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拼家长的财力。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一观念,在韩国贯彻得比中国更彻底,也更疯狂。超过九成的家长相信,他们的孩子应该读大学,韩国大学的入学率高达80%。

但在韩国10万高考生中,只有2%的人才能进入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这三所顶尖名校。

名校学历是大企业的敲门砖。韩国大企业的薪资水平,是中小企业的2到3倍;同时,名校的光鲜履历和校友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在社会各个部门占据要职,相当于半只脚踏进了上流社会。

所以韩国家长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进名校。考学竞争激烈,催生了炙手可热的补习班经济。

2014年,韩国人花费180亿美元用于私立教育,这一数字相当于韩国国家总预算的8.8%。此后只增不减。

对于一个中产家庭来说,家里有两个初中生上补习班,其花费约占家庭年收入的四分之一;若有两个高中生,则高达三分之一以上。因为这一项庞大的开支,很多家庭节衣缩食,存钱更是奢望。

疲惫的时候,也有家长会想,这样持续的投入是否值得,但很快就会打消疑虑。

500

没有存款,退休后怎么办?拿什么钱来养老?家长们不敢细想。

500

为了补贴家用,很多家长在本职工作之外,想方设法地兼职。想到孩子学习的辛苦,他们不敢懈怠;想到贫富家庭教育投入上的悬殊,他们更没有偷懒的理由。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4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