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论坛|当微短剧迈向“千亿市场”,如何高效规范发展?

作者| 李寻欢

历时五天,第29届上海电视节将在今晚圆满结束,白玉兰奖评选结果也将在今晚揭晓。作为国内电视剧届的三大权威奖项之一,白玉兰最为重视体现经由专业人士层层评选的奖项结果和专业价值。每年,业界都会从白玉兰相关评选结果中提纯行业风向标,而上海电视节也一直坚持专业性、国际性和惠民性的办节主旨,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白玉兰奖项尚未公布的当下,不妨让我们回顾本届白玉兰论坛和大师班,看资深从业者都就哪些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引发了行业思考。

电视剧+文旅,已成燎原之势

6月24日,《第29届上海电影节“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开幕论坛》上,优秀电视剧主创代表、专家代表、文旅行业代表及平台代表汇聚一堂,基于各自优秀作品的创作经验,从文旅融合、影视IP赋能城市文化、文化创意开发、影视产业+等多个角度,详细探讨了影视产业持续融合创新的发展路径。

50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对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和旅游的结合,进行了深度总结。高司长表示,电视剧+文旅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是爆款剧引领,激发潜在的旅游红利,比如《繁花》带火排骨年糕等食品,带火上海多个打卡地。第二,是好剧好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实现了“1+1>2”这样一个效果。比如说《山海情》拍完以后,给宁夏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剧中重要的拍摄地成为热门的旅游经典。比如说《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等优秀作品,都和文旅双向奔赴。第三,是以剧造景,打造文旅新地标。比如《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以后,西安深度挖掘它的商业价值,由电视剧原班美术设计团队打造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现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热点。

从《故乡,别来无恙》《去有风的地方》吹响文旅剧的号角,到《春色寄情人》《我的阿勒泰》让文旅剧登堂入室。近几年来,影视与文旅的融合可谓已成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

尤其是今年五一假期之后播出的《我的阿勒泰》,豆瓣开分8.5,大结局收官后评分不降反增,来到8.9,稳坐今年国产剧评分第一的交椅。虽然不乏有媒体表示国内剧集市场每年都会涌现出几部高口碑之作,8.9的评分不足为奇,但很显然,不是所有8.9的国剧都能带火旅游。

500

据悉,《我的阿勒泰》播出后,阿勒泰的百度搜索指数在一周内暴涨30倍,微信指数在一周内暴涨50倍,携程上的阿勒泰旅游度假产品预定量则环比上月同期增长约370%。

北京市广播电视剧副局长张苏表示,《我的阿勒泰》是中国首部入围戛纳电视节主竞赛单元的长篇华语剧集,以崭新的姿态将中国好故事带向世界,弘扬民族文化,扎根人民生活,为影视创作立了一个新标杆,也为后续文艺精品引领了新方向。今年年初,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让黄河路成了“爆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和“Citywalk”,形成了影视IP赋能文旅的上海样本与上海效应,引发了来自多方的关注。上海籍导演王家卫的镜头,延伸到上海的方方面面。城市繁华如南京路、黄河路、和平饭店,市井气息如弄堂、阁楼、霓虹灯、排骨年糕,角色百态如玲子、汪小姐和李李谁更适合宝总。被《人民日报》评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成为艺术“孤品”。

500

“影视+”的上海样本如何形成?有怎样的探索与思考?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表示,“繁花热”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屏幕内延续到现实中,实现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原本安静的黄河路成为“网红打卡地”,原本寻常的上海小吃“排骨年糕”重新走红,“宝总泡饭”“繁花套餐”层出不穷,“沪语热”“文旅热”延续至今。

不论是《长安十二时辰》带动西安主题街区发展,让人们“梦回长安”,还是《去有风的地方》带动云南大理古镇出圈,助推大理旅游。越来越多的案例,都表明中国的“影视+”在各个层面上都有了创新探索和成功案例。罗毅表示,“影视+”的出发点和目的有很多,比如帮助剧集宣发,实现更好的长尾效应,但根本基础在于优秀作品,能够引起观众同频共振、引发进一步体验的情绪“核爆点”,与线下良好的体验互相成就、互相赋能。相信有这么多珠玉在前的作品在,在“影视+”成为行业热词的当下,在影视文旅融合愈发被业界重视的当下,中国会诞生更多“影视+”的优秀案例,使得剧集行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策源地”和“放大器”。

微短剧如何才能高效发展?

“影视+”是长剧集发展的最新态势,但中国剧集市场上的另一股力量也不容小觑:微短剧。

据艾媒咨询预测,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接近电影票房市场规模的70%,预计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逼近电影票房市场规模,而到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500

业内预测,中国微短剧用户大概有3亿,其中付费用户大概有2亿,而中国短视频用户的数量大概是10亿,从长视频过去十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微短剧的市场空间还很巨大,用户增长空间还很可观。

但与此同时,微短剧行业还处在野蛮发展、粗放生长的阶段,题材同质化比较严重,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低质化问题。

在6月25日举办的上海微短剧大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总结了广电总局对微短剧的管理和提升方法。杨铮表示,微短剧的管理会坚持实事求是、包容审慎的态度,统筹活力和秩序,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到管理与繁荣并重、提振与减负并重,目前已经形成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创作提升的整体管理格局。微短剧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创作提升方面,一要建立微短剧创作指导机制,全流程扶持措施,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微短剧;二要围绕重要节点,主动策划出题配置资源,力求打造出标杆作品,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三要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等“微短剧+”行动,发挥微短剧的传播优势和赋能作用,实现微短剧生态整体提升;四是推动抖音、快手、微信等相关平台,实施反哺计划,促进市场分配机制向创作环节倾斜,实现由市场为中心逐步向以创作为中心的转变;五是加强微短剧评优,让正能量获得大流量,增强行业创作生产优秀作品的动力,从而实现微短剧行业的整体向上。与此同时,杨铮司长也提出了对行业创作微短剧时的几点期望。一是坚持导向为魂,人民至上,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观念,摒弃庸俗、低俗、媚俗的创作理念;二是要有精品意识,精益求精,宁缺毋滥,使优质微短剧内容真正深入观众心中;三是关注生态构建,规范秩序,形成安全、良好的良性分配关系;四是注重科技赋能,培育创新,善用AI和AIGC等新技术,降本增效,勇于创新。而为了帮助微短剧行业更好地发展,在政策鼓励里,还有具备不少特色和亮点的产业政策。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拥有阅文、七猫等网文IP源头企业,有柠檬、开心麻花等三千多家专业影视制作机构,有B站、小红书、咪咕等重点的视听平台,基本实现了从版权制作到分销、投流等各个环节的微短剧产业链布局和细分市场的覆盖。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广电局携手杨浦、松江、闵行三个区共同制定推出了《关于上海促进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500

经费方面,设立上海网络微短剧产业引导经费,优先支持微短剧高质量高质量发展,支持规模达到5000万元。其中,市级层面对于具有创新性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的优秀微短剧的项目,最高将给予100万元经费,对获得国家级的奖项有特别影响力贡献的项目,最高将给予300万元经费。

价值引领方面,开展上海微短剧的繁花计划,坚持微短剧的价值引领,提倡内容的创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对微短剧行业人才给予住房补贴、人才公寓落户等支持。

500

从这两大白玉兰论坛不难看出,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到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级政府部门对于长剧集和微短剧行业都相当重视,力求从各个角度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相信这会激励广大电视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打造中国剧场,讲好中国故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