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学之路,一片迷茫,请不要再继续评论姜萍

【本文来自《(转载)我国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袁新意教授评论姜萍事件》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7155915172255
  • 很客观的讨论此事,不错!

据说,阿里巴巴的决赛成绩已经出来了,姜萍在决赛中,成绩列本小组第一,超过了小组中的美国数学天才。

我觉得,姜萍参加这个竞赛,纯属是为了“玩”。说得更简单一点,姜萍就是个数学领域的“票友”;学数学并不为了功名利禄,仅仅是喜欢罢了。她自己就说,自己喜欢服装设计,想成为服装设计师。之所以受到很多理工科“职业选手”的嫉妒、及语言上的排挤,是因为一个业余票友的水平,成就竟然超过了职业队选手,这让人情何以堪?

这忽然让我想起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的喜郎中,因为是土郎中,就被宫里的御医不断打压和迫害;另一个是屠呦呦,一个“三无”人才,曾被许多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嘲讽‘排挤。中国为啥会这样?因为有的人作事,纯粹为了兴趣,而另外一些人作事,满心的功利。他们生怕自己的名利、位置被动摇,于是就对乡土野生花木嗤之以鼻。

近150年来,中国人在现代科学史上岌岌无名,几乎没有一项科学理论是中国人搞出来的,也没有一个新兴的科学学科,是中国人建立起来的。中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引进国外的科技,已经整整150年了。为什么呢?因为科学的所有重大发现,几乎都源于看不到任何功利的观察、实验、推理,而且几乎全部是兴趣引导的;几乎所有重大科研成就,几乎都是颠覆性的;只有推翻前人的理论,才能让科学步入新的台阶。这对于尊崇先贤,追逐名利的中国文化来说,是国人无法突破的心理障碍。

姜萍爱好数学,是没有任何功利心理的,纯属是个票友。也只有在没有功利心理的挤压,一心追逐兴趣的情况下,一个人对科学的追逐,才能走得又深又远,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但中国的教育主体,偏偏就是采用科举的方式,以功名利禄为诱饵,以迫使学生放弃兴趣,集中精力于所有学科的模式,来选拔人才。偏才只要露出一点苗头,要么被科举淘汰,要么自己把兴趣阉割掉。

中国的科学之路,一片迷茫。请不要再继续评论姜萍。

全部专栏